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四种珍稀涉禽类野生动物对宝中线黄河铁路特大桥影响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种珍稀野生动物对铁路运营已适应,并在河心滩、河岸滩范围内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偏好性区域,野生动物对铁路桥的趋避距离在100—120m以上,通过改变影响区滩地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对栖息地进行异地重建的方式可以降低和消除铁路运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铁路工程野生动物影响评价过程中,应首先根据野生动物生态行为对受影响动物群落进行筛分,选出敏感控制因子作为评价重点对象,同时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工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影响水平,最后以此为基点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铁路沿线野生动物,建设生态环保型铁路,通过分析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明确了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是切隔沿线野生动物生境,阻碍野生动物的种群交换和基因交流,进而影响沿线野生动物种群的繁衍和发展;结合国内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研究进展,从野生动物通道的位置选择、通道形式的确定和通道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总结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适合我国铁路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由交换,创建生态友好型铁路工程,总结国内外动物通道的研究成果,结合肯尼亚蒙内铁路穿越察沃(Tsavo)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阻隔效应,明确了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运营期间对动物通道进行监测和评估、设置通道辅助设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野生动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穿越的青藏高原腹地,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也是我国分布最高的原野地和特殊生物种群分布区。特别是大中型草原动物,如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羊、岩羊、藏原羚等,是我国野生动物中最独特的类群,它们活动范围大,不同季节间觅食、饮水、繁殖配对、产仔等往往需要进行大规模、长距离的迁徙。  相似文献   

5.
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冉理 《中国铁路》2002,(12):47-49
详细介绍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河流、气象、土壤和植被、珍稀野生动物、冻土环境等环境特征,指出了强化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提出了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和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荒漠戈壁区铁路工程在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因缺乏区域内动物详细分布和活动状况的长期观测和研究成果而难以准确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的问题,以新建红柳河至淖毛湖铁路为例,通过利用遥感、资料收集、走访、实地调查等方法,调查当地野生动物的类型、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沿线植被及水源分布情况,通过类比青藏铁路等动物通道的利用效果,初步确定动物通道的位置、型式和规格,为我国西北荒漠戈壁区铁路工程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种群数量、迁徙足迹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新疆既有铁路防护网、动物甬道等保护措施的设计合理性问题。研究表明,混凝土防护墙对动物迁徙过程视觉导航系统有负面影响;防护网对动物迁徙过程中的方向掌控能力无影响;防护网设置里程超过4km时野生动物会出现躁动、徘徊等暂时性迷失迁徙方向的现象;野生动物对动物甬道的选择利用性较高。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取消混凝土防护墙、动物迁徙并列车时速小于120km区域取消防护网、动物甬道设置不大于0.25个/km等野生动物保护措施设计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老铁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生态评价为例,分析了层次分析法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并论述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的优劣性。结果表明: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较好;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不仅可以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而且还可以用于综合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新建荆岳铁路对东洞庭湖自然保持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荆州-岳阳铁路约46.52km路段位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分析和评估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区野生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荆岳铁路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影响保护区的整体功能。针对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提出生态保护措施和建议,以减少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西藏“一江两河”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为研究对象。通过铁路噪声源强模拟,研究铁路噪声对野生动物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黑颈鹤在环境噪声提高时,首先会因警惕行为而驻足倾听,而后随环境噪声增至60dB时出现避让奔逃的现象,至距离噪声源60m以上时停止奔逃,但群体仍处于躁动状态直至平静。采用铁路噪声源强模拟的方法,对于完善铁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尤其是对于建立科学的野生动物影响评价技术与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运营铁路,也是我国首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铁路项目。本文选择野生动物和高寒植被两个代表性生态因素,应用目视判断、卫片解译、样方调查、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铁路运营5年(2011年)后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评价。得出结论:(1)与运营初期相比,铁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局部区域已接近甚至优于周边自然状态。(2)野生动物通道、植草绿化、草皮移植等生态保护措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区域特点,在青藏铁路格拉段设计了桥梁下方通道、隧道上方通道和缓坡平交通道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33处。采用自动录像观测、定点观测和动态观测3种方法,以藏羚为主要观测对象,兼顾其他物种,以可可西里通道为主要观测地点进行观测。分析2004年至2007年的观测数据可知:可可西里通道使用率最高;藏羚利用通道进行迁徙的数量逐年增多,上迁时全部使用通道,回迁时通道的使用效率提升明显,2007年达到100%;藏羚在穿越铁路前徘徊和停留的时间也在逐渐缩短;铁路正式运营未引起通道使用率下降。说明:可可西里通道使用率高,藏羚等野生动物已逐步适应利用通道进行迁徙,铁路建设和运营未对沿线野生动物种群交流和繁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青藏铁路施工期环保工作一些好的做法,重点介绍了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冻土环境保护等内容,对类似土建工程施工环保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铁路野生动物通道及生态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及时借鉴国外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工程实例 ,特别是学习国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动物通道的构建形式 ,进一步做好青藏铁路建设中生态保护工作 ,2 0 0 2年 1 2月 8日至 1 2月 2 0日 ,由铁道部计划司、青藏铁路公司、鉴定中心、第一勘察设计院 ,国家环保总局及随团翻译一行 9人对德国、法国交通建设项目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了考察 ,本次考察历程 1 2天。现将本次考察的有关内容做如下报告1 国外的经验与做法1 1 环保意识与法制1 1 1 环保意识与环境理念 :在欧洲考察期间 ,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环境意识和理念已深植于…  相似文献   

15.
西非几内亚共和国某重载铁路连接Morebaya港口与西芒杜矿区。结合本项目的建设条件以及当地的施工能力、野生动物资源等特点进行桥涵设计研究,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国际项目桥涵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干线铁路     
《世界轨道交通》2007,(8):10-12
京津城轨跨三环大挢6月13日凌晨合龙;青藏铁路33处野生动物通道作用明显;北京铁路局追踪诊断动车组运行情况;“五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提供运力支持;河南火车票预售期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青藏铁路运营10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总结,就高寒植被保护与恢复、野生动物通道、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冻土保护、环保宣传、科研攻关、环保后评价等方面分别阐述,并对运营期前后成效进行对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环保型高原铁路的监督和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格拉段站车固体废物特征及产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后产生的固体废物,若处置不当,将会对高原环境的植被、水体、野生动物及原始自然景观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兰新线、青藏铁路西格段现场类比调查、环评预测等有关方面的资料,预测分析了青藏铁路运营后,固体废物的特征及数量,由此可以对高原地区铁路固体废物处置处理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开工的消息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不但因为青藏铁路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还因为这条铁路将穿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大国家自然保护区。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是否会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造成威胁?是否会给长江源沱沱河的特殊生态功能带来破坏?  相似文献   

20.
在充实详尽的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典型野生动物物种的不同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以及项目所在国的施工条件及施工规范进行研究;以法律法规、环保要求为前提,研究制定了全面的设计和施工原则及重载铁路野生动物保护通道的设计施工成果,达到了国际项目银行级可研阶段的深度要求。从而为今后同类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