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海南 《铁道车辆》2005,43(8):42-43
25T型客车有2套独立的列车网络系统,分别为KAX-1型行车安全监测系统和列车电气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25T型客车是当前铁路普速旅客列车的主力车型。为了与机车连挂,位于25T型客车首尾的2辆客车车钩缓冲装置一端装用15C型小间隙托梁式车钩(15型车钩)、KC15(G1)型缓冲器,另一端则使用密接式车钩。25T型客车车内风表和客列尾装置一般安装在1位端,当与机车连挂的一端是1位端时,如果该车处于列车尾部1位,车辆乘务员可方便地在无客列检作业车站核对风压和连接客列尾装置。但部分25T型客车首尾车的15型车钩设在客车的2位端,当该车处于列车尾部1位时,车辆乘务员在无客列检作业车站只能从该车的2位端下车到反站台作业,需要穿过该车整个客室或从站台上走到1位端核对风表和连接客列尾,非常不便并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1列检中遇到的问题 1.1<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已不能适应提速客车列检 武南列检所在2001年8月27日发现T70次旅客列车机后13辆CA25k92785右侧1位轴箱弹簧折断,按<铁路客车运用维修规程>的规定,此故障属于列车不摘车修范围,而目前25K型客车此类故障,客列检是无条件实施列车队修理的,使客车列检陷入无章可循的尴尬.另外,该列检所在2001年8月13日和8月25日相继发现T53次旅客列车的横向控制杆定位套破损,列车队无法更换,摘车修又无章可循,该列检所只有用铁丝捆绑放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客车的不断发展,客车电伴热装置已经成为冬季必不可少的列车装置.根据现场作业特点,对铁路客车电伴热装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FMEA和危害性分析,确定了故障补偿措施的先后顺序.为铁路客车库列检工作人员提供了参考,更好地保障铁路客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电力线列车网络的铁路旅客列车安全监测系统。采用Lonworks电力线列车网络,针对普通客车非固定编组的管理模式的需求,在带宽较窄的电力线通信网络上,设计了普通客车安全监测列车网络解决方案。介绍了系统各主要部分的结构原理及实现方法,在列车监测仿真试验室的列车监测仿真试验台上进行的运行考核试验表明,系统本身可以做到工作稳定可靠。系统还做了与列车轴温集中报警系统并行布线运行试验,目前发现有一些互相干扰问题,在实际装车运用时还需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25T客车行车安全监测诊断系统已经在全铁路广泛应用,通过对列车级网络架构的深入研究,分析了LonWorks列车级网络管理板卡在整个构架中的作用和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硬件系统进行了更新研究,主要对板卡进行了芯片的更新换代,解决了系统的硬件供应链问题,为系统的长期应用和维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完成相关软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车试验,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列车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横风环境下25T型客车与CRH5型动车组交会对25T型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三维、可压缩和非定常N-S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横风风速、不同交会速度下作用于25T型客车车体的气动力及力矩。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25T型客车三维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横风风速、车速以及交会对列车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交会开始以及结束时刻,列车的系统动力学性能下降;同时在脱轨系数、倾覆系数以及轮轴横向力中,倾覆系数最为敏感;在一定变化范围内,风速变化相比于车速变化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影响更大,风速由20 m/s增加到25 m/s时列车的倾覆系数增加68%,而车速由120 km/h增加到160 km/h时列车的倾覆系数增加8%;在25T型客车车速为120,140和160 km/h时允许最高风速分别为32.8,33和32.6 m/s;交会对25T型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风速为35 m/s时,交会对脱轨系数、倾覆系数以及轮轴横向力的影响率达到49%,42.2%和25.3%。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我国铁路实施了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铁路的再次提速,使我国160km/h以上提速线路达到7700km,部分旅客列车实现了160km/h速度的长距离运行;新增开19对“Z”字头途中一站不停的直达特快列车;直达特快和部分城际列车实行单司机值乘……这些明显的变化使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列车速度、效率效益等诸多方面得到改进、优化和提升,同时也昭显出科技在行车安全方面的巨大作用:(1)列车超速防护和客车轴温报警系统此次提速装备的DF11G、SS7G、SS9等提速机车和25T型提速客车,全部装备了列车超速防护和客车轴温报警等安全装置。此外,在提…  相似文献   

