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微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某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分析,建立了用于概念设计阶段的面向微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抗撞性设计的参数化模型,阐述了建立模型的建模技术。所建的参数化模型已经通过了有效性验证,而且该模型支持微型客车概念设计阶段的结构正面抗撞性快速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某微型客车进行了正面碰撞模拟分析,得出车架部分在碰撞中的变形吸能所占比例最大,指出在设计和改进中应利用这一特色对微型客车前部结构采取加强措施,以达到正面碰撞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微型客车进行了耐撞分析,找出其不满足我国正面碰撞乘员被动安全性法规要求的原因,并对提高其车身结构被动安全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力学目标和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提出既对原车身结构改动小,又能有效提高被动安全性的结构改进措施,对该车改进后的结构进行了正面碰撞计算机模拟和实车实验,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微型客车车身结构正面碰撞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春鹏  范子杰  桂良进  陈宗渝 《汽车工程》2004,26(5):571-573,599
研究了某微型客车的有限元建模及数值模拟方法,并对该客车的正面碰撞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最后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基本正确。该方法可用于该微型客车的开发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客车正面碰撞安全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所建立的客车有限元模型,进行其正面碰撞仿真分析。针对客车前部吸能区短、发生正面碰撞时吸能效果差的特点,提出在客车前部增加吸能模块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前部吸能模块能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使整车的耐撞性能提高,使乘员的损伤风险降低,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一款微型电动汽车项目,讨论了电动轿车在质量分布和舱室布置方面与常规内燃机轿车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规划了具有集中大质量块的电动轿车的碰撞载荷路径和正面碰撞变形区域,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完成车辆正面结构的详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该设计达到了良好正面碰撞结构耐撞性能。针对电动车特殊质量分布和布置的结构耐撞性的该设计方法,能够应用于此类微型车结构耐撞性开发。  相似文献   

7.
吴靖 《汽车科技》2013,(4):37-41
以某型承载式大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和非线性理论建立整车有限元模型,通过通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对其100%正面碰撞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该承载式车身骨架结构的变形大小以及变形特点,并对乘员的生存空间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该客车耐撞性与安全性能,并为进一步研究改进客车耐撞性能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某微型客车达到《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国家标准的要求,针对转向盘后移量过大问题,对原转向管柱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出具有防撞、吸能性能的转向管柱,减少了微型客车正面碰撞时的转向盘后移量,满足了微型客车车型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大客车框架的耐撞性,改进了车身前框架结构,建立了仿真的有限元汽车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实验。针对国内在产的某型号客车,参照欧洲经济委员会ECE—R29法规的摆锤撞击试验,利用软件LS—DYNA计算了客车框架在前碰撞中的位移和加速度。对客车骨架不同材料和厚度进行正交实验,优化车身结构耐撞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国内某量产全承载式客车的正面碰撞安全性,并改进其设计。采用有限元方法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该客车的仿真模型、驾驶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研究。客车的结构改进包括:在客车前端增加了吸能结构;为驾驶员约束系统匹配了安全带以及安全气囊。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50 km/h正面碰撞仿真,计算了假人头部损伤值、胸部压缩量、大腿部伤害值。结果表明:改进后该客车50 km/h正面碰撞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驾驶员损伤参数值均在乘用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法规(GB11551-2003)参考值范围内。因此,将50 km/h作为客车正面碰撞试验速度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某微型客车为例,采用CAE技术对微型客车车身结构特性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对微型客车白车身模态、刚度和强度、车身接头刚度、车身挂点强度、车身耐撞性等结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包括载荷、边界条件的设置,以及评价指标及其合理范围,可供相关车身研发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汽车工程》2008,30(11)
为了提高某轻型客车的偏置碰撞安全性,在外形保持不变以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对车身进行改进。根据轻型客车大多采用半承载式车身,车架是主要的吸能部件的特点,把车架作为重点改进对象,采用台车试验和台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其正面偏置碰撞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微型客车后悬架横拉杆在可靠性试验中出现的断裂现象,利用有限元法对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两种改进方案,并从应力、质量、经济性等方面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最优改进方案。将改进后的产品重新装车,在可靠性试验中,无类似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4.
M2类平头轻客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M2类客车是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大于9座、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等于5t的客车。其中10~13座是目前旅行车和商务车较为常用的座位数,车型主要以欧洲的VAN("面包车")和日本的丰田新海狮为代表的2种典型车型。由于欧  相似文献   

15.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ed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standard test procedures for evaluating bus roof integrity: the dynamic rollover test according to UN-ECE Regulation 66 (ECE-R66), and the quasi-static symmetric roof loading according the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220 (FMVSS 220). Both tests were applied to a selected Paratransit Bu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primarily using a numerical study backed up by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ests on components and full scale rollover test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using LS-OPT?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most important structural components influencing the response of the bus in these two tests.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crashworthiness assessment of the selected paratransit bus depend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Although the two tests are used for the same purpose of roof integrity evaluation, their results are divergent and may lead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e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oth standards in evaluating the rollover crashworthiness.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变迁,作为未来10年内城市人口主要出行手段的城市公交已不能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协调。城市公交要实现现代化、网络化,城市客车要向高档、高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决定城市客车技术性能的城市客车专用底盘的总体布置、总成性能及其结构形式也面临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某大客车无蒙皮的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和附带侧围及顶盖蒙皮的有限元模型,对该车与货车的侧面碰撞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客车侧面碰撞过程中,蒙皮起到了加强整车结构耐撞性和缓冲吸收部分碰撞能量的作用.因此,为提高客车侧面碰撞仿真结果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不应忽略蒙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东风EQ6110HEV6混合动力客车和某MPV有限元模型,基于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对侧面碰撞要求,联合HyperWorks和LS-DYNA软件建立了混合动力客车与MPV侧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MPV以40km/h的速度从侧面90°撞击该混合动力客车。以该混合动力客车结构变形、各测点加速度值、乘员生存空间侵入量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该混合动力客车侧面耐撞性能,为客车碰撞安全性的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汽车正面小重叠碰撞在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较高,本文依据2012年8月14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IIHS)实施的25%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分析汽车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的内容及其必要性,并对IIHS公布的25%正面小重叠碰撞试验结果进行研究,给与消费者购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