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不同淬冷烈度的淬火介质对车轴用EA4T和35CrMo钢进行淬火处理,然后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钢的组织结构,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加,EA4T和35CrMo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越细小,硬度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虽然液氮具有很高的淬冷烈度,但在淬火过程中易形成蒸汽膜而导致冷速降低,形成非马氏体组织.35CrMo钢淬火形成的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其轴比c/a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大呈小幅度增大,碳的过饱和度随着淬冷烈度的增大而增大.35CrMo钢经不同淬冷烈度的淬火介质淬火后回火,其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回火温度,碳的过饱和度对回火钢的性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淬火、回火温度、冷却介质对锰硼白口铁机械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硬度随淬火温度提高出现峰值,峰值位置随淬火冷却速度增加向温度低的方向移动;回火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在250℃出现峰值,回火温度高于480℃后硬度显著降低;残留奥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减少,430℃回火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转变产物为贝氏体;淬火回火提高强韧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同的回火工艺对经真空淬火、深冷处理后的K110冷作模具钢进行回火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对钢进行组织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洛氏硬度计进行硬度检测.结果表明:K110冷作模具钢经真空淬火、深冷处理、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大块一次碳化物;弥散分布于基体中的粒状碳化物;回火索氏体;隐针、针状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提高回火温度后,组织中一次碳化物尺寸无明显变化,弥散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含量增加,部分粒状碳化物尺寸变大,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硬度降低.与K110、SLD相比,Cr_(12)Mo_1V_1冷作模具钢中的一次碳化物粗大且呈网状,组织较差.  相似文献   

4.
30CrMnTi合金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30CrMnTi合金钢进行了相应的淬火和回火工艺试验研究,通过系列实验比较了不同浓度的AQ251淬火液和回火温度对30CrMnTi合金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Q251淬火液在高温阶段600℃和低温阶段350℃有较大冷却速度;随着淬火介质浓度的减小,30CrMnTi合金钢淬火硬度呈上升趋势;在350℃以下回火,回火温度对硬度影响不明显,超过350℃回火,硬度随温度增加降低显著。  相似文献   

5.
用新研制的M2Si-3及M2Si-4研究了热处理对高速钢红硬性的影响.结果得出,提高淬火温度以增加溶入奥氏体中的碳化物以及在淬火后增加一次低温回火均可有效提高红硬性.但为通过淬火温度以提高红硬性,除必须提高钢料碳含量外还应设法细化碳化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及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30CrMnSiA结构钢渗扩氮后的显微硬度分布曲线的影响规律,分析了非平衡态原始组织渗扩氮时亚温淬火加热温度对含氮针状双相组织(α γ)分布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后及亚温扩氮淬火后的相组成,观察了高氮区和低氮区的含氮马氏体形态和亚结构,氮浓度分布曲线与渗扩氮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7.
在优选镍钼铜奥-贝球墨铸铁曲轴成分及风吹等温淬火工艺的基础上,本文着重研究了回火对奥贝球铁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的回火温度和合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并阐述了通过回火强化奥贝球铁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用光学显微镜,硬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淬火加热温度,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问对60Si2Mn 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和亚结构的影响;对60Si2Mn 钢制六角螺母冲头进行了寿命试验;采用模拟理想冷却曲线设计的方便易行、节能省时的强韧化热处理,可显著提高冲头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磨削淬火的研究,多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制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但由于磨削加工的复杂性,常使得实验研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盲目性.文中对影响磨削淬火工艺的关键因素——温度场,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了磨削温度场的等温线图和工件各处的温度变化历程,预测了工件表层是否发生马氏体相变及相变层厚度,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磨削淬火技术可以替代常规表面淬火工艺,利用磨削温度场仿真技术可以减少实验量、节省实验费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金属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热循环在线控制困难,导致成形组织不均、力学性能低下的问题,以辙叉用贝氏体钢为成形材料,研究了不同整体后热处理工艺对其电弧增材制造试样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去应力退火后的电弧增材制造试样力学性能较差,且存在各向异性,经290 ℃等温淬火与280 ℃回火处理后,试样微观组织由回火索氏体转变为下贝氏体+回火马氏体,抗拉强度提升39%,屈服强度提升61%,断后延伸率提升29%,冲击韧性提升17%,硬度提升20%,且各向异性特征大大缓解,材料组织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