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新街~河口高速公路沿线的次生裸露边坡自然恢复植被的调查,共发现植物41种、23科。自然恢复2年的边坡为红藤 葛藤 狗牙根植被群落,自然恢复20年的边坡为粽叶芦 马鹿草 山蚂蝗植被群落,自然恢复40年的边坡为滇桐 银合欢 荩草植被群落。通过对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新街~河口高速公路沿线次生裸露坡面随着自然恢复时间的增加,其物种丰富度和乔木优势度不断增加,占优势群落的均匀度也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孔亚平  陈济丁  辛有俊 《公路》2008,(3):179-184
植被是维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根据多年来观测调查资料,分析了青藏公路沿线植被的种类、类型及其特征,提出青藏公路沿线最普遍的三类植被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原沼泽群落,沿线植被生存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通过样方数据揭示:除取土坑外,公路建设对植被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公路界外50 m;受公路建设的干扰,公路两侧草原植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明显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选择延庆县9条山区公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共作样方90个。分析了延庆县山区公路沿线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计测了各路段不同层次上和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Si mpson指数、Pielou指数。结果显示:组成延庆县山区公路沿线植被的植物种类有155种,隶属61科,其中延庆本地有104种,占总数的67.10%;乡土植物按类型划分有乔木21种,灌木27种,草本植物107种。延庆山区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结构以草地类型、灌草类型、灌丛类型为主。各路段群落垂直结构上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但均以草本植物层多样性指数最高。栾赤路、松闫路、昌赤路沿线植物群落总体多样性较高。松闫路、栾赤路和玉海路沿线植物群落总的均匀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路侧生物多样性特征受其背景环境条件与公路建设运营的综合影响,对其研究可为公路建设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为了研究沟谷地形条件下路侧生物多样性的特征,选择了G214线德钦段公路穿越沟谷地形路段,在不同坡面进行植被样方调查,研究不同坡向植物多样性特征;并通过沿公路等距设置样地观测沟谷与非沟谷地带的鸟类多样性特征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沟谷西南向坡(SW)、东北向坡(NE)及北向坡(N)物种总数、小区平均物种数、木本Shannon-wieners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大于西北向坡(NW)与南向坡(S);南向坡草本多样性指数小于其他坡向;S-SW、SW-NE、SW-NW Jaccard指数值低于0.15,NE-N Jaccard指数值小于0.4,沟谷地带坡向间木本与草本层α多样性差异大,并有着相对较高的β多样性;沟谷地形下鸟类种数、鸟类平均数量均高于非沟谷地形条件.调查结果初步揭示了沟谷是植物多样性丰富且富于变化之处,也是动物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之处.建议在这些路段加强公路桥梁与动物通道、植被生境连通性的协同建设,以缓解公路建设对景观的切割阻断效应.  相似文献   

5.
山区公路边坡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公路边坡不同生态恢复模式的恢复效果,对北京市延庆县境内的栾赤公路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质的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恢复模式下乔木层群落结构要明显优于自然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下灌木层、草本植物层的物种数量、多样性指数略优于人工恢复模式,而植被盖度小于人工恢复模式;人工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状况优于自然恢复模式.在尊重自然生态演替规律的前提下,对公路边坡进行合理的植物种植将有利于边坡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公路边缘效应与植被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是一个人工干扰廊道,其边坡的植被受其影响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但与其他区域的边缘效应不同,它的植物物种并不是最丰富的区域,相反受公路小气候条件影响,其风速大、污染重、温度高,而且N元素可以得到不断的补充,这与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的边缘效应明显不同,本研究仔细调查了多条不同路龄的公路边坡植被,分析公路边坡边缘植被的特点,为将来进行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鲁中山区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的自然恢复效果,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和植被恢复设计提供参考,调查了鲁中山区的6条省道和2条国道,得到了边坡的岩石类别、风化程度,以及边坡的建设年限、坡度、坡高和边坡植被的覆盖度与优势物种,并简要分析了植被自然恢复的原因。初步结果显示:(1)花岗岩、闪长岩边坡的植被自然恢复效果远好于石灰岩边坡;(2)黄背草、荩草等为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的优势物种,而荆条、酸枣等为石灰岩边坡的优势物种。建议:(1)对稳定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宜采用不妨碍植被生长的防护型式,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2)对石灰岩边坡,宜采用岩石裸露处理,并穴栽灌木进行美化;(3)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充裕不应成为随意扩大边坡工程防护的理由,将边坡植被自然恢复的理念应用到高速公路边坡设计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公路建设对生物生物多样性有许多影响,其中加剧生物入侵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野外的样方调查,对收集到的样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怒江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基本情况、分布格局、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和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关系,得出了入侵种分布和格局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典型样地法对云南武昆高速公路象鼻岭隧道洞身地表区的优势自然植被进行重要值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探究隧道建设活动对植被群落动态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隧道建设中人为活动及临时工程修建等对隧道上方植被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阳生物种和入侵物种的重要值增大,群落各层的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且影响程度与植被质量和干扰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汝城至郴州拟建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和监测.采用了单项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并以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上限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值为评价标准,分别对所涉及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r、Pb和Cd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项污染指数法中,80%样点的Pb污染为轻度污染,其余样点均为非污染;在3种污染方法监测中,各个采样点均未产生Cr和Cd污染.为今后进行高速公路沿线可能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提供了前期资料和对比信息.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石质边坡不同受光面土壤与植被恢复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处山东省中部半干旱区的京沪高速公路(G2)济南至莱芜段高速公路部分路堑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护坡试验工程为例,观测不同受光面边坡(阴、阳坡面)的土壤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硬度等重要指标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土壤硬度大于阴坡、水分含量又低于阴坡;土壤硬度、水分含量等又成为了石质边坡植被恢复与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应选择耐旱、抗贫瘠的适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植被;从植物的丰富度来看,阴阳坡的土壤水分从下往上逐渐减少,低坡高区域比高坡高区域的减少速度快,阴坡比阳坡的植物种类丰富。  相似文献   

12.
