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实度是基层施工的关键控制指标,室内标准密度大小直接影响压实度。通过对室内重型击实试验与振动压实试验中不同成型方法对级配和密度变异性影响的研究,得出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法成型混合料时,对初始级配和最大干密度改变都不大;而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用重型击实成型时,对初始级配和最大干密度影响较大,用振动成型法成型时对初始级配与最大干密度的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灌砂试坑混合料的粗集料与二灰细料实际含量比为依据,采用计算法确定其最大干密度,并作为工地标准密度评定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压实度,比较真实地表征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计算法确定的工地标准密度考虑了粗集料面干饱水率的影响;并改二灰碎石混合料的击实试验为二灰细料的击实试验,有利于提高击实试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时未按规范要求操作而产生误差甚至错误的现象,从压实度定义出发,分析了室内试验击实标准、试样、仪具及材料和现场检测试坑的位置、试坑深度及形状、碎石、含水量测定以及量砂松方密度标定等对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宕渣是最大粒径小于150mm、粒径大于40mm的颗粒含量大于30%的土石混合料或建筑渣土,经常被用作路基填料。大颗粒的宕渣具有不均匀性,且最大干密度无法用常规击实试验测定,现场检测宕渣路基压实状态比较难。文中提供了3种检测宕渣路基压实质量的方法,即固体体积率法、剪切波速法和机械导纳主频法;提出了测量宕渣最大干密度的简单方法,用于确定宕渣路基压实度;说明了用孔隙率表示宕渣路基压实质量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8,(11)
为探究配合比设计阶段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和体积特性,研究采用马歇尔击实仪、美国SGC旋转压实仪、法国PCG旋转压实仪对法国GB4型沥青混合料和我国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25进行旋转压实(击实),通过对旋转压实密实曲线的特征值研究,分析中法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试验还采用不同的密度测量方法测量成型后试件的毛体积密度,探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沥青混合料体积特征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GB4与SAC25两种沥青混合料由于粗细集料含量的差异,具有迥异的压实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方法、毛体积密度的测量方法和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体积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具有省时、省力、速度快的特点,能够及时指导路基施工,提高施工质量。体积小检测路基压实度,可减少含水量、干密度击实等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场道道床压实度检测方法在南苏丹朱巴国际机场场道出现偏差的问题,分析其道床填料的组成,发现是由于红土砾料填料中含石率与标准击实试验土样的含石率不一致所造成。结合不同含石率试样的最大干密度试验,分析得知含石率与填料的最大干密度呈线性关系。经过试验论证,采用含石率与标准最大干密度曲线对比法来检测场道道床压实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基本性质出发,对其进行击实试验,并提出了5种试验方案。通过对击实试验结果以及压实特性的分析得出:每个击实功都对应一个最大干密度,且随着击实功的增加,最佳含水量减少,最大干密度增大以及其他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有效确定粗粒土压实参数的方法,针对目前仅采用最大干密度指标定量评价粗粒土压实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确定粗粒填土最大干密度时应考虑干密度离散性和填料非均质性。结合某填方工程,研究了碎石填料的干密度离散性和固体体积率,提出了该填料不同粗料含量的对应最大干密度推荐值和不同压实度对应固体体积率控制指标建议值,验证了考虑干密度的离散性和填料非均质性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水泥稳定碎石通过击实试验很难得到规律良好的击实曲线的缺陷,首先通过标准击实法得出水泥-石屑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根据结合料的击实原理及原材料的本身特性,提出水泥稳定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与室内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理论计算的最佳含水量与振动击实试验结果相比仅差0.1%~0.2%,最大干密度与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接近,并且稍大于振动击实法和现场灌砂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因此按理论计算的最大干密度为标准,在现场实测压实度时就避免了出现超100%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击实试验是路面工程中重要的试验,直接影响底基层和基层压实度的计算。重型击实方法会击碎粗集料,导致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级配有较大偏差,且击实曲线不容易出现峰值。本文采用调整试验过程中的装料方式,降低了粗集料被击碎的程度,击实曲线也更容易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类SMA骨架原理及筛分试验方法,得到通过重型击实、振动压实、现场碾压后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参数及关键筛孔通过率,得到三种压实方式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级配的衰变影响规律:重型击实振动压实碾压成型。室内振动压实得到物理指标指导现场施工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路面雷达在沥青路面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高沥青路面的压实程度是控制其工程质量重要措施之一。利用混合料的介电常数与其组成的固体、液态、气态三相体的介电常数的均方根和体积比的关系,通过常规的室内试验,得到介电常数与沥青路面密度、压实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用路面雷达快速、实时地检测沥青路面的密实程度,从而实现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某高填方工程为背景,对碎石填料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碎石填料的可填性及击实指标。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研究了冲压施工参数与填料压实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与目标压实度对应的施工参数。通过多个试验小区对该施工参数进行可靠性分析,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填料压实效果进行总体评价,证实了施工参数法可有效评价填料的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5.
