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省水(海)上人命救助奖励办法于7月1日起施行,对参与水上人命救助的相关单位、船舶(或设施)及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办法》规定,在由江苏省各级水(海)上搜救机构组织开展的人命救助行动中,每成功搜寻和(或)救起1名遇险的落水人员或成功搜寻和(或)救起1艘遇难船上或弃船后处于紧急危险状态的人员的,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00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水上搜寻求助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交通部成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全国沿海和部分沿江省、自治区、直辖市成立了海(水)上搜救中心,为海上遇险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救助服务,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1~4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水)上报警事件180宗,同比减少6.7%。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106宗,误报警51宗,其它23宗;海上遇险人员1590人,同比增加114%;成功救起海上遇险生还者1538人,搜救成功率为96.7%,  相似文献   

4.
吕航 《中国船检》2005,(7):30-33
海上搜救服务是政府协调一切公共和私有资源,履行遇险监测、通信职责,确定遇险人员位置,展开搜寻工作,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行动,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部制定了将搜救中心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现代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系统,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进行有效、快速救助”的总体目标。为完成这一目标,交通部和上海市政府刚刚进行了一次东海联合搜救演习。  相似文献   

5.
李宇服 《中国水运》2010,334(6):41-42
<正>海上搜救承担着应对和处置海上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沿海及内河通航水域遇险人员、船舶、航空器提供及时、有效的搜寻救助服务,既是我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政府部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现交通部门"三个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事》2007,(1):64-67
一、英国实行的大搜救管理模式英国搜救工作实行大搜救的管理模式,包括对海上、陆地和航空器遇险人员的搜救,具体分为:英国近海、远海和海岸线海上搜寻和救助;英国陆地和海上民用航空搜寻和救助;内陆搜寻和救助。  相似文献   

7.
GMDSS的定义看通信在海上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适应海上搜救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搜救通信系统。遇险船舶能通过此系统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通过此系统能迅速接收到遇险报警,以便进行协调搜救援助。提供紧急和安全通信并播发航行警告和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及其它紧急安全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无论船舶航行在哪个海区,都能够完成对本船和航行在同一海区的其它船舶的安全具有重要性的通信功能。因此,GMDSS对海上船舶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上搜救     
《中国海事》2007,(12):70-70
首届海(水)上搜救奖励工作启动;威海签约首批搜救志愿船;五渔民海上遇险秦皇岛海事局多方协调紧急救助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05,(6):40-40
2005年东海联合搜救演习是我国政府加强与东盟各国合作,特别是履行2004年签订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备忘录》中有关海事合作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我国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这次联合搜救演习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的能力、海上遇险搜寻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0.
1月24日上午,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交通运输部机关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陈爱平常务副主任介绍,2010年,全国各级海(水)上搜救机构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218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8095艘次、搜救飞机345架次;搜救遇险船舶2348艘,其中1865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24513人,其中23555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6.1%.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内河通航资源。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郑重承诺保证在我国沿海及内河通航水域生产作业人员的安全。海上搜救工作既是体现我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负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又是交通行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1~4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水)上报警事件180宗,同比减少6.7%。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106宗,误报警51宗,其它23宗;海上遇险人员1590人,同比增加114%;成功救起海上遇险生还者1538人,搜救成功率为96.7%,同比增加4%;死亡、失踪52人,与去年持平;船舶遇险沉没18艘,同比减少21.7%;协调组织派出参与救助船舶729艘次,国内救援飞机21架次,香港救援飞机10架次。与港澳台和相邻省(区)搜救合作57起。  相似文献   

13.
10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42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25宗,误报警13宗,其它事件4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106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102人,救助成功率96.2‰获救船舶128艘,船舶遇险沉没3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11艘次,国内救援飞机4架次。  相似文献   

14.
海上搜救直接关系到人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各级海(水)上搜救机构在国务院、交通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海上人命救助职责,为航行在我国搜救责任区水域的船舶提供救援保障,为我国经济、航运、海洋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沉没,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海上航行安全和人命救助的高度重视。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各国政府,特别是沿岸国政府应对海上遇险人员、船舶及航空器提供搜寻救助服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认为,搜救工作专业化、专门化问题在海难的成功救助中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沿岸国政府完善的搜救装备和恪尽职守精神,不仅体现了对国际公约的承诺,关系到政府的声誉、国家的对外形象,也关系到自身的稳定和进步,关系到海上交通、渔业、旅游、海洋资源开发等海洋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佳 《中国海事》2012,(7):69-70
"两年来,全国各级海(水)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指挥搜救行动4395次,组织、协调各类船艇16695艘次、飞机747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成功救助42267名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达96.4%,较此前的两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天救起58人,海上应急搜救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珠江水运》2007,(12):51
最近财政部、交通部联合下发《海(水)上搜救奖励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据悉,国家设立海(水)上搜救奖励专项资金,意在鼓励社会搜救力量参与海(水)上搜救行动:参与特大事故搜救的奖励标准最高不超过4万元/次,参与重大事故搜救的奖励标准最高不超过3万元/次。  相似文献   

18.
Information     
《中国水运》2010,334(5):64-64
全国海(水)上搜救成功率达96.3%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爱平在2010年全国海(水)上搜救中心办公会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联络员工作组第九次会议指出,过去两年,全国海(水)上搜救工作加强应急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一案三制”建设,内部管理不断规范,预防预警机制日臻完善,搜救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积极配合做好反海盗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工作方面表现出色,极大促进了水上交通运输安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7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上报警事件68宗,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42宗,误报警23宗,其它事件3宗。接报海上遇险人员392人,经全力组织救援,获救383人,救助成功率97.7%;死亡、失踪9人;获救船舶57艘,船舶遇险沉没4艘。协调组织派出国内参与救助船舶107艘次,国内救援飞机8架次;香港救援飞机2架次,香港救援船舶4艘次。  相似文献   

20.
在海上搜救行动中,从事故发生直至救援力量到达,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期间在海流、波浪、海面风等海洋环境要素的作用下,遇险人员的位置随时间而不断变化,因此导致遇险人员的位置与救援力量应到达的位置存在差异。救援力量难以准确预判需要搜寻的遇险目标的确切位置,此时个人救生设备的配置和性能对提高搜救效率有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商船配置的个人救生装备在人员搜救中起的作用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主体地位和人权意识逐步增强,海上人命安全和人命救助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发展精确定位的个人海上救生装备非常必要。AIS信标具有精确定位功能,且该信息能显示在有AIS显示功能的雷达图像、电子海图上,可大大提高海上遇险人员的获救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