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际公交是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型产物”,是介于“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之间的新型客运方式.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三大城市群之一,“十三五”开局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发展部署,随着浙中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城际公交一体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本文首先分析浙中城市群城际客运出行特征,并结合既有城际公交线路和城际客运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发展城际公交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群空间、产业以及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浙中城市群发展城际公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城际公交的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模式,并结合“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近远期城际公交网络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毗邻城市间高品质、高竞争力的公共交通服务在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形成重点车站核心区+公交走廊引导的点—轴发展模式,摆脱传统的小汽车依赖的蔓延式增长路径.以金华—兰溪城际公交快线为例,分析乘客出行特征以及城际公交快线服务与居民需求的匹配关系,总结现有服务在应对多元需求及车站环境设计中的问题.基于交通...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广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人民群众出行满意度为核心,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道路客运行业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个性化运输需求。2019年5月14日,东莞市正式开通全省首条公交化客运班线——"东莞市汽车客运站-深圳宝安松岗汽车客运站",这也是往来莞深两地的首条公交化客运班线。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和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2月28日,由中山公交集团运营的首条中广跨市公交——中980路线正式开通,由此拉开两地市民工作、生活的双城模式。应群众呼声开通中广首条跨市公交在中980路线开通之前,中广两地居民来往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自驾车;二是打"摩的""蓝牌车",虽然便捷,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三是乘坐城际班车,但沿途要经过30多个村、社区,全程需要1个多小时,且该班车已取消。很多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的居民纷纷表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城际交通出行特性不断发生变化。以广佛同城化效应下的城际交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满意度调研,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居民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目的以及出行方式等方面分析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特性。最后,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针对广佛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研究广佛城际交通居民出行特性及一体化发展对策,可以为广佛都市圈内交通设施资源的高效配置、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传统公路客运已无法满足城市毗邻区的城际出行需求.在分析广佛城际道路客运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发展趋势与目标.从客运线网架构、枢纽布局方案、公路客运公交化选择模型和经营模式改革四方面,提出基于公路客运公交化的广佛城际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传统公路客运已无法满足城市毗邻区的城际出行需求。在分析广佛城际道路客运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发展趋势与目标。从客运线网架构、枢纽布局方案、公路客运公交化选择模型和经营模式改革四方面,提出基于公路客运公交化的广佛城际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10月,50个港湾式公交站亭交付使用,公交线路覆盖城区和两个郊县;2013年底前,开通50条县与乡、县与村、乡与乡、乡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农村客运班线;纵贯主城区的“十”字轨道交通正在调研筹划中……2013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力争让公共交通成为市民出行最经济、快捷、便利、安全的首选,缓解城区居民和乡村农牧民群众出行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决铁路车站开通初期客流预测缺乏数据支撑,以及估计不同交通方式成本来计算客流转移量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的问题。【方法】以新开通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为例,考虑该线与既有高速及城际铁路的线位关系,基于城际出行链,依托旅客出行行为调查对区域内可选择的不同交通方式的城际出行效用进行定量计算,采用Multinominal Logit(MNL)模型,区分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结合客流分配现状对效用变量系数进行标定,据此预测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开通后发往南京、上海枢纽的客流量,同时结合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推演计算发往沿线其他站点的客流。【结果】结果表明,南沿江城际铁路江阴站的开通可以有效吸引江阴地区原本选择既有铁路、公路去往南京、上海的客流以及选择公路去往南沿江城际铁路沿线其他城市的客流。【结论】因此,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开通能有效缓解辐射范围内既有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客流预测结果还将支撑站点运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充满活力的长江下游三角洲都市圈(以下简称:长三角)城际道路网随着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完善,城际道路客运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据了解,上海市现有省际客运班车1600辆、旅游车3711辆、省际包车1991辆,基本上能满足市民搭乘公共车辆出行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1.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种交通方式("空巴联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划分公路客运站场体系中不同建设主体的投资份额,对公路客运站场体系的层级结构及其地方性准公共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受益原则”将公路客运站场的受益群体分为全国性、区域性与地区性客流三个层次,由此可建立基于受益群体构成的公路客运站场投资分配模型。