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性表达率为76.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6.4%(P<0.05);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AF1阳性率分别为31.2%和7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HS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XA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与XAF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XAF1的表达致使细胞过度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3、10(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方面的关系,探讨MMP-3、MMP-10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3、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31/42)、25.0%(3/12)、8.3%(1/12),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3、MMP-10的表达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MMP-3、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MMP-3、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1),联合检测MMP-3、MMP-10可提高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结论 MMP-3与MMP-10可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且联合检测MMP-3与MMP-10可提高子宫内膜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PTEN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和PCNA在18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正常组)、2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组)和22例子宫内膜腺癌(内膜癌组)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及内膜癌组PCNA表达分别为61.1%(11/18)、71.4%(15/21)和95.5%(21/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表达分别为:正常组88.9%(16/18)、癌前病变组71.4%(15/21)、内膜癌组27.3%(6/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表达增强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在分子水平上的早期变化,PTEN表达减弱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5.7%、86.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4.3%、4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Survivin过表达阳性率增加,G3、G2与G1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92.8%、6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G1、G2、G3中,Caspase-3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s=0.28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下降,机体抑制凋亡能力增强,促凋亡功能减退,打破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栓调节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 (TM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等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5 0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及 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M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TM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P <0 .0 5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 ,TM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 ,随分期的升高其阳性表达率降低 (Ⅰ期 76 .5 % ,Ⅱ期 6 3.6 % ,Ⅲ期及其以上者 2 0 %。P <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TM表达水平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转移有关 ,有望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X43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存档石蜡标本共79例,为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EP及因其他子宫内膜疾病诊刮患者的术后病检组织,其中病例组共44例EP组织(其中增殖期18例,分泌期15例,绝经后11例),对照组共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中增殖期12例,分泌期12例,绝经后1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43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P绝经前、后期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及EP组中CX43蛋白的表达可见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腺体周围的间质细胞中。EP组CX43蛋白阳性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43蛋白在增殖期和分泌期EP中的阳性率相近,在绝经后EP中的阳性率较绝经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中CX4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高血压及息肉数目无相关性。结论 CX43蛋白在EP中的表达降低,在E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增生性内膜及4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凋亡抑制基因(B-Celllymphoma/leukemia-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检测,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两者表达率(20.0%、90.9%、31.7%;40.0%、72.7%、97.6%)均存在显著差异。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CL-2染色强度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CNA染色则有相关性,且1级与3级间存在差异。两种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提示BCL-2蛋白在正常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增生性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并可能为进一步基因异常改变提供有利条件,而在子宫内膜癌中其表达可能与细胞分化有关。PCNA有助于了解内膜病变的生物学行为,有可能成为判定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GN)在子宫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GN在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表达率在EMs患者异位、在位增生期内膜组织中(87.5%、56.3%)高于对照组(46.7%),分泌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83.3%、75%)也高于对照组(4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G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期中阳性表达率(37.5%、56.3%)高于对照组(33.3%),在分泌期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8.3%、75%)高于对照组(28.6%),并且EMs组分泌期AGN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EGF和AGN在EMs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女性绝经后出血(PMB)罹患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伴有卵巢囊肿者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386例为研究对象,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内膜厚度(ET)和体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对EC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伴有卵巢囊肿者和无卵巢囊肿者子宫内膜相关超声指标及内膜病变的风险。结果 386例PMB女性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占48.9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占40.93%,EC占10.10%。正常内膜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EC组患者ET、EV、VI、FI和V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EC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良性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子宫内膜FI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6),其次为VI(AUC=0.84)、VFI(AUC=0.82),而ET的预测价值最小(AUC=0.74)。FI预测的灵敏度(91.00%)、特异度(85.00%)、阳性预测值(85.85%)、阴性预测值(90.43%)均最高,截断值为29.36。进一步比较每两组指标之间的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B女性中伴有卵巢囊肿者ET、EV、VI、FI和VFI均显著高于无卵巢囊肿组(P<0.05),同时伴卵巢囊肿组者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EH)、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无卵巢囊肿组(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于PMB女性EC的预测价值优于子宫ET,其中FI的预测价值最高。伴有卵巢囊肿可增加PMB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Twist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Twist及VEGF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wist及VEGF蛋白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wist及VEGF蛋白均表达于细胞质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是85%(68/80)、86.25%(69/8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和VEGF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Twist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6,P<0.01)。结论 Twist及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tumo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normality of cell cycle regula-tion.Cyclin D1and p1 6are key factors that have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regulating cell cy-cle,respectively.In general,itwas considered thatthe over- expression of oncogene cyclin D1or/andinactivation of anti- oncogene p1 6contribute to the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cells.As has been re-viewed,the aberrant expression of cyclin D1or/andp1 6wa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  相似文献   

12.
13.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的表达,探讨DAPK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乳腺增生、30例乳腺不典型增生、14例乳腺非浸润性癌及68例乳腺浸润性癌的DAPK表达水平。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DAPK的阳性表达率为42.6%,明显低于乳腺增生(92.9%)、乳腺不典型增生(73.3%)、乳腺非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71.4%,均为P<0.05);非浸润性癌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DAPK阳性表达率为72.7%,亦低于乳腺增生组织(P<0.05),但是非浸润性癌和不典型增生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还发现DAPK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组织分型等相关。结论DAPK表达降低对乳腺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可用于乳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P-9蛋白在18例正常宫颈上皮、20例宫颈原位癌、55例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结果MMP-9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原位癌(P<0.05),而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原位癌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MP-9的表达与宫颈鳞癌不同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宫颈浸润不同深度间及有无淋巴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9在宫颈浸润癌中呈高表达,MMP-9可能通过降解破坏细胞外基质(ECM)和基底膜(BM)而发挥促进宫颈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KAI1/CD82、E-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AI1/CD82、E-Cadherin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及64例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而正常组织与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二者在宫颈鳞癌中的共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结论KAI1/CD82可能与膜蛋白E-Cadherin相互作用抑制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E-Cadherin基因、肿瘤自身的特性以及多种基因相互作用可能在宫颈鳞癌的转移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癌中PTEN和Caspase-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TE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食管鳞癌组织、16例食管癌旁组织和16例不典型增生上皮中的PTEN和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定期发信与门诊面检相结合的方法对64例食管鳞癌单纯手术患者连续跟踪随访5年以上。结果食管癌旁组、不典型增生组及食管鳞癌组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表达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304,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539,P<0.01);PTEN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失表达组(P<0.01)。食管癌旁组、不典型增生组及食管鳞癌组中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先降低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3表达与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277,P<0.05)、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86,P<0.01);Caspase-3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失表达组(P<0.01)。在食管鳞癌中,PTEN与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r=0.456,P<0.01)。结论PTEN和Caspase-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TE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链抗原50(CA50)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大肠黏膜(10例)、大肠癌远旁(40例)、近旁(40例)和癌(40例)组织中CA50的表达。结果CA50阳性表达率按正常大肠黏膜、大肠癌远旁、近旁、癌组织的顺序依次增高,且阳性表达率在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A50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Duke 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CA50的表达对评价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