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在导管架建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简称CTOD)试验方法,并按照英国BS7448规范,用CTOD试验技术,测试了板厚为90mm的海洋平台导管架焊接接头的韧度,对三项焊接工艺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三项焊接工艺的所有焊态焊接接头(包括焊缝和热影响区)试样的特征CTOD值,都大于设计规格书的要求,所评定的三项焊接工艺可以直接用于海洋平台导管架建造,焊后允许不进行热处理.  相似文献   

2.
按照规范BS7448与DNV-OS-C401,对60mm厚EQ70高强钢手工电弧焊接接头进行了低温(-10℃)CTOD韧度试验.结果表明:焊缝中心与熔合线处的CTOD值离散性较大,并且一部分CTOD值较低,仅在0.10mm附近.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CTOD韧度评定的概率方法.金相组织表明:焊缝中心与熔合线处的都是韧性较好组织.因此,超高强钢焊接接头的CTOD允许值应适当降低.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建议超高强钢焊接接头的CTOD允许值可以取0.10mm.  相似文献   

3.
通过焊接和拉伸试验及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焊接参数对高强度301L-HT板搭接非熔透激光焊接接头结构、断裂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焊缝的硬度为HV215,δ铁素体比电阻点焊少,热影响区硬度更接近于母材;焊缝几何结构对激光参数敏感,熔深变化的规律性更明显,特定部位的熔宽与焊接参数耦合有关;板材厚度相同的焊接接头变形刚度接近,焊缝的几何结构决定最后的变形和断裂行为,焊接内板的弯曲变形角度比外板大,两板的弯曲角度差随熔深增加而减小;焊接板弯曲角度和焊接强度随焊缝尺寸同步升高;焊缝硬度低于母材和热影响区导致拉伸变形集中在很窄的区域,焊接接头的断裂位移都小于2mm.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室温缺口拉伸试验、显微硬度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Ti17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电子束焊接Ti17合金可获得性能良好的焊接接头,其接头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焊缝的缺口敏感系数均小于1.焊缝区和热影响区的硬度均高于母材,焊缝区组织与母材组织基本相同,都是α相上分布着沿晶界及晶内析出的细针状β相,焊缝区的晶粒度要比母材的晶粒度粗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用不同方法(多试样阻力曲线法,边缺口夏培试样法,小试样弹性柔度法,伸展区深度法,对15MnVN钢(其中包括一些其他的钢种)母材及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试验的基础上,全面地探讨了焊接结构钢及其焊接接头断裂韧度评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从建筑结构钢焊接接头切取的具有典型组织的小型板状试样,在77K ̄112K进行了系列温度小型穿孔试验以研究组织因素对断裂特性的影响。在母材中裂纹易在珠光体团-铁素体界面等处形成与扩展。焊缝金属中含有粗大组织时其韧脆转变温度较高,而再加热组织细化区韧脆转变温度则大大降低。焊接热影响区由于组织和形态变化而有较低的韧性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Gleeble焊接热模拟的方法,模拟了用于焊接控轧钢的多层焊焊缝各区的组织。单通焊缝具有明显的树枝状形态,其显微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少量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模拟焊缝粗晶区原奥氏体晶粒粗大,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少量先共析铁素体及铁素体加第二相所组成。系列夏比V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单道焊缝具有最高的冲击韧度值,而模拟焊缝粗晶区韧性较低,尤其在低温时,冲击韧度最低。多层焊缝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温拉伸、室温弯曲、冲击、维氏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接头,其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性能良好,HAZ处冲击功较低且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焊缝区的硬度低于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值有波动,过热区硬度没有明显下降.焊缝组织是以奥氏体为主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铁素体晶粒粗大,是导致该部位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温拉伸、室温弯曲、冲击、维氏硬度等试验以及金相分析对1.4003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焊接的1.4003接头,其抗拉强度高于母材,弯曲性能良好,HAZ处冲击功较低且随温度的降低急剧下降.焊缝区的硬度低于母材,熔合线附近硬度值有波动,过热区硬度没有明显下降.焊缝组织是以奥氏体为主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区铁素体晶粒粗大,是导致该部位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针对6mm厚6082-T6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工艺,研究了坡口尺寸对焊缝成形、气孔缺陷及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钝边高度有利于提高焊缝深宽比,但导致焊缝内部气孔缺陷数量增加;焊缝熔宽、背面余高及正面下塌量随坡口角度增加而增大,增加坡口角度有利于降低焊缝内部气孔缺陷数量;焊缝内部无气孔缺陷时,坡口尺寸对接头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最大抗拉强度为255.1MPa,达母材抗拉强度的82.3%,试样断裂于焊缝热影响区,呈现韧性断裂特征.综合焊缝成形质量、气孔缺陷和接头拉伸性能,确定最佳的坡口尺寸为钝边高度4 mm,坡口角度60°.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金相剖面法,通过测定压力容器用钢13CrMo44钢及焊接接头各区裂纹尖端饱和伸张区高度(SZD),来确定焊接接头不均匀体各区的断裂韧性.该法能把焊接接头各区的组织特征、微观断口形貌同断裂力学宏观参数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诸方法难以使裂纹尖端准确达到预定位置的缺陷.试验结果表明:用 P_5焊条手弧焊对接的焊接接头断裂韧性只有母材的一半,熔合区断裂韧性最低,是结构的最薄弱环节.焊接接头各区的断裂韧性值为合理评定压力容器缺陷,正确估算剩余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EQ70高强钢焊接接头进行了低温CTOD试验(-10℃),用局部压缩法和高K比法保证了疲劳裂纹前沿平直度,但熔合线试样的试验结果较差且具有较大分散性,增加试样个数之后分散性也没有得到改善。不同的预疲方法得到的结果不同,认为应该规定不同的允许值。另外,提出了统一化标准法,为今后接头试样(尤其是熔合线试样)的CTOD试验评定方法提供思路,作为解决离散性等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GMA和MA两种成型工艺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室内冲击韧性试验,获取了不同成型时间和不同温度下的冲击韧性.基于能量法,分析了不同施工工艺下浇筑式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GMA工艺,在温度为220℃、拌和时间为1h情况下,沥青混合料具有最大的冲击韧性,抵抗变形和断裂能力更强,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引入T应力,利用有限元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和T应力.将T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结合起来描述转变温度下的断裂韧度.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T应力和转变温度之间的简单关系式.然后,利用此简单的关系式,建立转变温度和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用结合了T应力断裂韧度的判据比较准确地预测了转变温度下的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 HPC) with highstrength or high durability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normal concrete ( NC), especially in structuresexposed to severe environment. The advantages ofHPC are attribu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lmi…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点弯曲梁的试验,对柔性纤维砼的断裂韧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计算出不同柔性纤维含量的纤维砼的断裂韧性.表明柔性纤维砼的抗裂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砼.  相似文献   

