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雾环境下驾驶人行车与正常天气相比,在低能见度下视觉参照物较少,驾驶人更倾向于跟驰行驶。为研究雾环境下高速公路驾驶人跟驰行为,以真实雾环境下实车试验方式,选择多条高速公路作为试验路段,以Smart Eye眼动仪获取车辆在雾环境下高速公路驾驶人视觉参数,包含驾驶人注视区域、注视角度、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速度以及扫视幅度等,以归一化方法对驾驶人注视重心进行分析,研究不同能见度下驾驶人的跟驰需求,并通过对雾环境下上述视觉参数进行规律总结。对雾环境下驾驶人跟驰特性进行统计及分类,将跟驰行为划分为主动、半主动、半被动以及全被动跟驰;通过分析雾区低能见度下驾驶人跟驰行驶条件,引入多维偏好理论及后悔理论,进行驾驶人跟驰决策模型构建,并基于差分法对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在1次跟驰动态过程中,正常车道保持时驾驶人扫视速度较低,而当处于车道调整时,驾驶人扫视速度存在较大波动,且平均扫视速度较高,低能见度下驾驶人注视点转移速度27.0 (°)·s-1明显低于晴好天气的52.0 (°)·s-1;驾驶人在跟驰过程中,能见度对驾驶人跟驰时的视觉特征有显著影响,通过跟驰模型构建可为后续雾环境下车辆跟驰前后车距及车速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裴汉杰 《汽车运输研究》1995,14(4):29-32,37
本文根据有关实验资料,简析了行车速度与动视力,动视力与能见度,能见度与德国速度等相关减弱关系,并就影响安全行车的速度的因素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3.
低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应急指挥系统的建立及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南方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在大雾、暴雨、冰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低能见度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介绍高速公路低能见度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布设及数据采集,并阐述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在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其预警、应急指挥、预案发布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在低能见度水平下影响行人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 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异质性。以某市6 405起行人-机动车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 分别研究高、低能见度水平下机动车-行人事故中行人伤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建立均值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并通过弹性分析定量分析显著变量对行人受伤情况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高、低能见度下影响行人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存在明显差异。(1)低能见度情况下男性驾驶员、高龄行人、卡车、沥青路面、凌晨、较暗的照明条件等因素会增加行人伤害严重程度。(2)低能见度情况下卡车和凌晨这2个因素具有随机参数特征, 分别使行人死亡的概率增加了4.39%和2.67%;此外, 当事故涉及卡车和26~35岁行人这2个因素时会增大行人死亡的概率; 而当夜间有路灯照明与凌晨这2个因素共同作用时行人死亡的可能性降低。(3)高能见度情况下未发现具有异质性的影响因素, 但发现男性行人和摩托车等因素会增大事故严重程度; 而驾驶员年龄、沥青路面、周末和地形等因素对事故严重程度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能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辆行驶安全,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种低能见度下车辆雾灯自动开启的装置及方法,该研究的推广可以减少低能见度下公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能见度低环境下驾驶不安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车道线检测获取道路能见度方法。首先在原始图像底部区域利用hough变换进行直线拟合获得车道线,然后利用区域生长法获得雾天道路与天空的分界线,通过坐标转换获得车道线的消失点以及道路与天空分界线在实际车道中的位置,最后结合能见度模型,实时进行能见度值的计算。使用该方法进行能见度值的获取可以作为低能见度预警系统的基础和前提,该方法对于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低能见度恶劣天气条件下,前方道路场景图像清晰度评价、增强和道路环境场景图像实时再现等同题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载红外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设计方案,并运用信息融合和图像增强策略改善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道路环境场景。  相似文献   

8.
雾天不同能见度下高速公路安全车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考虑低能见度及路面附着系数减小的情况,研究了高速公路雾天的安全车速.根据跟车状态下停车过程及标志视认相关方法,分别进行了基于停车视距模型的安全车速计算(包括AASHTO停车视距模型和NCHRP停车视距模型)及基于交通标志视认距离的安全车速计算;并以湖北省黄黄(黄石-黄梅)高速公路为例,综合三种模型条件下的安全车速,最终得出雾天不同能见度下的交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天气异常多注意遇大风、雨、雾天气,能见度低、路面摩擦力小等情况,均应减速行驶。当能见度大于200米、小于500米时,速度不超过80公里/小时,与前车保持距离巧O米以上;能见度大于100米、小于200米时,速度不超过40公里/小时,与前车距离50米以上。同时,雨、雾天应及时开启雾灯、尾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高海拔隧道火灾通风及人员疏散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低海拔隧道(0 m)和高海拔隧道(4 000 m)不同纵向风速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较小风速(1 m/s)不会破坏烟气分层,反而会延缓烟气下降的速度,隧道上下游疏散环境比无纵向风(0 m/s)更好,可用疏散时间更长,较大风速(2 m/s、3 m/s)可保证火源上游处于安全的疏散环境,但会破坏烟气热分层稳定性,导致下游烟气下降快,不利于下游人员疏散;2)与低海拔地区隧道相比,高海拔地区隧道烟气层下降速度更快且烟气层高度更低,温度、能见度条件相对较差,高海拔隧道不同风速条件下各位置可用疏散时间整体小于低海拔隧道。  相似文献   

11.
