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键康人群及接铅工人进行了晨尿、上班后2小时尿及24小时尿中合铅量的测定,以明确何时采集尿液才具有代表性。采用双硫腙热消化法,每份样品作两个平行管,两管间误差小于20%为有效。结果见表1。分析结果,无论是晨尿,上班后2小时尿以及24小时尿,接铅工人的尿铅均值都超过健康人群,差别有非常显著到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钙EDTA所致的尿中排铅量,根据给药方法(特别是给药速度)将有何种变化,对12名铅作业工人(22~66)岁男子,血中铅10~60微克/100克进行了探讨研究。 (1)6名铅作业工人饮用水500毫升后,立即快速静脉注射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从静注开始,分别于1、2、4、8、12及到24小时后,测定尿铅排出量。尿铅排出量从1~2小时后达到顶峰后逐渐减少。由静注开始4小时后可见到24小时铅排出量的50%。 (2)对9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20毫克/公斤体重溶于5%葡萄糖250毫升,以不到1小时速度静脉滴注完毕。同样从静脲点滴开始到24小时后测定尿中铅排出量(平均0.55毫克/24小时)。平均每单位时间尿铅量从静脉点滴开始1~2小时后出现最高值,自点滴后5小时可看到50%值。 (3)对8名铅作业工人,将钙EDTA40~60  相似文献   

3.
体重3.7~3.9kg雌兔分成三组:(1)胆管造瘘给铅组(2只);(2)给铅未造瘘组(2只);(3)造瘘未给铅组(1只)。给铅动物以12mg/kg(相当于 2/3致死剂量)的四乙铅兔耳静脉注射,24小时后采样测定胆汁、肠内容物、脏器、血和尿中的总铅、三乙铅、二乙铅和无机铅的含量。 1.胆汁排铅情况:造瘘给铅组中,给药后24小时约8%给药剂量的铅由胆汁排出(其中胆囊胆汁约1%,胆管胆汁约7%)。胆汁总铅中约97%为二乙铅,无机铅约2%,三乙铅约0.1%。给药后6~12小时铅的总排出量最高。随时间增长,胆管胆  相似文献   

4.
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是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产物,也可以说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它在δ-ALA脱水酶的作用下生成卟胆原。过量的铅离子进入机体可抑制此酶的活性,使反应受阻,因此阻碍δ-ALA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体-卟胆原,致使δ-ALA在体内蓄积,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尿中δ-ALA增高。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很多报导,铅接触者和铅中毒者尿中粪卟啉增高时尿中δ-ALA也随之增高,因而推荐尿δ-ALA作为普查筛选指标和作为铅吸收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用四种表示方法进仃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有关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尿铅值的一定波动幅度。但以尿铅/尿肌酐比值法表示波动值不大,尚能符合肌体铅含量及排铅的生理状况,有助于铅作业人群的劳动监测及其诊断指征。测定尿铅可估算肌体真正的铅接触水平,也可反映接触—负荷—排出之间的关系。但尿铅的测定值受诸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除肌体差异、生活习惯及实验因素外,与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也有一定关系。鉴于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用四种不同的尿铅结果表示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乙基铅中毒工人在中毒后21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尿中三乙基铅、二乙基铅及无机铅的含量。测定结果发现,中毒患者尿铅的构成50%为二乙基铅,48%为无机铅,2%为三乙基铅。四乙基铅中毒工人在中毒后30天,经靜脉注射CaNa_2-EDTA1000mg驱铅,发现尿铅增高3倍,排出的尿铅中大约98%是无机铅。Ⅶ(5):4,1982(俄文) 四川医学院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李昌吉摘王宗全校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诊断铅中毒患者时,若根据职业史及临床表现疑有慢性铅中毒而尿铅不超过正常值者,可进行驱铅试验以辅助诊断。但由于地区、对象、用药途径和剂量的不同,驱铅结果的阳性指标尚不一致。为了探索铅作业工人使用驱铅药物后尿铅排泄水平,我们在铅中毒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11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了驱铅试验,并作部分非铅接触者加以对照。现将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在职业病普查中,发现有3例尿铅偏高。但在驱铅试验中发现1例典型的铅线,现报道如下。傅××,男,38岁,无烟酒嗜好。患者从1968年至今。主要从事熔铅及挂瓦,材料为铅板,工作量每日平均为6小时左右。1982年前通风条件差,无特殊防护措施。参加工作前,身体健康。从1977年开始有头痛、头晕、作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1980年以来除上述症状外,另有乏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探讨血铅浓度与铅机体负荷相关的情况。作者对格陵兰Mamorilik矿山的铅-锌加工厂32名接触者(接触组)和7名勤杂工(对照组)用依地酸二钠钙作络合试验,收集24小时尿,測定尿铅和ALA,并測定了血铅和血清-ALA。结果:接触组工人在接触铅初期,血铅均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10.
铅的用途极广,如蓄电池、油漆、陶器等物品中含有铅,汽车排放的废气有铅,某些化妆品、药物和食具中含铅,甚至土壤、空气、水和蔬菜也会被铅污染。铅是有害元素,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一旦体内含铅量过高,将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成人体内铅含量高,生育后将危害其后代的健康。 1 铅由胎盘传递对后代的影响母体铅可经胎盘转移的看法已基本达到一致.早在70年代,Buchet等指出妊娠前蓄积在母体内  相似文献   