9.
全路客车大面积提速后,随着列车连挂数量的增加和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客车钩缓装置零部件不时发生裂纹故障,已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针对以上情况,对客车钩缓装置裂纹的分布、裂纹形成的原因及对各部检修的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我站于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对贵阳铁路分局所属的 2 5K全空调客车编组的T88 7次特快列车在不同路况、运行速度进行了振动、噪声的调查、监测 ,同时了解其强度 ,提出对乘务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振动采用HS5 933环境振动分析仪 ,测点位置在客车车厢硬卧、软卧、餐车、硬座 ,卧铺车以上、中、下铺 3点测试 ,评价方法分别按GB T 136 70、GB T134 42标准进行。以 2 5K型车为调查组 ,2 5G型车为对照 ,按有关规定进行振动、噪声的测量。结果为环境振动、噪声强度受路况影响 ;噪声在不同速度下 2 5K噪声无明显改变 ,2 5G…  相似文献   

11.
对GSM-R线路测试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简单分析了车厢内移动通信的覆盖特点。对采取外部设备提高车厢内的覆盖进行定性分析,认为在现阶段不宜使用直放站技术提高车厢内的覆盖电平。  相似文献   

12.
借助红外轴温探测设备分布密集的特点,建立红外轴温探测设备与列检作业场对应关系,通过红外轴温探测设备过车数据与报警车辆数据匹配复示给列检作业场,实现联网监控。对报警车辆推送和销号规则进行分析,开发了联网监控、回填、查询、统计等功能,并在北京铁路局丰台车辆段试用,完善了联网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安全监测和突发事件预警及处置一直是运营管理的重点。在网络化运营模式下通过分析大量的设备数据从采集监测到应急响应之间的流转关系,研究分级分类预警体系,形成一套基于设备数据自动采集、业务逻辑自主研判的主动监测预警方案,解决线网监测下设备数据状态繁多、难以筛选关键报警信息的问题。构建计算服务输入输出模式,实现业务数据计算的规范化处理,以及逻辑运算与预警的松耦合管理;构建报警服务管理,实现报警数据存储更新与多终端的同步展示。协助运营单位在保证各专业设备数据全面采集监测的同时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威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对关键设备的监测中,目前运营单位普遍采用串行通信技术(如RS 232、RS 485等)作为主要的数据传输手段。如果被监测设备离监测中心较远,则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铺设电缆、光缆及配套设施;并且由于通信距离长,一旦链路出现故障,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及行业领军企业相继提出基于Zig Bee-GPRS(低功耗局域网协议-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模型的数据通信方式,并在农业微灌、油井监测、电力设备监测等系统得到成功应用。结合GPRS网络技术和Zig Bee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优势,以嵌入式Linux系统为平台,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关键设备监测的复合型Zig Bee-GPRS系统模型。与红外、蓝牙等技术相比,节约能耗,传输距离远;与传统有线传输方式相比铺设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地铁电力调度监控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实施监控,使调度中心具有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和调节参数及报警等功能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地铁供电网络进行分析,建立电气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VC++编程技术开发调度中心操作界面,模拟监控现场设备操作,实现地铁电力调度监控系统遥测、遥信、遥控以及遥调功能的仿真。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车载设备和部件的实时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检测终端、车载无线网络、远程服务器组成的车辆及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HTTP等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对温度、位置等多种传感参数的实时无线远程检测和监测,以及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成功应用表明:有效数据成功传输比例与车辆Wi-Fi网络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特种设备故障监测系统。通过一种谐波检测的方法,在设备正常运转时对其进行无损检测;通过对各阶谐波分量所占比例的计算,结合专家数据库的数据比对,分析得到设备不同位置的劣化情况,对有安全隐患的部位提出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有线监测系统建设复杂、成本高、影响美观等缺点,提出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有轨电车杂散电流监测系统。分析对比无线网络监测系统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对系统整体结构设计、通信方式的选择、主要设备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监测系统由监测终端、区间监测子站和监测管理中心3个层次组成,监测终端与区间监测子站之间采用ZigBee无线网络通信,实现监测数据的上报;区间监测子站与监测管理中心之间通过GPRS网络通信,实现区间数据的发送和控制指令的接收。经现场实验验证,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监测数据与有线监测系统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系统通信稳定,可满足监测杂散电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广州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级组网方案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包括站内通信局域网、PLC控制器、现场总线等的配置结构和特点。分析现有组网方案的优点及不足,提出对今后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级构成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地铁通风空调和排烟系统中轴流风机的振动监测现状出发,分析目前的振动监测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远程监测诊断系统。新系统充分利用网络,为地铁轴流式通风机配置振动保护仪表以及状态监测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线路的控制中心通过在线振动保护和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整条线路被监测风机当前的运行状况,通过被监测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判断被监测设备未来的运行状况,同时根据大量的数据库数据来推断故障的几率及规定处理的时限。工作人员根据提示信号,统一安排检查和维修,避免造成故障扩大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