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钢轨扭转时的水平位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钢轨的扭转变形以及扭转变形引起的钢轨水平位移;推导了钢轨扭转角的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几组不同荷载作用下的轨顶水平位移。计算结果表明,钢轨顶面横向位移较大。在分析计算钢轨水平位移时,必须考虑扭转变形。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位移变分原理,求得了水泥路面接缝不同约束蛙的位移公式,并得到了填实为Burgers体时的位移解,计算表明,约束缝宽对接缝位移有较大影响,必须结合施工条件由计算确定疑宽。本文结果也可供桥面及其它种类路面接缝的设计和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散元法模拟了锚杆支护对土质隧道围岩位移的影响,分析了锚杆不同长度、不同间距时隧道上方围岩竖向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固定锚杆间距,锚杆越长在其加固范围内的隧道上方围岩竖向位移越小,但其加固范围以外的隧道上方围岩竖向位移反而略有增大;固定锚杆长度,随其间距的增大隧道上方围岩竖向位移始终有增大的趋势,且拱顶围岩竖向位移大体呈对数曲线增大的趋势;锚杆最优间距随其总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用位移示求解,同时包含放置惯性及温度发迹影响的变厚圆盘中的位移物应力的五般表达式,并给出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解答,中的位移物应力的五般还讨论了旋转圆盘等强度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需求主导原则,突出强调位移需求本身具有的独立价值,本文以位移价值与位移成本之差衡量货运需求主体的位移剩余。以位移剩余最大化为准则揭示货运需求主体选择运输服务方式的机理,并作为最优运输服务的标准。在位移价值测度方面,将货运需求按照时效性分为3类,基于需求主体的预期利益构建相应位移价值函数。在位移成本测度方面,通过对运输价格、运输时间、可靠性、便捷性及安全性等运输服务品质要素的量化,建立位移全过程的成本函数。联立位移价值与位移成本函数,以运输服务品质要素作为核心变量,构建基于位移剩余的最优运输服务分析模型。设置仿真算例,求取不同需求主体的位移剩余曲线,分析相对应的最优运输服务方式。结果显示:模型可基于异质性的位移需求有效分析最优运输服务,并可分析潜在运输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的条件,为企业及政府制定运输供给优化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销接钢结构的压曲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销接钢结构的销孔间隙会使结构产生初始几何位移。考虑结构平面内初始几何位移对销接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折减刚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销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在算例中对六四式军用梁标准三角拼组墩不考虑初始几何位移的稳定承载力、考虑初始几何位移的强度承载力和考虑初始几何位移的稳定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该结构考虑稳定时的临界高度。  相似文献   

7.
以昌景黄高铁瑶里隧道暗挖段DK90+550~DK90+610作为研究断面,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内力,深入分析了双侧壁导坑法临时竖撑曲率半径和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拱顶处围岩竖向位移较大,隧道拱腰处围岩水平位移较大。当开挖左侧导坑中间土体和拆除临时支撑时,拱腰水平位移会显著增大。随着双侧壁导坑法临时竖撑曲率半径的增大,围岩的竖向位移逐渐减小,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初期支护钢拱架的应力逐渐减小,且临时竖撑曲率半径对围岩竖向位移的影响更加显著。围岩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着初期支护钢拱架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且钢拱架的变化对拱顶围岩竖向位移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线弹性假设基础上,根据有限元理论和桥梁随机车辆荷载的特点,了并提出了一种通过监测部分位移,计算桥梁蓁位移和桥面荷载的简化分析方法,解决了桥梁在随机车辆荷载作用下荷载确定问题,建立了动位移和等效节点荷载的有限元列式。该方法为桥梁构形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散斑照相的方法对半平面粘弹性体位移场进行了研究,利用半透明材料采用透射成象的方法作记录,分别给出了逐点分析结果和全场的等位移条纹图,并由粘弹性理论中的对应原理给出了粘弹性模型位移场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与理论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强震和温度作用下,整体桥台产生的水平往复大位移对桥台与台后填土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了整体桥台-H形钢桩-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大位移作用下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根据台后土压力分布,提出了台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与加载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改进的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正向加载(桥台挤压台后土)时,台后各处土压力随加载位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台背处和台后20%桥台高度处土压力受桥台位移的影响更大,沿深度方向呈梯形分布;台背处土压力分布中,由于台底H形钢桩的约束,最大土压力位于入土深度0.875 m处,台底位置的土压力则略有减小;台后60%桥台高度和1.4倍桥台高度处土压力受桥台位移影响较小,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负向加载(桥台背离台后土)时,台后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呈三角形分布,且台后各处土压力与加载位移不相关,其值相对于正向加载时可忽略;水平往复大位移作用下,整体桥台后土会产生脱空现象,脱空范围超过桥台高度的37.5%;台后土压力沿纵桥向呈指数型衰减,且相比小位移作用下衰减得更快;台后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随加载位移的增大而逐渐降低,且台后土压力系数与加载位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现有土压力计算方法未考虑桥台位移的影响或认为台后土压力在桥台发生小位移时随桥台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发生大位移时则基本不变;提出的土压力拟合公式的判定系数为0.92,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6.2%,可作为现有土压力计算方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在水平旋喷试验过程中对布设于旋喷柱体上方地面测点的隆起进行了量测。