压实度是规范规定的路基压实标准,而现场施工,受各种条件限制,达不到室内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现以耒宜段施工实际情况,利用最大干密度与含石率的关系,解决了室内试验与现场脱节的难题,使路基的压实度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贾波 《公路与汽运》2012,(2):156-158
结合贵州某高填方机场地基填石置换强夯工艺固体体积率的检测,提出了利用平均表观密度计算固体体积率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该方法及颗粒密度计算法和平均毛体积计算法与压实度的对应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平均表观密度计算固体体积率的方法在该工程中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将冷再生旧沥青路面面层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并通过旋转压实方法和传统重型击实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开展不同水泥用量和压实度下的冷再生水稳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与传统重型击实方法相比,旋转压实法成型的试件强度更高;随着旋转次数的增加,水稳试件的压实度逐渐升高,曲线变化速率由快变慢,当旋转次数大于100次时,其对水稳试件的压实度的影响很小;通过旋转压实成型方法可以成型指定压实度的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当压实度达到98.9%后,其相同水泥用量的试件强度大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规律良好的二次凸形振动击实曲线,减少对击实曲线的补点试验,依托国道110呼和浩特至毕克齐段一级公路的两个路面合同段,采用振动击实仪对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室内振动击实试验,探讨预定的含水率间距对不同水泥剂量下振动击实曲线的影响,并与重型击实曲线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设的振动击实含水率间距与水泥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将直接影响振动击实曲线成形的好坏。当预定的含水率间距为1%时,高水泥剂量(>5%)下的振动击实曲线随含水率增加而逐渐呈现试验点“聚积”现象,而低水泥剂量(≤5%)条件下仍能形成规律良好的振动击实曲线。反之,预定较小的含水率间距(0.5%)时,在合理的水泥剂量条件下,振动击实曲线呈现出规律更良好的二次凸形曲线特征,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通过与重型击实试验的比较,验证振动击实下的水泥稳定碎石的干密度对含水率敏感性更高,并提出水泥稳定碎石室内振动击实曲线绘制的优化方法。该项研究不仅能快速准确地为振动压实下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提供控制指标,而且填补了室内振动击实曲线绘制经验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岩体爆破堆石体颗粒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于均质细粒土,采用干重度归一化指标——压实度评价堆石体压实质量十分困难。固体体积率指标,避免了颗粒材性变化的影响,评价堆石体质量更加稳定,且规律性更好。但是,固体体积率评价标准为定值时,无法考虑试坑堆石体级配特征变化。运用Ziegler提出的最大干密度计算公式,延伸出相对固体体积率,考虑了级配特征对固体体积率的影响。两者相关性研究表明:同一固体体积率,不同试坑料级配差异,导致相对固体体积率相差6%~7%。固体体积率评价堆石体质量虽基本可行,但相对固体体积率则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
薛政群 《公路》1996,(10):31-33
公路土路基压实度验收值是根据其土样击实试验结果确定的。击实试验的频率影响检验结果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宁通高等级公路K37+805 ̄K41+390段施工中路基压实监理中有关资料,讨论确定最少所需击实试验个数及对现场压实度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