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加兰他敏对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皮层、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进而探讨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β 淀粉样蛋白 (Aβ)注入Meynert核制作大鼠痴呆模型 ,并用加兰他敏进行干预。行为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的变化。结果 加兰他敏可明显提高痴呆模型大鼠在行为学测试中的成绩 ,使皮层、海马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结论 加兰他敏可明显改善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提高大鼠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存活能力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eynert核(NBM)毁损后大鼠海马结构内胆囊收缩素(CCK)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初步探讨CCK参与学习记忆的机制。方法以海人酸毁损双侧NBM建立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用避暗回避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并计数海马结构内的CCK阳性神经元。结果NBM受损后大鼠记忆保持力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NBM受损后海马结构内各区CCK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细胞形态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胞体轮廓稍显模糊,突起变短,胞浆着色减弱。结论NBM损毁大鼠海马结构内CCK阳性神经元显著减少,其参与了NBM毁损后大鼠学习记忆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高脂高糖饮食持续喂养老年大鼠,建立T2DM大鼠模型,继而运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脑脊液微透析及ELISA技术、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筛选出继发AD损伤大鼠并病理鉴定。结果与单纯T2DM组及普通饮食组比较,T2DM+AD组大鼠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T2DM+AD组大鼠海马区域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显著升高;且该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灌流乙酰胆碱(Ach)所引发的动作电位频率显著降低。结论持续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致阿尔茨海默病损伤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量的姜黄素,结合海马内微量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每侧1.0μg)、BDNF shRNA慢病毒(每侧2.0×105单位),分析大鼠Y迷宫、Morris水迷宫及旷场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急性治疗对AD模型大鼠自主改变行为、总活动距离、水迷宫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后AD大鼠自主改变行为(P<0.000 1)及在水迷宫测试中记忆能力(P<0.05)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100和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组海马BDNF表达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分别<0.05和<0.000 1)。海马内注射BDNF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显著下降(F_(4,295)=5.813,P<0.01)。姜黄素慢性治疗+shBDNF组大鼠在2号象限内的游泳时间与盐水对照组无差异(P=0.657),而100mg/kg姜黄素组、BDNF组、假手术组大鼠的停留时间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5、<0.000 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对Aβ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2周内腹腔注射川芎嗪,第15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切片尼氏染色观察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脑缺血对照组大鼠在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认知功能的障碍,川芎嗪治疗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川芎嗪治疗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均大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在形态学观察中,川芎嗪治疗组大鼠缺血侧顶叶皮质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各组动物海马神经元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川芎嗪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hBDNF)对正常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 (AD)模型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预先加入rhBDNF并将 2 0 μmol·L-1的Aβ2 5~ 3 5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进行形态学观察、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MTT自动比色微量分析。结果 实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至 5 9.5 % ,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hBDNF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达到 65 .7%~ 72 .6% ,各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 5 0ng·mL-1为rhBDNF最适浓度。实验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增多 ,胞体直径及突起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其 [Ca2 +]i 相对稳定。结论 rhBDNF对正常培养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能延长细胞生存时间 ;对AD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 ,抑制了Aβ对神经元的毒性 ,有助于AD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局部脑血流量、乙酰胆碱(ACh)含量及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大鼠慢性脑缺血致VD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蒸馏水、多奈哌齐混悬液以及不同浓度补肾健脑方灌胃,30 d后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放射性测量脑血流量,比色法测定ACh含量,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健脑方能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皮质和海马脑血流量,提高ACh含量,与多奈哌齐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健脑方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皮质和海马的脑血流量,增加皮质和海马ACh含量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腺伴随病毒载体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BDNF)对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 β淀粉样肽 (Aβ2 5 3 5)注入大鼠Meynert核损伤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后 8~ 10d行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脑内注射。经避暗回避试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hBDNF表达以及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 避暗回避试验结果显示 ,应用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 4周后 ,实验组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 ,行为明显改善。