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速道岔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信号车间、信号工区的日常维修工作中,都要把提速道岔的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现场道岔的运用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治,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提速道岔的运用质量,适应铁路运输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提速道岔技术水平提升与全面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高速、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铁路建设对道岔技术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分析已在我国铁路线路上全面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提速道岔的技术发展方向,旨在尽快提升铁路提速干线道岔整体技术水平。研究结果:通过对国际高速铁路道岔技术、我国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的分析,结合提速道岔十几年来的运用情况,借鉴200 km/h 60 kg/m钢轨可动心轨单开道岔技术优化成功运用的经验,提出"对现有各主型提速道岔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从道岔线型到主要关键零部件结构进行全面优化设计,彻底消除既有提速道岔存在的安全隐患,迅速开展全面优化升级工作"的建议,从而为提升提速道岔的整体技术性能和水平,更好地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满足运营要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强化道岔结合部联合整治,提高提速道岔运用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提速道岔的大量投入运用,如何做好对提速道岔转换及外锁闭设备的维护和整治,以提高提速道岔的运用质量,确保行车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前S700K钩锁式分动外锁闭五机18号提速道岔故障率高,对铁路提速后运输秩序干扰较大的实际情况,阐明了提速道岔的结构、维修标准、运用环境、固有缺陷,提出了开展工电联合整治、专项维修等一系列技术攻关措施,以降低提速道岔故障率,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沈坚  朱剑月 《铁道建筑》2005,210(6):82-84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一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从道岔安装、道岔转换、道岔解锁、列车通过道岔和道岔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多机牵引提速道岔的运用特性;针对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执行技术标准,加强工电联合整治,强化维护管理,通过采用新方法和新措施保证提速道岔的维护质量。  相似文献   

7.
提速列车与道岔的垂向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不平顺激扰模型,进行了机车车辆与道岔垂向动态相互作用的仿真研究。针对我国铁路提速实际,详细分析了提速客车及提速货车对道岔的动力影响;并具体分析比较了60kg/m钢轨12号提速道贫固定型辙叉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动力性能;此外还讨论了道岔磨耗对轮/岔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速道岔垂直磨耗维修标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目前我局提速道岔实施脱杆与不脱杆捣固技术施工作了分析比较,说明了提速道岔实施脱杆技术施工的必要性,并简单介绍了提速道岔实施脱杆捣固技术的施工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发展需要,许多既有线都进行了提速改造施工,道岔改造是轨道提速改造的关键。更换提速道岔和大型组合道岔为铁路再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奠定了基础,因此得到普遍应用。大型组合道岔换铺施工难点关键在于新混凝土枕组合道岔插入的过程控制、新混凝土枕组合道岔的辙叉过渡、旧的菱形辙叉与新的导轨过渡连接及菱形辙叉外侧导轨与既有旧辙又过渡连接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提速道岔外锁闭装置的特点,在分析调查提速道岔上道后发生故障的原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整治与技术改造2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提速道岔运用质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增加道岔尖轨轨下弹性对轮—岔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提速列车对道岔的动力作用,并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后能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道岔是铁路提速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铺设可动心轨式辙叉型提速道岔及进行提速道岔无缝化改造,可根本上消除由于道岔有害空间和钢轨接头所引起的振动冲击,本文对提速道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针对提速道岔的特点,提出了在养护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提速道岔的可靠运用,在设计方案上对提速道岔启动电路进行了时序控制,减少同时转换提速道岔的转辙机数量,使道岔转辙机转换电流峰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各信号设备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对轮轨动力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不平顺及刚度不均匀激扰模型 ,运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 ,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详细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后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作用性能 ,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 ,提速道岔尖轨轨下采用弹性滑床板后可大大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 /岔垂向相互作用 ,有效地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 ,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提高提速道岔运用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第五次大提速,沪宁、津浦线列车日益呈现快速、重载、加密的特点。作为信号关键设备的提速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就会严重干扰运输生产。据统计,2003年南京电务段共发生各类设备故障49件,其中提速道岔故障20件,占了故障总数的40.89,6,共影响了62趟列车。因此,提速道岔的运用质量和安全使用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运输部门的重视。由段技术科、安全科、检修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Qc小组,对提速道岔进行联合攻关,要求降低故障率。  相似文献   

16.
提速道岔(S700K转辙机)的故障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锦州电务段管内的京哈线(山海关一沈阳段)、沈山线及沟海线的正线道岔均为提速道岔,转辙设备是S700K转辙机。道岔类型既有双机牵引12号固定心道岔,也有五机牵引18号可动心道岔,更有九机牵引38号可动心道岔,种类繁多,故障多样。通过几年的维修、故障处理,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处理办法,确保了提速道岔的可靠运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提速道岔的运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提速道岔的标准化整治势在必行。现以S700K电动转辙机牵引、钩式分动外锁闭、SC325可动心道岔为例.介绍一下提速道岔的整治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18.
武(武汉)康(安康)增建二线工程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其中武汉—老河口东段设计时速为200 km,老河口东—胡家营段设计时速为160 km。随着提速道岔设备的分段投入使用,列车经过岔区时普遍出现晃车现象,严重影响运输安全。为此,武汉局集中开展工电联合整治,改善武康二线提速道岔运用状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预铺滑移方案,研制和实施相应的施工技术,解决提速道岔预铺、滑移、下降和对位等技术,确保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在繁忙干线上换铺提速道岔的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津浦线列车速度的提高,许多影响侧线通过速度的普通道岔,逐步更换为18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在此过程中,将.18号三相交流转辙机的控制电路做了改进,很好地解决了普通道岔更换为18号可动心轨提速道岔控制电路的技术问题。现将这一作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