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大型基础设施,岛隧工程是其控制性工程,规模大、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建设要求严,建设周期长,为当今世界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由中国交建牵头、7家国内外单位组建的联合体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进行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必然港珠澳大桥由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建共管,建设过程需同时满足三地法律法规,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的每一顺工作、每一个环节都不折不扣地遵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此前,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重要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建设项目众望所归,获得社会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荣获"中国交建2017年度海外协作奖""ENR优秀机场手口岸项目建奖""中国交建优秀青年突击队""中国港湾项目管理奖""2017年度工程建设行业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中国海外优秀营地奖""警民共建示范单位"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正世界最长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再迎重要时刻: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此举意味着这个被称为超级工程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作为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其长6.7公里,建设者们在最深40米的海底将它们拼接成了一条海底巨龙。  相似文献   

4.
建设愿望     
正江山如此多娇。这是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由三地共同合作建设,创当今世界上综合施工难度之最。2015年11月,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即将竣工的"新世界七大奇迹"的第三位。青州航道桥索塔结形撑顺利安装完成,"中国结"完美矗立在伶仃洋海域,成为港珠澳大桥首个标志性景观。外海超长桩基施工、索塔结形撑安装(中国结)、大节段钢箱梁吊装、小节段钢箱梁及斜拉索安装诸多创新的施工工艺及技术难题被——破解。2016年,祝愿港珠澳大桥更美丽!祖国更富强!  相似文献   

5.
观点     
港珠澳大桥牵动大珠三角从提出拟建港珠澳大桥之初开始,单、双Y方案就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热点。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世平分析说,“单Y方案和双Y方案涉及的利益不同,深圳是其焦点所在。” 2月18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就大桥方案选取发表看法,“双Y方案可以沟通港澳和粤西的交通,也可以连接深圳、粤东,更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投资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大珠三角的资源,辐射华南地区。”2月23日,深圳市领导李鸿忠也表示,“若大桥经过深圳,对港深两地都有好处。只有深圳和香港的集装箱码头发展起来,才能把世界级的制造中心留在珠三角。”(《21…  相似文献   

6.
正10月24日上午,伴随着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首批比亚迪K8纯电动巴士在澳门口岸正式上路运行,第一批乘客已经登上比亚迪"发财巴士"畅游澳门。天堑变通途,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陆路车程由3.5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也意味着港澳"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已不再是梦。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有着多项"世界之最"的荣誉。但更为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7.
<正>12月31晚18时38分,随着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的宣布,在千余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的现场见证下,港珠澳大桥点亮全线灯光。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亮灯标志着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的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具备通车条件。记者在现场看到,绚丽的烟花竞相绽放下,港珠澳大桥全线灯光亮起,九洲桥"风帆"塔与海岸线、城市高楼形成远近景,江海桥三只出水"海豚"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嵌有"中  相似文献   

8.
<正>在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一个横跨天堑的梦想正渐行渐近。这里,正在建设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世界最长的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一一港珠澳大桥。靠近香港侧的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项目三大通航孔桥中的唯一一座现浇混凝土索塔斜拉桥。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是港珠澳大桥桥跨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建成后将成为"中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开工仪式在珠海举行,这标志着这座迄今为止人类规划的最长的跨海大桥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这座大桥将永久改变珠三角的经济格局,极大提升和加快珠三角城市圈整合的速度。关于它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充满各种讨论和思想碰撞。我们相信,这座大桥的建成,将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基建工程,也是各种理念和思想的凝结。为此,本刊特意开辟此专题,跟踪大桥的建设进程,讲述建设中故事,捕捉建设者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0.
<正>继2016年9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后,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正式贯通。这意味着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具备了2017年年底通车的条件。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  相似文献   

11.
正港珠澳大桥建设可以说代表着当今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产品零缺陷,保大桥使用120年"是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的庄严承诺。水底隧道的防排水有别于越岭隧道,海底地下工程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是工程质量方面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环节之一。沉管在水下成年累月经受富含氯离子海水的侵蚀,为达到120年的使用要求,较好地完成工程建设,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采用了如钢圆筒围堰干法安装工艺、大节段钢箱梁  相似文献   

12.
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理念进行建设,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耐久性要求为世界之最,且采用了多项国内外首次采用的结构设计,对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工程实施之前,项目部提前策划,细化目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措施,加强过程检查和控制,在工期、质量、技术、安全等管理中创新管理方法,圆满地实现了策划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萍  尹震 《综合运输》2013,(12):48-53
文章着重从宏观层面上对港珠澳大桥对珠海城市空间、产业发展和交通布局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要抓住契机,打造珠海经济的升级版,并在区域合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合理布局和土地政策等方面提出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工程概况和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的选址过程。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可供选择的场地有广州南沙龙穴岛及伶仃洋桂山岛。根据沉管隧道预制厂的概况、生产流程,及其对港珠澳大桥项目的重要性,明确了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南沙龙穴岛与伶仃洋桂山岛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以及地质与岩土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工程安全为最重要因素的思路,选择了伶仃洋桂山岛作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预制厂厂址。  相似文献   

15.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施工新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主要介绍了其中沉管隧道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所应用的新技术,如沉管隧道管节工厂化生产;粗挖、精挖及清淤的基槽开挖方法及设备;碎石刮铺处理基础的方法及设备;体外定位系统及管节浮运与沉放等.  相似文献   

16.
正"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瓶颈"制约,到目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质量、技术装备、发展理念转变、体制创新、市场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中国交通人在世界交通运输史上创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出发,按照水上交通安全的构成要素,对港珠澳大桥施工区域水上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海事安全监管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8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完成了首节曲线段沉管E33的安装,这是从东人工岛安装的第一节沉管。至此,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了与东人工岛的成功对接。这是全世界首个工厂化预制的曲线段沉管,外海安装毫无经验可循,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团队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经过近两年的筹划,1年的科研,半年多的施工准备,成功攻克了曲线段沉管安装的世界级难题。10月8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33沉管安装到位。这项工程的基本概念是,在珠江口构筑两个人工岛,然后在这两个人工岛之间,用33个巨大的混凝土管子,次第对接起来形成一个近6公  相似文献   

19.
筑梦港珠澳     
<正>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米,最大跨度达458米,主塔高度达163米,是港珠澳大桥三大通航孔桥中唯一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的通航孔桥。桥跨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结"主题造型。青州航道桥两座高163米的索塔采用H型框架塔,代表港珠澳三  相似文献   

20.
《西部交通科技》2012,(12):I0003-I0004
近日,由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四“跨海集群工程混凝土结构120年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以下简称“课题四”)顺利通过评审,为港珠澳大桥耐久性设计、旋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