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注射点附近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散在或成群分布 ,数目明显增多 ,经与模型组比较 ,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增高约 3 7%。结论 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可在脑内表达hBDNF ,表达的hBDNF对损伤的胆碱能神经元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aMKⅡ反义寡核苷酸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大鼠海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Aβ1-40和AlCl3双干预法建立AD样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AD模型组(AD)、溶剂对照组(TE)、反义寡核苷酸组(AS)和错义寡核苷酸组(MS);以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细胞损伤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CaMKⅡ、NR1和NR2B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结果 AS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海马细胞损伤明显减轻,海马CaMKⅡ、NR1和NR2B的表达显著减少;与AD组、TE组或M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MKⅡ反义寡核苷酸能够通过改善AD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减轻AD样大鼠海马细胞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且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与其降低CaMKⅡ、NR1和NR2B的病理性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内和哺乳期铅接触子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和海马结构神经元凋亡发生状况。方法 SD大鼠采用饮水加醋酸铅 2 0、2 0 0、2 0 0 0mg·L- 1 方法染毒 ,6周后交配 ,自然分娩 ,于子鼠断乳时停止铅接触 ,用暗室电击试验测试子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铅和脑铅含量 ;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3个染铅组子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 ,血铅和脑铅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TUNEL染色结果显示 :中、高铅组子鼠海马CA1、CA3、齿状回 (DG)区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宫内和哺乳期铅接触可损害子鼠的学习记忆行为 ,其机制可能与铅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新生神经元生长抑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电针慢性癫痫大鼠督脉穴位"大椎"与"百会"后海马新生神经元生长抑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海马新生神经元有SS的表达,且电针后的癫痫大鼠表达比未电针的癫痫大鼠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电针可抑制海马新生神经元SS的表达,而SS有致痫作用.由此推测电针的抑痫机制可能是通过海马新生神经元SS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新生大鼠下丘脑NOS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体外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 (NO)和NO合酶 (NOS)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神经元 ,在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1 ] 、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方面均起一定作用。由于这些神经元或以核团形式存在或以分散状态出现 ,加之下丘脑结构复杂 ,在体研究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已建立了下丘脑神经元分散培养技术[2 ] ,但有关NOS神经元的体外发育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 ,对不同培养时间的NOS免疫反应性 (IR)神经元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以探讨其体外生长、发育和功能变化的规律。1 材料与方法 1 .1 动物 选用当日出生的雄…  相似文献   

13.
铅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铅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 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铅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神经毒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铅剂量组 ,采用自由饮水染毒90d后建立动物模型。用TUNEL法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状况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Bcl 2、Bax蛋白表达。结果 TUNEL染色结果显示 :海马CA1、CA3、DG区各染铅组与对照组间神经元细胞凋亡指数 (AI)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在海马CA1、CA3、DG区 ,Bcl 2蛋白表达阳性神经细胞均随染铅剂量增大而减少 ,各染铅组与对照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Bax蛋白表达阳性神经元细胞随染铅剂量增大而逐渐增多 ,各染铅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铅引起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铅损害学习记忆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铅可能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cl 2、Bax诱导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Aβ25-35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情况,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丁基苯酞组(10、30、100mg/kg),模型组和丁基苯酞组均采用侧脑室注射Aβ25-35,干预组造模后给予丁基苯酞灌胃(灌胃剂量为2.5mL/kg)。利用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ATP检测观察脑组织内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并用试剂盒检测线粒体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基苯酞10mg/kg组、30mg/kg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100mg/kg组改变不明显;线粒体相关检测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TP水平明显下降(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P<0.05)、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丁基苯酞能明显提高线粒体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结论丁基苯酞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Aβ25-35致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免疫金银染色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观察了幼年(3个月)、中年(12个月)和老年(20个月)Wistar雄性大鼠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老年性变化,结果:蓝斑内T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数量在中年呈显著性的减少(P<0.01),至老年,进一步减少,与幼年组比较,神经元丧失70%;TH免疲反应性神经元的胞体平均截面积随年龄增长呈增大趋势,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H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灰度值随增龄而递减,老年组与幼年组相比,下降了39%。