17.
柔性纤维砼断裂韧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点弯曲梁的试验,对柔性纤维砼的断裂韧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并计算出不同柔性纤维含量的纤维砼的断裂韧性.表明柔性纤维砼的抗裂性能明显优于普通砼.  相似文献   

18.
16MnR焊接接头动态冲击断裂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冲击试验,研究16MnR焊接接头在高速冲击加载条件下的断裂韧性,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以及断口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随冲击速度增大,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在动态冲击载荷作用下,试样的断裂以脆性断裂为主,焊接接头整体趋向于硬脆.对承受动态冲击载荷的焊接接头进行安全设计时,应特别重视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半圆弯拉强度与间接拉伸强度再次试验,得到了半圆弯拉与间接拉伸的强度比为2—3倍左右,并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强度相比较,得到了两者的强度比为1左右;进一步对间接拉伸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强度进行比较,得到了与半圆弯拉与间接拉伸的强度比相同的结论.比较了半圆弯拉试验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的断裂韧性,及三者试验方法得到的疲劳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断裂韧性比小梁三点弯拉的偏大;半圆弯拉试验得到的疲劳寿命介于间接拉伸与小梁三点弯拉试验得到的之间.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表明半圆弯拉试验的变异性最小.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声瑞科波和 GB2038-80对16Mn 钢进行了延性断裂韧性试验.结果表明,将超声瑞利波探测裂纹的强度法和时延法结合起来,采用脉冲回波重合法,确定的启裂韧性 J_(Ic)更能反映真实情况.同时,根据试验过程超声瑞利波行为的变化特征,还可提供有关裂尖区的屈服状态和裂尖钝化扩展机制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