实例表明,基于受益群体构成的公路客运站投资分配方法可行,规划方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常规公交微观区间运行时间可靠性,有助于从微观层面深入分析常规公交在各区间的运行状态稳定性,查找运行的薄弱段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本文从研究常规公交微观区间运行时间的拟合分布入手,采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玛分布和威布尔分布,分别对不同性质城市道路微观区间单位距离运行时间进行分布拟合,样本分析结果表明,对数正态分布是最优拟合分布.根据分位数法确定了不同公交服务水平对应的微观区间单位距离运行时间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可接受公交服务水平的常规公交微观区间运行时间可靠性模型,并对337路公交实测数据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大中城市中短途休闲旅游的交通出行特征,探讨了当前中短途休闲旅游交通出行方式中存在的公共交通分担率较低等问题,论述了当前交通需求下积极构建快速公交系统无缝衔接休闲旅游景区与城际轨道站点的必要性。结合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快进"的旅游交通运输系统指示,通过构建无缝衔接换乘体系,打造能够适应当前休闲旅游"舒适、安全、便捷、快速"交通出行需求的快速公交无缝衔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旅客在出行选择决策中存在依赖经验而不愿意进行新尝试的习惯行为倾向,研究分析旅客在选择普铁、大巴和高铁 3种城际出行方式行为中的习惯影响程度及意向形成机理. 本文在对习惯进行定义和测量的基础上,引入习惯潜变量改进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习惯与意向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标定结果显示,对于普铁、大巴和高铁3种城际出行方式,各潜变量对意向总的解释方差分别为71.9%、54.9%、62.3%,习惯对意向解释的总效应分别为0.538、0.851、0.538,其中间接效应分别为0.538、0.513、0.258.分析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方式选择中存在明显的习惯倾向,其中相对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效应更强;3种出行方式中,大巴的选择受习惯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了陕西省内距中心城市西安350 km范围内的咸阳、渭南、黄陵、延安4个节点城市, 搜集了相关公铁复合城际走廊上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车、小汽车高速出行的出行量、车内时间、票价或通行费等客流特征参数, 梳理了各种城际客流分担分析方法; 构建了距离转移曲线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 通过曲线拟合、试算和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标定, 并根据模型标定结果分析了客流分担率对距离、时间和费用的敏感性, 得到区域城际多模式客流分担特征, 给出城际通道规划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和小汽车高速出行3种模式的分担率-距离转移曲线拟合结果理想, 决定系数均在0.94以上; MNL模型在车外时间取90~150 min时, 拟合效果较好, 决定系数均在0.79以上, 且在时间价值取50~70元·h-1情景下决定系数达到峰值; 随着城际出行距离的增加, 出行者选择从小汽车高速出行转移到城际铁路出行, 且高速铁路较普通铁路更有优势, 西安与近距离的咸阳之间小汽车高速分担率达96.91%, 与远距离的延安之间高速铁路分担率达53.66%, 普通铁路分担率达30.58%;以车外时间为120 min为例, 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车、小汽车4种出行模式的阻抗系数分别为0.029~0.044、0.034~0.042、0.030~0.040、0.028~0.048, 小汽车高速出行和高速铁路增长幅度较大, 2种出行对费用更加敏感, 在时间价值取60元·h-1条件下, 4种出行模式的阻抗系数为0.038~0.042, 4种出行对广义时间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建议进一步挖掘更多城市群城际通道客流分担规律, 并精确考虑城际出行链的城市端细节, 以更好地指导城际走廊的宏观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城际公交车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时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城际客运通道城际铁路的发展,为满足城际公交旅客出行需求,综合考虑城际公交车辆的旅客分担率和竞争力的提高,将旅客到达公交始发站候车过程视为泊松过程,建立基于公交化运营组织模式的高峰时段车辆开行间隔时间不均等的优化模型,相应提出旅客候车等待时间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算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际交通出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城际出行者也会不断地重建自己的出行习惯,这就要求建立动态模型研究城际出行者出行行为和预测城际交通需求.本文调查出行者在宁杭城际高铁开通前后两个时期的出行信息,并且引入状态依赖变量表征出行者之前选择结果对之后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城际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模型比传统的基于出行者单次出行数据的模型拥有更高精度.同时本文根据宁杭城际出行背景设置三组政策变化方案预测出行分担率,结果表明,当选择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模型会高估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变化程度.以上结论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城际交通的规划.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道路拥堵增多的情况,建立了一个基于道路拥堵信息的公交出行规划系统,以引导公众避开拥堵道路。分析道路拥堵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别选取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参数指标,并给出一种红绿灯等待灯次的简便算法,提出公交出行规划方案的拥堵指数算法。以嘉兴市为例,采用SQL+IIS+ASP+Android技术构建了C/S架构的基于道路拥堵信息的动态公交出行规划系统。该系统推荐的出行方案能引导用户避开拥堵道路,提高出行效率,减少出行时间,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更全面的公交出行信息和更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际交通出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城际出行者也会不断地重建自己的出行习惯,这就要求建立动态模型研究城际出行者出行行为和预测城际交通需求。本文调查出行者在宁杭城际高铁开通前后两个时期的出行信息,并且引入状态依赖变量表征出行者之前选择结果对之后出行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城际出行方式选择动态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模型比传统的基于出行者单次出行数据的模型拥有更高精度。同时本文根据宁杭城际出行背景设置三组政策变化方案预测出行分担率,结果表明,当选择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模型会高估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变化程度。以上结论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城际交通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