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识别岩体损伤位置、程度和大小以及破坏进程的优势,以新建京张高速铁路八达岭长城站大跨度过渡段隧道为研究对象,在隧道地表与洞周布设微震测点,实现立体式、全方位的微震事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围岩损伤区分布特性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据微震事件分布密度,可将微震事件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微震事件累计分布频率为60%的边界可作为高密度区与中密度区的交界,累计分布频率为80%的边界可作为中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的交界;微震事件高密度区对应为围岩高损伤区,围岩高损伤区受围岩级别和隧道跨度的双重影响,给出基于这2个参数的隧道不同位置处围岩高损伤区深度预测公式;围岩损伤程度采用微震事件的平均矩震级参数标度;围岩损伤区深度与围岩变形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及阶段性。基于围岩高损伤区深度,进行预应力锚索(杆)设计,结合围岩变形结果,验证了锚索(杆)设计参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不同多年冻土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土体系的回冻问题,认识钻孔桩成桩后对桩周多年冻土层地温的影响,本文从不同多年冻土区钻孔桩地温实测资料出发,通过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与融区过渡带(高温极不稳定区DK1229 540)、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DK1047 000)及低温多年冻土区(DK984 096)3个试验场地实测地温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青藏高原不同多年冻土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回冻过程的差异,从而可以为不同冻土区钻孔桩的后续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重载铁路12号固定辙叉道岔轨道刚度变化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建立重载12号固定辙叉道岔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岔区轨道刚度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道岔区轨道刚度不平顺问题较为严重,基本轨刚度转辙器区要大于连接部分和辙叉区,里轨刚度辙叉区最大,转辙器次之,连接部分最小。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枢纽联络线隧道掘进过程中,将隧道掌子面划分为掏槽区、辅助区和周边区分别进行爆破,并对不同区域爆破开挖引起的振动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爆破的最大振动出现在掏槽部位,采用分部开挖方式和在掏槽区设置大直径空孔可有效降低爆破振动;隧道掌子面爆破区域不同,振动衰减参数也不同,振动衰减系数K随着开挖区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振动衰减指数α由地质条件决定,基本保持不变,辅助区K为掏槽区的0.50~0.67倍,周边区K为掏槽区的0.25~0.33倍;重庆地区隧道分部开挖时,K可按掏槽区110~120、辅助区60~80、周边区30~40取值,α可按掏槽区1.5、辅助区和周边区1.6取值。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整体技术方案》对自动过分相的描述是:列控车载设备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分相区信息,在适当位置给动车组过分相装置发送指令,实现自动过分相。对于CTCS-3级列控系统,牵引供电分相区信息与列车行车许可一起由RBC提供给列车;对于CTCS-2级列控系统,牵引供电分相区信息由地面应答器提供给列车。分相区信息包括至分相区距离、分相区长度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岛地铁R3线井冈山路站—嘉年华站区间的地铁勘察资料,综合钻探、取样、物探、水文、地震、岩石试验等多方面的资料,提出了研究区工程地质评价因子,建立了青岛地铁地质条件评价的三级层次分析模型,通过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和权重,对青岛地铁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综合研究区地质条件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分为地质条件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和差区,同时对各区提出了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进桐  李晓军  唐文华 《电气化铁道》2023,(S1):174-178+182
风区接触网零部件已在兰新高铁、穗莞深城际铁路、海南环岛铁路等多条典型内陆大风区和沿海大风区的电气化铁路中使用。现服役的风区接触网零部件属于初代国产化产品,总体使用工况良好,具有抗风稳定性优异、维护量小的突出优势,但经过十余年的运行,逐渐凸显出若干问题。因此,对风区接触网零部件已显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对提高风区接触网产品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然 《中国铁路》2012,(4):107-107
3月21—22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松下电器解决方案展览会全面展示了运用松下全系列产品组成的多种商务系统解决方案。展会按照不同展示区域划分为:公共交通区、店铺流通区、金融服务区、学校教育区、广播制作区、机芯展示区、蓄电池展示区、新产品展示区等。  相似文献   

9.
电气化铁路易发生电力机车进入无电区或无网区事故,造成行车设备损坏,影响铁路运行秩序。通过对以往发生电力机车进入无电(网)区的事故进行分析,查找容易发生电力机车进入无电(网)区的原因,从机车属性、无电(网)区标识、无电(网)区进路道岔锁闭、停电区域列车接发控制、停电作业把关五个方面建立卡控措施,强化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度,从而降低电力机车进入无电(网)区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缝线路的轨道交通伸缩区范围内的墩台 ,将承受较固定区墩台大得多的水平力 ,具体分析受力差异 ,并提出伸缩区墩台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