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大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现状特点,制定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确立了"充分保障步行交通,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提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依托大连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构建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的"三级、七式"特色慢行系统,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中心城区交通规划的展开,迁安市展开中心城区范围内居民出行调查,对迁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从性别、年龄、职业、交通工具拥有量、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分布等方面,梳理迁安市居民样本特征及出行特性,在相应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迁安市交通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为交通需求模型的搭建提供参数,为新城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很多城市的冬季时间较长,居民日常出行受到了天气的严重制约,特别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本文分析了在寒冷冰雪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出行特点和通行空间要求,提出了道路横断面慢行系统空间设计、路面铺装和融雪设施、立体慢行系统空间设计以及交叉口处慢行系统空间设计等利于寒冷城市居民便捷出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小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多显"车本主义",以保障机动车快速通行为核心,而对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系统重视不够,产生如人行横道宽度不合理、过街安全设施不足、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被违规占用、行人与自行车随意横穿马路等问题,行人与自行车骑行人员的出行环境日益恶劣,致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服务水平不高,制约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中小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占有较高的比例,文中着眼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中小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特点,分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参与者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交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加重的双重约束下,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因其占用道路资源少、节能低碳的优点"应运而生",并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原则等。然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对人们的贡献远不止这些,研究表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还可降低出行者患某些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提高运动量、加强身体健康。因此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不仅绿色环保,更加健康时尚。通过收集、整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改善出行者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呼唤城市交通出行者、管理者、决策者从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最后,从规划设计、政策鼓励和理念宣传方面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正同  吴奇峰  刘洋 《公路》2024,(3):326-332
雄安新区是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的交通发展目标。遵循雄安新区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绿色出行”指导思想,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雄安新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繁华不堵”的交通发展目标,以中交未来科创城为例,对“绿色出行”目标导向下的新区交通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围绕“交通有序畅通、街道活力繁华”的核心理念,以“先静后动、先人后车、先快后慢”为原则,从慢行交通、公共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组织和智慧交通五大方面入手,研究提出:(1)净化地面交通、创新支路断面,构建慢行友好的活力街区;(2)“全时空”覆盖、“全过程”衔接,创新极致服务的地面公交;(3)价格调控、巧妙设计,合理引导小汽车交通;(4)支路右进右出、动态信号配时,科学组织干路交通;(5)智能驾驶多元化场景、定制智慧公交学生接送系统,打造智慧交通示范园区等规划创新策略与方案。规划思路突破了传统,是雄安新区绿色出行目标下智慧交通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期为雄安新区其他新区绿色交通系统构建提供规划样板,为雄安新区实现“90/80”绿色出行目标贡献中交智慧。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成为当今受鼓励发展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城市步行质量也成为反映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步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短途交通工具,而且也是所有交通出行方式的开始和结束,对于山地城市来说步行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针对重庆市主城区步行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步行交通系统的必要性,提出结合重庆特殊地理环境的规划原则,完成了重庆主城区的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0.
"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把步行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除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之外,慢行这一理念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慢行交通的驱动主体是人。相对快速的汽车而言,人作为主体的慢行交通对于构建整个城市的友好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济南作为全国首批6个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之一,通过运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设计理念,对部分旧城区和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道路进行了改造,从横断面、公交站台、步行与自行车专用车道和过街设施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后,改善了交通出行环境,提高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居民出行健康,建立了评估出行者采用不同出行方式时的PM人体摄入量估算方法体系.使用PM检测仪采集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车、公交、出租车、地铁)不同交通空间(包括车厢、站台、人行道等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身处的周围环境空间)的PM浓度,建立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PM浓度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并考虑出行个体心率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非常单一,除极少数城市有地铁(北京有43公里,天津有7.4公里投入运营)和有轨电车(哈尔滨、长春、大连和鞍山)外,绝在多数城市居民出行都是靠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自行车和步行。居民出行方式中,步行和骑自行车所占比例最大,公交比例较小。据全国部分城市对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比例统计,特大城市平均步行出行占总出行量的36.63%,骑自行车占40.86%,乘公交车占17.2%,其它交通占5.27%;大城市平均步行占46.67%,骑自行车占39.97%,乘公交车占10.11%,其它车辆占3.24%(详见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京市现状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度的梳理,分析目前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与此同时,对北京市已经实施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改善项目进行实施评估,并对国内外城市道路空间管理体制与机制进行梳理与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以促进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的科学实施,加快改善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出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按照规划,在2020年前天津市规划建设人行过街天桥197座。截至去年底,天津市已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人行天桥84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快速路和市民出行较密集区域。至2020年,天津市还将建设113座人行天桥。  相似文献   

17.
李海峰 《交通科技》2013,(Z1):98-101
以苏州为样本,简要剖析了当前国内外发展慢行交通的现状和经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的出行方式及出行需求,特别提出"沿水、沿城、沿景、沿街、沿路、沿轨"的思路,打造独具苏州风味的慢行交通。同时,前瞻性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慢行交通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道路,还要考虑"进城"公路、其他公路和水上交通,从全社会、全路网、综合交通的角度来统筹思索慢行交通的规划、布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河北省中心城区和县城的城市布局、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比较,得出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居民出行特征规律.为城市在未来城乡一体化交通规划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提供数据参考,同时指明新型城镇化下县城的努力方向;为实现城镇一体化提供交通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5年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心城区居民出行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番禺市是一个以私人交通方式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强.文中最后提出了改善番禺区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交通需求信息对于从战略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无线通信网络和GPS系统中可以获得大规模的定位数据。从定位数据中可以挖掘出完整的出行轨迹信息和有价值的出行需求特征信息。文中提出了以各种出行方式的先验知识为依据的出行方式模糊判别方法。该方法以从出行轨迹信息中提取的出行属性数据为输入,采用模糊推理机制实现机动车、自行车、步行等3种出行方式的良好区分。该方法可为交通规划工作提供出行方式划分方面的数据,并具有比传统交通调查方法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数据更新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