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分析了我科1956~1980年住院的15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观察表明:新生儿硬肿症的预后与硬肿程度及有无感染有关,重度及合并感染者病死率高。采用综合措施治疗疗效明显。肺出血是本病的重要死因,其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2010年诊治的10例甲状腺激素抵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10例患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者9例,游离甲状腺素(FT4)升高者3例;超敏促甲状腺激素(uTSH)水平正常者2例,升高者8例。3例患者属于垂体抵抗型(PRTH),临床表现为甲亢;其余7例属于全身抵抗型(GRTH),其中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1例表现为轻微的甲减,另外1例甲亢和甲减的症状同时存在。3例患者曾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2例患者给予L-T4替代治疗,疗效均欠佳。结论甲状腺激素抵抗症临床表现复杂,治疗上不宜采用抗甲状腺药物。大多数GRTH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对有严重甲减表现的GRTH患者、PRTH患者和周围型抵抗患者,L-T3是最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探讨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5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给予每日1次ILILI治疗及33例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级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ILILI治疗后血流流变学指标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4%。结论ILILI对脑动脉硬化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该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评估。方法对120例经CT或MRI检查确诊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CT或MRI结果确定射频热凝的靶点位置,在C型臂引导下穿刺到靶点,通过椎间盘造影确定电极已进入靶点,再行阻抗测试、电生理测试及温度测试后,给予86-94℃温度,对靶点进行热凝消融。此时,通常可以复制出原有的腰腿痛症状,用此温度治疗4个周期,每个周期100 s。结果本组120例患者,经过该技术治疗后,其中73例治疗效果达优级,30例治疗效果良好,13例效果较差,4例无效,优良率85.8%。有4例患者术后并发轻微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均于2日内消失。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新的、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6例为试验组,均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33例为对照组。收集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前后的血清及对照组血清,ELISA法检测TNF-α、IFN-γ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后恢复期血清TNF-α、IFN-γ和IL-17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而且能够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变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自发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国内报告,合并急性腹膜炎或腹水感染者,有3.1-7.3-10-30%不等,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者亦达5.5%。因其常与菌血症并发,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故国外有人称为“综合征”。临床症状可以不典型、不显著,因而容易被忽略而漏诊。但其预后多较凶险,可导致低血压、中毒性休克、肾功衰竭、肝昏迷等并每致死亡,孟宪镛等报告21例,其中14例于治疗1—5天后死亡;尤大钰等报告34例,其中30例于感染后平均33天内死亡。另外,有报告认为该症对抗菌素的反应良好。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和警惕,以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采用椎管内对神经根直接按摩的方法 ,对常规硬膜外封闭无效的 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例均为住院病人 ,症状、体征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CT诊断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接受过 3~ 5次常规硬膜外注药治疗 ,效果不明显。1.2 治疗方法 在硬膜外穿刺置管的过程中完成。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 ,抱膝弯腰 ,穿刺点选择病变棘突间隙患侧旁开0 .5~ 1cm左右 ,穿刺过程同硬外。成功后 ,旋转穿刺针使勺状口偏向患侧 30°~ 45°,然后置管 ,当导管头端触及神经根时 ,…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减少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症。本症应属祖国医学的“虚劳”,“血虚”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本症的发生是由于心、脾、肾三脏亏损所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症的报告甚多,且获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480例经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的疗效与是否伴突眼以及突眼症状是否有改善等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80例甲亢患者中233例伴突眼,其发病率为49%,233例突眼患者中,90例突眼恢复(39%),好转96例(41%).未变化45例(19%),加重2例(0.85%),总有效率80%。认为甲亢的治疗效果与有无伴发突眼关系不密切,131Ⅰ治疗甲亢伴突眼者可使大部分突眼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据此,我们认为在甲亢伴突眼的治疗中131Ⅰ应视为一种有效和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 自发性气胸中的较少数病例可以表现为交通性气胸,持久或顽固漏气。采用常规治疗如胸腔闭式引流等不易治愈。常被列为开胸手术治疗的指针。为了改变胸内注射药物治疗气胸引起的付作用,提高疗效,以探索气胸的非手术治疗的途径,1977年以来,我们对5例顽固漏气的气胸采用了以四环素为主药的胸腔内注射治疗,均获治愈。国内尚未见报导,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区化服务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治疗1年前后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分区化服务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症状显著改善,研究组显效率85%,对照组显效率3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分区化服务管理和规范防治,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
一、骨黄色肉茅肿系少见的骨组织病变,它具有组织细胞增多症X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二、好发于股骨、胫骨、肋骨、背柱等。三、症状与体征不明显,或完全无症状,多由外伤引起症状而就诊,无X线特有表现,易与骨巨细胞瘤相混淆,最后由病理确诊。四、治疗:有自限性,部分患者可不治自愈。小剂量放疗+激素,可促进病变组织吸收,纤缩化而愈。手术切除病骨植骨或刮除+放疗+激素。  相似文献   