为查清河南省高速公路沿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以及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对护坡植被的影响程度,采用植物群落野外调查方法对河南省高速公路典型边坡植被进行了统计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路段共有植物60种,隶属于25科,55属.其中本地入侵植物30种、外来入侵植物12种,入侵途径主要包括人为有意引入、人类活动无意引入和自然侵入;据建立的河南省高速公路外来入侵植物危害风险评价指标分析:在12种外来入侵植物中,其中有4种属于高风险危害植物,5种属于中风险危害植物,3种尚未构成危害.因此,应该密切关注高速公路沿线外来植物入侵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姜宏维  张艳红 《公路》2024,(3):372-378
基于GF-1遥感卫星影像,采用光谱锐化方法及灰度直方图进行图像融合与镶嵌,选用生境质量指数和植被覆盖度指数作为生境质量变化的指示因子,定量研究苏化高速公路2018年~2020年土地覆盖和植被NDVI数据。结果表明:(1)GS变换融合方法和灰度直方图法可较好地处理图像数据;(2)2018年~2020年苏化高速公路12个重要工点中,土地利用类型的明显变化主要发生在2019年,7个工点生境质量指数有所减小,施工在原有的建设用地基础上扩大了面积,草地占比大的工点生境指数可达到95.64,耕地占比大的弃土场工点生境指数可低至43.62。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未防护的岩质路堑公路边坡,选取了岩性、结构与构造、建成年代、坡度、周围环境等基本相同的路段,对自然恢复植被的盖度、地上生物量、高度、物种在阴坡、阳坡及上坡、中坡、下坡空间的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公路边坡自然恢复的植被的盖度、物种类型、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在阴阳坡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阳坡盖度57.2%、生物量212.1g·m-2、物种数量为15,阴坡盖度80.0%、生物量534.8g·m-2、物种数量为20,阴坡明显大于阳坡;植被的盖度、物种类型、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在不同坡位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现为上坡盖度65.0%、生物量264.3g·m-2、物种数量为6.3,中坡盖度72.5%、生物量507.0g·m-2、物种数量6.3,下坡盖度68.3%、生物量372.7g·m-2、物种数量7.2,不同坡位之间的植被自然恢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漳黄旅游公路绿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志  潘远智 《公路》2006,(11):194-197
根据四川省黄龙风景区的高海拔气候特点,探讨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植物配植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道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影响;提出在高海拔地区如何对不同坡度和地质条件的边坡进行绿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植物配植模式,同时对植被恢复和沿线景观的协调性做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6.
绿化植物的选择是植被护坡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通过调查横穿门头沟区的109国道沿线边坡自然状况和植被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适合门头沟区自然气候条件的植物选择指标体系,从防护性、抗逆性和景观性方面,对沿线调查植物种进行综合评价,选出了综合特性优良的19种草本和10种灌木,为沿线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预定研究方案,综合采用文献收集与整理、野外生态学调查、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郎川公路花湖段沿线区域的植物物种分布、主要植物群落的分布、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生物量等进行调查,分析公路建设对高寒草地和湿地植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沿江公路及多条翻山公路沿线进行植物群落结构和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分布调查。通过分析紫茎泽兰重要值与样方地理坐标、公路特征及植物群落结构属性之间的关系,定量推断紫茎泽兰扩散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紫茎泽兰广泛分布于怒江流域福贡县城以南、澜沧江流域维西县维登乡以南,未见于境内金沙江流域,其地理分布受到纬度和海拔的限制,北界和上限分别在27.72。N和海拔2546m,但在分布范围内,紫茎泽兰的群落优势度并未反映显著的海拔或纬度梯度格局。紫茎泽兰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负相关,且随着到公路距离的增加,紫茎泽兰的群落重要值显著下降,反映群落结构对紫茎泽兰的入侵具有显著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公路相关的生境干扰促进了紫茎泽兰在三江并流地区的入侵,而气候阈值和群落结构的抗性是限制其分布边界和种群多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公路廊道效应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王轩雅 《公路》2012,(1):187-191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公路廊道效应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公路是一个干扰廊道,其具有廊道的所有特质,但公路廊道具有很多自身特点.其对生态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重点分析其通道作用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影响、通道连通性增加以及作为某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庇护所;也分析其作为一个屏障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在公路廊道作用下,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该文对拟建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沿线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设19个剖面,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度、根系分布情况、养分状况、pH值及金属元素等,以期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