表明蓝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所含TH的量和活性在衰老过程中是逐渐降低的,提示儿茶酚胺能神经递质合成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背侧海马齿状回5-HT_(1A)受体在制备帕金森病(PD)大鼠焦虑行为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盐酸6-羟基多巴(6-OHDA)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完全损毁制备PD模型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假手术组和MFB毁损大鼠黑质致密部(SNc)和腹侧被盖区(VTA)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元的数量;采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背侧海马齿状回(DG)局部给予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或拮抗剂WAY-100635对假手术组和MFB毁损组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检测其焦虑相关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PD组损毁侧SNc中的TH-ir神经元完全缺失,而VTA中TH-ir神经元的数目则显著减少到未损毁侧的(34±2)%;在旷场实验中大鼠的自发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能力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并且在旷场实验中央区停留时间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的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明显缩短,即诱发大鼠的焦虑样行为。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对大鼠的自发运动均无影响。假手术组大鼠背侧海马DG内微量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或拮抗剂WAY-100635,均对其焦虑样行为没有影响;而MFB毁损大鼠的背侧海马DG内微量注射8-OH-DPAT,其在旷场试验中央区停留时间显著延长,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放臂进入次数百分比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即改善焦虑样行为;MFB毁损大鼠的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对其焦虑样行为无影响;6-OHDA单侧完全损毁MFB组损伤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和腹侧海马内DA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5-HT和NA含量没有变化。结论6-OHDA单侧完全损毁MFB导致SNc的DA能神经元完全损毁,VTA DA能神经元部分损毁;损伤侧的纹状体、mPFC、杏仁核和腹侧海马内DA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且出现焦虑样行为;背侧海马DG内注射5-HT_(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可改善MFB毁损大鼠的焦虑样行为,但对假手术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瞬时电位受体通道(TRPCs)在神经元钙超载中的作用,探讨TRPCs参与SAH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用SKF96365干扰TRPCs通道活性后建立SAH干预组,Fura-2AM检测胞内Ca2+浓度,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皮层及基底动脉TRPCs蛋白及mRNA的动态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模型组比较,TUNEL检测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SAH后皮层及基底动脉TRPC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持续升高,在5d达到高峰,同时皮层神经元胞内Ca2+浓度及TUNEL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给予TRPC通道阻断剂SKF96365后,皮层及基底动脉TRPC1的mRNA及蛋白表达被抑制,皮层神经元钙内流减低,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RPC3在皮层及基底动脉表达变化不大。结论 SAH后TRPC1导致的钙超载及脑血管痉挛(CVS)是造成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重要原因,抑制TRPC1产生的钙内流可缓解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神经系统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动力紊乱时的变化以及柴芍承气汤对大鼠肠道肌间神经丛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芍承气汤组(CSCQD组);模型组和CSCQD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质量浓度为50g/L的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CSCQD药液.测定大鼠的胃肠传递时间,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胰腺的病理变化,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回肠及结肠肌间神经丛NOS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CSCQD组传递指数(TI)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0.05),NOS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CSCQD通过逆转肠神经系统NOS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改善SAP大鼠的肠动力,同时减轻了胰腺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循环给予5-HT1B受体拮抗剂SB224289后,对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的方法,研究正常和PD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比较阻断5-HT1B受体后两组大鼠STN神经元电活动的改变。结果①PD组大鼠STN神经元的平均放电频率[(7.87±1.37)Hz]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6.59±1.44)Hz,P<0.001]。两组大鼠STN神经元均表现为规则、不规则和暴发式放电3种形式。正常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33.33%、54.17%和12.50%;PD组分别为31.25%、35.42%和33.33%,PD组大鼠具有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②阻断5-HT1B受体后,正常大鼠STN神经元平均放电频率明显增高(P<0.01),具有暴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而PD组大鼠阻断5-HT1B受体后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D大鼠STN神经元呈过度兴奋状态;阻断5-HT1B受体可兴奋正常大鼠的STN神经元,而不影响PD大鼠的神经元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对大鼠丘脑网状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正常大鼠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丘脑网状核(TRN)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放电形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PD组大鼠TR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是(14.7±1.6)Hz(n=23)和(33.8±3.0)Hz(n=29),PD组大鼠TR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对照组大鼠,17%的神经元呈现不规则放电,83%为爆发式放电;而在PD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7%、45%和48%,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诱发大鼠TRN内GABA能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爆发式放电减少,这种变化可能与皮质-TRN兴奋性神经传递增强和苍白球-TRN抑制性神经传递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