11.
收集尿样过去通常采用全日尿,但在收集时有一定困难。我们这次将24小时划分为8:00~12:00、12:00~18:00、18:00~22:00、22:00~8:00 4个阶段,用每段尿分别和24小时尿进行比较。检验方法:尿样均采平行样品,经热硝化处理,以双硫腙分光光度法(510nm)进行比色定量,采用分析级试剂及去离子水。双硫腙氯仿工业液T=52~53%(490nm波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靜滴CaEDTA后血浆、红细胞、尿以及脏器中的铅、锌、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氢酶(ALAD)的动态变化。对象和方法:男性铅作业者7人(工龄5~15年,平均工龄12年),血铅量46~67μg/dl(平均为54μg/dl)。把CaEDTA20mg/kg靜滴1小时,从点滴开始到48小时分別采取血、尿。全血、红细胞、血浆、尿中铅、锌用原子吸光法,ALAD活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驱铅治疗普遍应用的药物是依地酸二钠钙。依地酸二钠钙是一种稳定的络合剂,能溶于水,经肾排出。治疗铅中毒及驱铅的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四种。此药物在体内不被分解,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故驱出的铅是血浆和体液中的铅,血浆中的铅和依地酸二钠钙络合排出后,红细胞和组织内的铅即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基层职防机构用于铅中毒诊断的主要指标是尿铅、尿中δ-ALA、尿中粪卟啉(CP)半定量,尿CP定量及驱铅尿铅值(简称五项指标)。近年来结合职业病普查,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为了探讨一次晨尿五项指标在铅危害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铅接触者五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尿铅及尿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已被国家列为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但不同地区对正常人尿铅、尿δ-ALA含量的测定结果,报道不尽一致。为了探讨其正常值,以便早期发现职业性铅中毒,做好防治工作,我们于1975年10~11月对我厂104名正常人进行了尿铅、δ-AL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17.
在尿铅测定中,尿样有机质的破坏是整个分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长期以来,尿铅的测定多用湿式热滑化——双硫腙法,它的优点是有机质破坏完全迅速,但实际检验中,此法处理尿样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操作耗时较长,手续繁杂,不适应基层单位普遍开展工作的需要。1979年上海劳研所在全国职业病普查会议上推荐湿式冷消化——双硫腙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尿铅测定中,用两种消化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观察,现将试验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尿铅、尿镉的含量在职业病普查、临床诊断治疗中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文介绍的电位溶出法,尿样不经消化即可直接测定。本法采用自装简易电位溶出仪,在玻碳园盘电极上,电位-1.6伏预电解富集1~5分钟,记录 E~t 曲线,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尿铅、尿镉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017μg/ml,0.002μg/ml。变异系数分别为4.8%、5.8%。回收率分别为98~110%,94~104%。本法所用仪器简单、具有灵敏度高,取样量少,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尿镉、尿铅的分析在职业病防治中占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多采用双硫腙法,但灵敏度不高,对尿镉的分析要经过两次萃取分离浓缩,操作甚为复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仍需泊解样品和萃取分离浓缩,且设备昂贵,不易推广。极谱催化波和阳极溶出伏安法均需样品消解后才能进行分析。Jagner D.于1976年提出电位溶出法,其样品不经消解即可直接测定。国内尚未见到有尿镉、尿铅电位溶出法的报道。我们采用此法直接测定尿镉、尿铅,取得了满意结果,与酸消解后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结果一致,此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接触组为废铅精炼工厂的25名男工,平均年龄44.8岁,35名铁路修筑男工为对照组,平均年龄44.1岁。结果表明:接触铅工人的红细胞膜卵磷脂、血铅和尿铅、膜胆固醇、尿δ-ALA、尿粪卟啉均高于对照组,并除膜卵磷脂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膜溶血卵磷脂、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红细胞计数、细胞容积低于对照组,膜卵磷脂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接触铅工人的红细胞膜类脂(胆固醇和磷脂)均有变化,其机理是: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正逐年增加,有机汞、铅、镉和氟化物与某些地区的公害问题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尿中金属排泄量正常值范围并与职业接触的工人作比较,有一定意义。作者测定了东京近郊20~60岁不从事镉、铅、汞和氟作业的男性健康人,他们尿中镉,铅、汞和氟排浅量的正常值。镉作了374个样品,铅作了368个样品,汞作了355个样品,氟作了374个样品。此外,还测定了60名汞作业工人的尿汞和130名铅作业工人的尿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