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放漂流瓶6月15日下午15时05分,经过6天的航行,中国海事旗舰"海巡01"轮驶入太平洋海面上,即将穿越赤道,这是中国海事公务船首次穿越赤道驶入南半球。为纪念这一特殊时刻,"海巡01"轮出访团全体成员齐聚到直升机甲板,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列队凝视着五星红旗在船舶主桅杆上冉冉升起。在朵朵浪花簇拥中,迎来"海巡01"轮穿越赤道仪式中最重要的一刻——投放漂流瓶。  相似文献   

2.
胡善美  林伦秀 《航海》1997,(3):26-27
赤道是距离南北两投相等——环绕在地球“肚子”上的一条假想线圈。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南来北往的船舰,跨越赤道都要举行花样百出的仪式。借以驱灾避难.充满着恐怖、迷信、野蛮……160多年前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也未能幸免地经历过一次。  相似文献   

3.
“雅加达,您好!”当我有幸踏上印度印西亚首府——雅加达时,从肺腑发出这样的呼唤。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被美誉为“赤道上的翡翠”。她由上万个岛屿组成,故又称“千岛之国”。我们船沿着印尼卡里马塔海峡航行时,沿途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就象一把珍珠撒在蔚蓝色的丝绒地毯上,苍翠欲滴。我踏上印尼的土地是1988年6月。当时,我被外  相似文献   

4.
赤道地区上空的电离层是一个复杂的区域,其存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的电离层不均匀结构。本文试图从赤道电激流,赤道电离层离化异常,赤道扩展F层和赤道偶发E层几方面讨论它们对短波和卫星通信可能带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跨越赤道     
跨越赤道,对一般人来讲,也许是很难做到的,但对于四海为家的远洋船员而言,则是等闲之旅.前不久,我轮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航,直航澳大利亚西岸的KWINANA港,途中要跨越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船上没有穿越过赤道的几位小青年未免有些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6.
有三艘完全一样的新型货船?为了试验新安装的发动机在长期高温下的工作性能,决定从位于赤道上的某一基地出发,进行一次沿赤道的环球航行。(假设这种沿赤道航行是可能的)但每艘船装满油,都只能供自己沿赤道航行半圈,而茫茫大海又没有加油之处。所以只得让其中两艘为另一艘供油,让一艘船完成全部航行任务。即使如此,还有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7.
黑潮暖流导源于北赤道流.在菲律宾以东,约在北纬12°—13°附近海面,北赤道流分成南、北两支,其中较强大的北支,沿吕宋岛东沿北流,形成黑潮暖流。整个黑潮流系,是沿着北太平洋西边缘朝东北方向流动的一支强  相似文献   

8.
多数台风被除名是因为破坏力太大,但有些是因为太普通而被“嫌弃”;依照大气科学理论,台风不应该出现赤道地区,但“画眉”却在距离赤道1.4度生成;正常台风的生命周期是3~7天,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却在海上转悠了20多天。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运》2009,(6):61-61
厄尔尼诺是一种发生在海洋中的现象,其显著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异常的增温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漂流瓶(也叫瓶子信),在海洋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本刊80年第2期以《有趣的海水送信》为题作过介绍。科学工作者周镭同志去年六月远航南太平洋进行科学考察,在回航途中经过赤道零度线时,想起这篇文章,试着写了一封瓶子信给他国内的亲人,投入大海。三个半月后,这封信果真送到了目的地。这是我国航海活动中的一件真人真事,踪迹分明。现把周镭同志的文章发表于此。——编者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中部赤道水域正在形成"厄尔尼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双华 《航海》2004,(6):34-34
美国气象预报中心近日发表声明,在太平洋中部赤道水域正在形成"厄尔尼诺"现象,但比较温和。预计这一形成过程将持续至2005年年初。 当洋面温度高于正常水平时,会导致多云以及风和大气压出现异常变化。美国气象专家说,太平洋中、西部赤道水域,8月份水面温度超过平均值0.5℃,而6、7月分的水面温度也高于正常水平。这种情况表明,"厄尔尼诺"现象尚在  相似文献   

12.
提起中国“科学一号“,海内外科技界、航海界无不交口称赞,因为在这艘船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船员科考队伍.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他们驾驶这艘由中国船级社检验的科考船,曾连续5次远征西太平洋,在台风发源地进行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研究;两次横跨赤道与16个国家和地区合作.为揭开危害人类的厄尔尼诺现象之谜,冒着40℃的高温在赤道洋面上展开大洋调查;经历过多次10级以上台风的袭击,共取得460余万组数据;航程可以围绕赤道十几圈,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奇迹.1982年,他们被中国科学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相似文献   

13.
每次坐车沿着西非大西洋岸行驶,总会被沙滩上一队队打鱼人所吸引。最常见的场面是拉网。二、三十个黑汉子分成两行,大都赤露脊梁,在炽烈的赤道阳光下不知疲倦地拖曳鱼网。粗粗看去,这场景  相似文献   

14.
此文说明在墨卡托海图上纬度渐长并不是纬度1′一定比经度1′长,在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相关国际标准 联合国、世界银行、OECD,以及其他西方有关金融机构制订和实施了融资环保政策的国际标准,主要有: 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EPs):是旨在管理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一套自愿性指南,是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分纬度航法在跨赤道航行时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中分纬度航法推广应用到解决跨赤道航行方面,并设计和计算出全新的中分纬度航法改正率表。  相似文献   

17.
用中分纬度航法分析了跨赤道恒向线航行的一般解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而又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跨赤道恒向线航行的4种中分纬度航法,经比较考察,得到一种最简便而又最精确的算法。  相似文献   

19.
回归塔是回归线在地球表面上最显著的标志。北回归线是天赤纬为23°27′北的赤纬圈,也就是太阳能到达天赤道以北的极限位置。相应地在地球表面上北纬23°27′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限。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遇到北回归线  相似文献   

20.
WHOI_lsabela  Le Bras 《船艇》2014,(3):106-107
lsabela Le Bras是MIT/WHOI海洋学联合研究项目的研究生,负责观测和研究海洋洋流与地球气候如何相互作用,以及未来洋流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赤道和极地的温度。这些洋流的作用令人惊奇,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极大加快船只的航行速度。其研究结果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