13.
喉麻痹一般是一个症状,麻痹性发声困难是由一侧喉神经麻痹引起的病理性声音,即声病之一种。声病治疗者在初诊、复诊以至于最后确定治疗此病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本症的病因,断定非症候性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进行性喉  相似文献   

14.
当动脉硬化患者出现头晕、头重等症状,而无脑的局部定位体征,头颅CT亦无异常改变时,常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Cerebralatherosclerosis,CAS)”,并认为患者的自觉症状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由于此类患者以自觉症状为...  相似文献   

15.
症状性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Wimgspan支架、Apollo支架与常规药物治疗在中国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差异。方法通过对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症状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90例,分为3组,标准化药物治疗组、Wimgspan支架治疗组和Apollo支架治疗组,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各组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种支架到位成功率均为96.7%,两种支架系统之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无差别;解剖路径为Mori分型B型的手术成功率(83.3%)远低于Mori分型A型(100%);Wimgspan支架治疗后即刻残余狭窄率很高,与Apollo支架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1年后随访病变血管狭窄率两组之间差异减小,再狭窄比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支架治疗的两组患者1年内终点事件,尤其是与狭窄血管相关的卒中和死亡明显低于标准内科治疗组;1年随访结束时两组支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MMSE评分与标准化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用颅内支架治疗严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支架治疗后可能对神经功能恢复有益并同时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脊柱内镜下融合技术(End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自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31例行Endo-LIF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均行脊柱内镜镜下融合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34.80±34.98)min,术中出血量(100.13±18.49)mL,住院时间(6.65±0.17)d,随访时间6~18(14±2.3)个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发生血肿压迫,立即切开清除血肿后痊愈;2例患者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卧床休息后痊愈。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症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1例患者围术期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LIF术短期临床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的腰椎融合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报告用这种疗法治疗149例腰腿痛,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该疗法是用生物力学原理与医学相结合,从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内肌肉、骨骼及关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识到肌肉是人体内力的源泉。力作用于肌肉,机体即可发生力学变化,通过杠杆作用,达到调整结构力学的重新平衡,从而治疗因力平衡失调而致之腰腿痛。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适应症是:增生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突紊乱症及腰扭伤等四种疾病所致之腰腿痛。对其与推拿、新医正骨疗法的不同,做了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淋病后综合征”的病因及与性病恐怖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0例单纯性淋病正规治疗后淋球菌转阴情况下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念珠菌的检测及其病因、症状的调查分析。结果及结论 淋病后综合征患者中除少数伴有其它病原体感染外,大多数是性病疑病症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行研制的正负压治疗机,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3例(31个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7例(23个肢体)进行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总有效率96.77%,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总有效率92.23%。作者改革了国外产品治疗舱口的袖套装置,减少了患者治疗时的不适。同时观察到治疗时以前从未报道的“反跳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体表电极刺激膈神经治疗呃逆50例刘喜群,匡延龄(西安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西安710061)呃逆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有的呈一过性呃逆,有的则呈顽固持续性呃逆,个别患者持续多年不易治愈。我院试用"EDP-Ⅱ体外膈肌起搏器"(以下简称EDP)治疗呃逆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