能见度下降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驾驶员生理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行车安全.通过建立气象能见度与驾驶员可视距离的关系模型,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人员在雨雾等较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根据能见度仪采集到的大气能见度数据做出高速公路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2.
为量化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特征的影响,以海南省东线高速公路交通流和降雨量数据为基础,研究了不同降雨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流参数中车速与密度的分布规律,标定了不同降雨气象条件下高速公路速度-密度分布的二阶段Greenshields交通流模型,回归分析得到了降雨强度与能见度对高速公路交通流模型各参数的天气影响系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增大,该系数对高速公路最大流量和自由流车速的影响越大,与无雨天气相比,小雨、中雨和大雨天气下高速公路最大流量分别下降15.7%、19.1%和32.5%,自由流车速分别下降4.4%、7.3%和10.6%,而交通流模型中临界密度、截距速度受不同降雨的影响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雾天不同能见度水平对高速公路驾驶员换道行为特性的影响,利用高仿真驾驶模拟实验平台构建不同能见度条件下的高速公路雾天环境,并开展驾驶模拟实验,采集了驾驶员在正常天气以及大雾、浓雾天气下自由换道过程中的行为特征,采用Friedman检验对换道持续时间、换道速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换道时跟车距离4个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天气下的换道持续时间小于雾天环境(正常天气左换道时间平均为5.96 s,大雾环境下为6.02 s,浓雾环境下为6.31 s)且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0);正常天气下的换道平均速度与跟车距离大于雾天环境(正常天气下左换道平均速度为104.24 km/h,大雾环境下为94.67 km/h,浓雾环境下为85.95 km/h;正常天气下左换道跟车距离平均为109.58 m,大雾环境下为77.54 m,浓雾环境下为74.63 m).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水平的降低,驾驶员在高速公路执行换道过程时持续时间延长、速度降低,同时跟车距离缩小.雾天不同能见度水平对高速公路驾驶员换道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忠祥  李薇  施泽  王猛  郭凤香 《公路》2023,(12):240-247
随着智慧交通的发展,高速公路利用智能预警系统提升多因素影响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进出匝道的通行安全性与通畅性。为进一步评价预警系统的有效性,研究设计了驾驶模拟仿真实验,通过搭建典型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虚拟场景的道路、交通、环境和交通流,通过驾驶模拟器、无线生理仪和眼动仪等设备采集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生理心理数据,通过不同场景的模拟仿真,对不同预警系统应用条件下的驾驶行为的变化进行分析。实验招募了50名驾驶人完成共12个互通立交进出口匝道场景的闭环虚拟仿真实验,利用实验设备采集了速度、加速度、皮电、心率以及注视扫视等数据,通过统计分析驾驶人在不同能见度、进出口匝道以及有/无预警系统的场景中的驾驶行为数据和生理心理数据,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分析提供定量化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预警系统能够有效提高驾驶人的驾驶安全性;此外,对比互通匝道预警系统对不同驾驶经验的驾驶人的影响,发现对驾龄>10年的驾驶人的警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仲安 《汽车与安全》2010,(10):68-68
进入秋季,很多地方早晚容易起雾。浓雾天气时的能见度低,所以为了保证行驶安全,首先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雾天,因视距短,能见度低,有时路面因雾水造成路面湿滑,制动性能降低,车辆易侧滑,因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行驶距离。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以及基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其通行能力强等优势方面不断显现。但同时由于自身特点在遭遇恶劣天气时,由突发团雾状况等致使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能见度迅速下降或突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本论文针对当前对于团雾的形成机理进行总结,同时在分析团雾分布规律以及雾天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特征的同时,探究相应抑制雾天车速限制的模型方法,并根据车辆跟驰模型所对应的限速计算模型研究高速公路团雾条件下安全行车的速度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山区公路平曲线路段的行车安全性,从几何线形指标、路面状况条件与车辆动力学分析推导出临界侧滑速度与纵向行驶临界安全速度计算公式。将临界车速作为安全行驶的约束条件,提出不同路面状况、能见度条件与交通环境下动态限速值计算方法与行车安全控制标准,并考虑到驾驶员接收速度预警信息后驾驶操作过程,从预警设备组合、工作流程与对策3方面提出速度预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预警技术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根据智能车辆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的最新进展,对车辆纵向控制方法、横向或转向控制方法、车辆间的通讯策略以及车辆综合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并重点提出了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车辆控制这一研究课题,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河航道多发雾情降低航道能见度,影响航运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析的能见度评估算法。分别利用Retinex滤波、AC1C2颜色空间转换和图像分割技术,提取航道图像中反映能见度条件的图像特征,建立特征学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算法的准确性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降雨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运用可变限速控制技术,根据高速公路实时交通流状态和降雨强度,对各路段限速值进行动态优化和调整,减小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阐述了雨天可变限速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分析了降雨对能见度和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建立了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车速计算模型;在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METANET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雨天可变限速控制条件的改进模型,并以控制周期内所有车辆总行驶里程最大为目标,建立了雨天可变限速控制优化模型.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方式相比,本文建立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可提高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车辆运行速度,并降低各路段车速差,保障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