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文祥 《专用汽车》2013,(11):46-47
中集车辆(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专用汽车企业,高调亮相2013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中集展出的8款产品,每一款都独具特色,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和称赞。碳纤维厢式车以概念车的身份展出,成为本次车展上最受瞩目的专用汽车之一。多款美国标准的高端专用汽车显示了中集深厚的技术功底。下面就让笔者简单介绍一下这几款特点鲜明的中集专用车。  相似文献   

2.
徐润 《专用汽车》2011,(2):27-29
2010年,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车辆)扩张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3月,新上任的总经理李贵平接手的是一个旗下有24家公司的、全球产能最大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他自感“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专用汽车行业经历近几年的低谷,出现恢复性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专用汽车共计生产了205. 63万辆,比2012年增长了55%。然而,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2014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对复杂的经济发展背景,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如何?与过去相比,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本刊记者就上述问题独家专访了驻马店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华骏)副总经理徐国红。  相似文献   

4.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12,(12):39-41
<正>提起梁山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业内往往想到的是梁山三大家——中集东岳、通亚和华宇。不可否认的是,在已过去的10年间,在以这三大家为首的专用汽车企业的带动下,梁山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三大家作为当地的标杆企业,对梁山专用汽车产业产生的影响较为深远。10年来,梁山的专用汽车产业也悄然发生改变,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品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其产业格局也有所改变,梁山县杨嘉挂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嘉)就是后来居上者的典型代表,该企业已经成为梁山公认的专用汽车代表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车辆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中集集团立足于专用汽车行业的集团式企业。一直以来,中集车辆集团以“为全球市场提供一流陆路运输装备和服务”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经营各类专用汽车的制造与销售服务。自2002年进入专用车行业以来,中集车辆集团的企业规模和主营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05年,  相似文献   

6.
宁文祥 《专用汽车》2012,(11):36-39
<正>在首届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上,各商用车企业都拿出了自己的新品前来参展。作为商用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用汽车在这届展会中也大放异彩。我国最大的专用汽车企业中集车辆占据了21500m的参展面积,带来了目前他们在国内最新的产品。有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之称的随州市组织了21家专用汽车企业前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冷藏运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国内专用汽车企业对于冷藏车产品的关注热点也越来越高。这一点对于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集团中集(车辆)集团来说,同样也不例外。2 0 1 7年7月,中集(车辆)集团成立了Greenbody厢体项目,联合旗下的企业共同开发新一代的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冷藏车项目。如今,项目成果初现,他们将引领未来五年发展的冷藏车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四年前,中集车辆筹建灯塔项目时,并不知道这个颠覆专用汽车行业生产和管理的项目进展会如此迅速:2014年灯塔项目、筹建,2016年7月第一座灯塔工厂就在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建成。仅仅过了两年,第二座灯塔工厂在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投入使用。用生产汽车的方式制造半挂车,生产方式逐步走向柔性化和数字化,让中集车辆的技术保持了全球领先地位。作为中集车辆灯塔项目的核心中枢,技术总监办公室团队参  相似文献   

9.
左伏桃 《专用汽车》2011,(10):52-53
9月2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一行来到湖南长沙,对我国专用汽车领域的两家优秀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进行走访。这是继2008年走访中集车辆集团和永强汽车后,赵航第二次率团考察专用汽车企业。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排名靠前,近几年  相似文献   

10.
《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汽车整车(底盘)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和专用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管理,首先在自卸车试行。  相似文献   

11.
发现不足 与我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相同,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虽然随州公告内专用汽车企业有16家,产业集中度比较高,但是大部分单个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与中集车辆集团等专用汽车企业相比较,只能算是“小兄弟”。企业规模小的直接后果就是产业资源过于分散,造成资源浪费;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企业积累少,个头难以长大,直接导致研发不足,资金紧张,不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的改造与优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这次合作,行业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无论是对中集车辆还是对解放公司,都存在很大风险.对此,中集车辆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三强表示: "这次合作肯定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对双方来说风险都不大.对解放来说,J6水泥搅拌车底盘只是其诸多底盘产品中一个,风险不大;对中集车辆来说,水泥搅拌车也只是几十个专用汽车产品中的一个,风险也不大.再说,我们的合作期限是一年,这给双方调整留下了足够时间和空间来修正."  相似文献   

13.
谁是主体?     
最近,底盘生产企业与专用车企业围绕"谁是主体"的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争论的起因是6月18日工信部出台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人管理规则>,<规则>第四条指出:国家鼓励并逐步推行汽车整车(含底盘)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和专用汽车产品实施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4.
政策与法规     
正工信部发布《罐式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2014年5月23日,为提高罐式运输车辆(以下简称罐式车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全面加强罐式车辆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承压罐式车辆和常压危险品罐式车辆的管理,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拟对《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  相似文献   

15.
正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车辆)是全球最大的半挂车生产企业和上市公司。日前,中集车辆CEO兼总裁,同时兼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理事长的李贵平,在2019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对行业提出了一系列警示语(如:专用车企业不要介入商用车底盘、新能源汽车底盘或整车的生产,等),并在2019中国国际商用车  相似文献   

16.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15,(11):44-48
11月11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5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武汉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常态新机遇"。据悉,来自国家工信部、交通部、国家信息中心等国家部委的领导,以及东风汽车、IVECO、江淮汽车、中集车辆等车企负责人出席了论坛,主机厂、专用汽车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等领域近400人参加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冷链运输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冷藏车毫无疑问成为了当前专用汽车行业中热点的车型之一。作为世界最大的专用汽车集团,中集车辆集团当然不会放过这一市场机遇。中集车辆(集团)一直都将冷藏装备制造的设计升级作为集团的重点发展,在2017年中集车辆(集团)花大力气重点打造Reefer1.5项目。12月8日,中集车辆集团金牌厢体的交厢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五辆全新的金牌厢体产品正式交付客户,意味着中集车辆集团Reefer1.5项目的金牌厢体产品和Greenbody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化其实是一条较难走的路,但是中国企业必须走全球化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卓越的企业。中集车辆总经理李贵平提出,没有梦想的企业,成就不了卓越的企业,只要有了梦想,才能不断追求,也才有可能超越自我。中集车辆的全球化道路中集车辆做专用汽车已有10年的时间,今年正好是第10个年头,同时今年也是中集集团的30周年庆典之际。从2002年开始,中集车辆开始进行全球化运作,由于是集装箱起家,总裁麦伯良在当年就深切地感受到国外的道路运输车辆跟中国的截然不同,中集车辆由此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2011年中集在全球的销售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中置轴轿运车销售的黄金时期,各大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批量签单,他们在分享市场喜悦的同时,也展现出自己的产品实力。近日,位处山东梁山的中集东岳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东岳)批量交付24列中置轴轿运车。负责接车的李队长告诉记者,"我们公司运营线路往返于陕西和新疆之间,要经历高寒、崎岖的魔鬼路线,这对车辆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中集东岳合作之后,我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9月16—17日,应梁山县委县政府和梁山车展组委会的邀请,6家外企(驻中国/亚太机构)代表10余人来到梁山,先后参观了2018年第14届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展览会和梁山当地几家著名的半挂车及专用汽车生产企业(中集东岳、盛润汽车、杨嘉汽车等),并与梁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当地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