通过对隆起位移的分析,得到了各测点隆起位移随旋喷过程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影响隆起位移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平面曲线梁桥支座位移对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杆件单纯扭转理论,由力法原理导出常用单跨超静定园弧曲线染在支座位移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公式和弯-扭转角位移方程。用位移法分析了-平面曲线连续桥梁,并讨论了支座位移对内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分析的子结构概念出发,提出了位移敏度分析的子结构法。作为子结构技术的深化,这种方法不仅能象子结构技术一样,在进行位移敏度分析时降低求解规模,而且也非常适用于处理分解法结构优化设计中子问题的位移或应力约束耦合。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桩柱式桥台位移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柱式桥台因软土地基引起桥台位移,并出现了一些病害,桥台位移严重地影响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桥台桩基与地基的相互作用,以及软土地基桥台后填土对桩基产生的桩侧土抗力,阐明了由此而引起的桥台位移影响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速公路为项目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锚拉式抗滑桩支护边坡的稳定性和桩身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方案中出现的桩身位移情况进行了方案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潜在滑动面位于粉质黏土层,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对边坡的稳定性提高了38.5%,但桩前土开挖后边坡稳定性下降。优化方案综合考虑初始方案中的水平位移和稳定系数的情况,优化了锚索抗滑桩的设置位置,在保证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较好地降低了桩身的水平位移值和弯矩值。  相似文献   

16.
土工离心模拟试验的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心机土体实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光顺,并分片插值构造了位移场和应变场。对三轴试验得到的计算模型,编制了相应的正分析有限元程序,用以模拟实际工程。其计算结果与实测位移资料一致,可用以对地基稳定性作评估。探讨了由实测分析的应变场判定屈服区的前景,并提出了一种由实测位移-应变-应力的反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模拟运营条件下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过程,根据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的转换特点,在道岔生产车间内建立了客专线18号道岔转辙器转换原型试验平台,采用轴销式称重传感器测量转辙器扳动力,以直、曲尖轨支距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为尖轨不足位移;通过转辙器转换试验探索了尖轨预弯、尖轨可动段长度、尖轨固定端扣件支距、滑床板摩擦因数、辊轮高度等因素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机制和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现有设计尖轨预弯可使尖轨不足位移下降30%以上;缩短尖轨可动段长度可减小尖轨不足位移,但同时会减小转辙器最小轮缘槽宽,并增大第3牵引点扳动力,尖轨最小轮缘槽宽和最后一个牵引点扳动力是缩短尖轨可动段长度的控制因素;小范围调整固定端所有扣件支距后,尖轨不足位移变化较小,仅减小固定端第1组扣件支距时,尖轨靠近固定端1.2 m范围内不足位移略有降低,其余部分不足位移变化较小;在滑床板上安装辊轮或涂覆润滑剂等减小尖轨与滑床板摩擦因数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尖轨扳动力和不足位移,实施减摩措施后,扳动力减幅约为30%,不足位移减幅超过20%;改变辊轮高度对尖轨不足位移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辊轮高度不宜过低,以防转换过程中辊轮失效导致扳动力和不足位移激增。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道岔转辙器结构优化和新一代400 km·h-1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梁函数作为板的位移函数,对里兹法做了进一步研究。算例表明,梁函数作为位移函数收敛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嵌入式轨道在重载铁路中的适用性,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嵌入式轨道有限元模型,从钢轨应力、钢轨位移、轨道板位移的角度分析货车轴载对嵌入式轨道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并针对现有嵌入式轨道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货车轴载对嵌入式轨道轨头应力、轨底应力、钢轨横向及竖向位移影响显著,其中,轨头应力、钢轨横向位移均超过限值要求,但其对轨道板位移影响较小;采用75 kg/m钢轨替换60 kg/m钢轨后,轨头应力显著减小,但钢轨横向位移仍然超过限值要求;在此基础上,随着填充材料弹性模量的增大,钢轨应力及位移均显著减小,且均在规范限值内,填充材料弹性模量建议取为400 MPa。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轴荷动态称重系统在载荷任意位置加载时的称重精度,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卡尔曼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分析均载与偏载下纯位移称重算法输出的称重数据,建立位移与车厢姿态角度关系的车厢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建立位移与角度的卡尔曼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实车数据采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与单一位移称重算法相比,平均称重准确率提高了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