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脂合成轨枕的测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脂合成轨枕是一种新型轨枕材料,在我国首次使用。重点对树脂合成轨枕的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铺设、修补和钉固等施工工艺做了阐述。将树脂合成轨枕的使用功能与木枕、混凝土轨枕进行对比分析,无论是性能、环境保护还是从长远经济角度看,树脂合成轨枕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轨枕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轨枕的工作性能和减少钢筋混凝土用量,对传统条形轨枕进行结构优化,提出预制装配式X形可调间距轨枕,并对X形轨枕的结构特点、制作流程、轨道维护和钢筋混凝土用量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三维有砟轨道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循环荷载作用下传统轨枕与X形轨枕的竖向、侧向位移和轨枕应力分布。预制装配式X形轨枕由上、下轨枕两部分拼装组成,轨枕间距设计成600,700,800 mm三档,可在自研的X形轨枕制作模具中直接浇筑成形;相同轨枕间距下,铺设X形轨枕每千米混凝土用量相较于Ⅲa型轨枕减少16.7%,钢筋用量减少2.6%;当X形轨枕间距从600 mm增至700,800 mm时,每千米所需铺设的轨枕根数分别减少14.8%和25.5%。模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轨枕,采用X形轨枕的轨道竖向沉降减少了5.8%,侧向位移减少了8.4%。新型X形轨枕具有降低道床沉降和促进碳减排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宽轨枕“中厚板”模型的结构分析,计算与配筋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秀丽  姜稚清 《铁道学报》1996,18(6):100-105
在传统的设计与计算中,为了简化问题便于工程应用,常选择“梁”、“薄板”作为宽轨枕的力学模型。作者根据宽轨枕的几何形状和载荷特点,提出取“中厚板”作为宽轨枕力学模型的设计思想,利用胡海昌的“中厚板”理论对宽轨枕进行结构分析与计算,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配筋方案。结果表明,正在使用中的宽轨枕横向配筋欠缺,这也解释了宽轨枕出现较严重纵向开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铁道建筑》2007,(11):67-67
为了提高运输量、增大轴重、改善环境和降低维护费,世界各国,特别是德国正致力于轨道的技术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关于新型有道砟轨道研究项目是:①德国的宽轨枕轨道;②奥地利的框架式轨枕系统;③日本的梯形轨枕;④加大轨枕重量,使轨道更加稳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结合陇海线郑徐段200km/h线路提速改造工程,介绍弹性轨枕的应用和使用情况;根据弹性轨枕的轨道动力性能现场试验测试数据,研究分析弹性轨枕的性能作用;提出弹性轨枕作为一种新型轨道部件,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中国铁物所属工业集团生产的ⅢFC16和Ⅲq FC16型轨枕顺利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组检验,开始铺设靖神铁路,预计铺设总量将超60万根。ⅢFC16及Ⅲq FC16型轨枕是采用潘得路扣件设计生产的新型轨枕,其模型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扣件需在轨枕生产中预先安装,对轨枕生产精度要求高。中国铁物  相似文献   

7.
异型玻璃钢轨枕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既有A型混凝土不能满足车辆运行品质轨边监测系统(TPDS)测试平台的A型专用轨枕的使用要求。本文从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轨枕结构三个方面介绍了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制作的一种新型玻璃钢轨枕,该玻璃钢轨枕具有强度高、绝缘性好、生产简单等优点,轨枕的尺寸精度易于保证,强度符合Ⅲ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强度要求。经过2年的现场铺设使用,该玻璃钢轨枕状态良好,完全符合测试平台的使用要求。该新型玻璃钢轨枕的研制成功,可为有类似特殊要求的异型轨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密排轨枕及标准轨排生产线是一种新型轨枕锚固机械化设备,运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解决了轨枕锚固中多项技术难题。针对传统轨枕锚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型轨枕锚固工艺,对轨枕锚固机械化设备的翻枕机构、轨枕定位装置、对齐机构、翻枕叉等进行了创新设计。新型轨枕锚固机械化设备实现了从轨枕吊进到成品轨枕吊出的机械化锚固流水作业,广泛适用于Ⅱ、Ⅲ、Ⅳ型轨(桥)枕的锚固。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成兰铁路项目中,实践表明:密排轨枕及标准轨排生产线不仅提升了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了轨枕锚固质量,还具有高精度、易操作、效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轨枕承载能力影响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的非均匀支承条件变截面弹性地基梁法,能计算不同的地基支承条件,各种结构型式尺寸以及各种荷载组合情况下的轨枕承载能力,从而能模拟混凝土轨枕的实际工况,并获得最佳参数。推荐的方法对新型混凝土轨枕的研究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路编组站驼峰位置使用的普通轴重减速器轨枕板与道床易产生离缝、空吊,大量轨枕板出现板内裂缝、挡肩碎裂、螺栓孔开裂等病害。对既有普通轨枕板整体和局部构造进行改进,研制出30 t轴重车辆减速器预制轨枕板。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该轨枕板的静力学特性和局部受力进行了分析,确定最优结构设计参数;依据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轨枕板进行整体和局部配筋设计。铺设后,新型30 t轴重车辆减速器预制轨枕板承载能力和局部抗裂性能良好,安全性和耐久性满足30 t轴重重载要求,没有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钢轨—轨下垫层—框架式轨枕—弹性地基”的一体化计算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计算框架式轨枕截面内力,分析基础弹性系数和轨下垫板刚度对框架式轨枕受力的影响,为框架式轨枕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2.
减振型无砟轨道轨枕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减振型无砟轨道形式较多,典型的有弹性支承块式轨枕和SAT S312双体轨枕,以及一种新型的减振型轨枕——弹性长枕。为了给无砟轨道设计中轨枕形式及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通过建立弹性长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避免弹性长枕结构与线路激振发生共振,从弹性长枕的枕下胶垫刚度、侧面套靴刚度、埋深及支撑长度4个方面进行模态分析,给出弹性长枕合理的参数匹配,再对3种轨枕做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减振型轨枕中,弹性长枕的结构最优,SAT S312双体轨枕次之,弹性支承块式轨枕最差。  相似文献   

13.
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是一种新型轨道结构,轨枕由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加劲材料等构成。为研究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结构的垂向动力性能,建立车辆-轨道-桥梁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双块式轨枕分析车辆、轮轨系统、轨道系统以及桥梁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垂向动力性能满足行车安全性、平稳性以及旅客乘坐舒适性标准要求;车辆、轮轨系统及轨道上部结构动力响应较双块式轨枕略有增大,轨道下部结构及桥梁动力响应较双块式轨枕有所减小。桥上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结构在满足现有规范使用要求的同时具有一定减振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钢桁梁桥由于其承载性能好和跨越能力较强等优点,在大跨度铁路桥梁中被广泛采用。但大跨度钢桁梁桥具有跨中挠度大、梁端转角大和温度变形敏感等特点,为了减小大跨度钢桁梁桥二期恒载、适应桥梁变形特性,在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以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铺设新型明桥面轨枕板式轨道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大跨度钢桁梁桥上轨枕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计算模型,研究了轨枕板结构参数对轨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确定轨道结构的合理尺寸与参数。结果表明:轨枕板的外形尺寸直接影响其受力和变形特征;板下垫层的厚度对垫层的受力特性的影响较大;建议南沙港铁路某大跨度钢桁梁桥上采用具有2组承轨台、宽度为2800 mm的轨枕板,轨枕板厚度为280 mm,板下垫层厚度为120 mm。  相似文献   

15.
德国Durcret轨枕是一种新型人造木制成的双块式轨枕,优点表现为:高稳定性,简便、快速的机械可安装性,高轨距保持性,高弯曲强度,高断裂强度,噪声低,可再生材料具有耐老化性、高抗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16.
轨枕正常工作是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开展轨枕裂缝的损伤检测研究意义重大.建立YOLO-v5裂缝目标检测模型,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双块式轨枕裂缝的智能识别研究.通过图像标注、参数选取、模型构建、模型训练及模型预测等步骤完成轨枕裂缝目标检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YOLO-v5目标检测模型参数选取合理,模型训练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连续弹性地基梁的轨枕静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轨枕结构形式与刚度的差异,采用轨枕静力响应的分析方法,分析轨枕弹性模量对轨道响应的影响。 研究方法:基于Winkler假定,采用连续弹性基础梁法,建立轨枕静态响应的计算方法,以轨枕刚度为影响变量,考察轨枕刚度变化时,对轨枕静态响应量,如位移,转角、弯矩和剪力等的影响。 研究结果:建立了轨枕结构静态响应分析的方法,得出了轨枕响应量的分布曲线及不同轨枕刚度对轨枕响应的影响。 研究结论:建立的轨枕静态相应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弹性基础上的轨枕静力响应。在弹性基础上,随着轨枕弹性模量的增加,轨枕的静态响应变化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
复合轨枕无砟轨道是一种新型轨枕无砟轨道结构,通过开展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疲劳试验研究其疲劳性能。试验建立复合轨枕无砟轨道实尺模型并对其施加300万次疲劳荷载,观察轨道各部件在疲劳加载前后的伤损情况,测试疲劳加载前后钢轨、复合轨枕、道床板相对位移变化、轨距变化和道床板受力变化。试验结果发现:无砟轨道及其各部件在疲劳试验中均未出现疲劳损伤;轨道结构部件位移在加载前期略有波动,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道床板受力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轨枕无砟轨道具有一定耐久性,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参考国内地铁混凝土轨枕的预制技术,结合长沙地铁2号线地铁混凝土轨枕的技术要求及多年来轨枕产品的生产工艺,研制长沙地铁2号线地铁混凝土轨枕的工艺工装,重点研究成组联整体模型和生产工艺。通过成组联整体模型的成功研制,克服了目前地铁混凝土轨枕生产中存在的功效低、成本高的缺陷,为地铁建设提供了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轨枕的损伤演化和寿命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论述了预应力轨枕在其自身徐变与其它疲劳荷载二者交互作用下的材质劣化损伤行为及其损伤失效机理;提出了预应力轨枕在徐变与疲劳交互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建立了用于预应力轨枕分析的力学基本方程与参变量变分原理,并利用“间置加载”型载荷谱的特点,提出两个基本假设,以突出预应力轨枕在徐变与疲劳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可依据初始循环应力场,对损伤过程中循环应力场进行更有效描述,从而为更好地解决预应力轨枕分析中寿命估算及对一些实际问题处理。提供结构分析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