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4,(30):16-19
日本汽车化工(用品)工业会最近发表了《汽车化工制造业现有关方面调查报告》。该调查项目始于1983年,本次调查为第19次,调查对象为该工业会的79家公司,以及58家回收企业。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近5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以平均24.5%的速度高速增长,预计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将突破500万辆,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900多万辆,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也必将成为一个庞大的“黄金”市场。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大国,汽车市场包括其后市场在内发育相当成熟。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是日本著名的市场资讯机构,下文“日本汽车后市场行业动向调查”对所谓后市场,包括二手车、汽车拍卖、汽车租赁、汽车配件和用品、汽车整备业(维修业及维修设备)、汽车服务业及基础设施(金融保险、加油站、停车场)等内容,作了半年的市场调查(2006年10月~2007年3月)后汇集而成的。该文的内容模式及介绍的日本后市场规模,对我国国内汽车后市场调查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日本汽车售后市场由73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予以支撑,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 售后市场零部件大致上可分为“调换部件(ReplacementParts)”、“维修部件(RepairParts)”、“机油与化工用品(Oil & Chemical)”、“汽车用品”几类。以下分别介绍各类零部件  相似文献   

5.
《中华汽摩配》2005,(3):14-16
一.2004年汽车市场发生新的变化以后。中期预测也将发生改变 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井喷”之后,许多机构对中国汽车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如2010年将超过1000万辆,2020年将接近2000万辆。2004年,国内汽车市场增长速度陡降,从2003年的36%下降到16%左右。许多人认为这个变化是短期的现象,很快就会过去.中国汽车市场还会以较高的速度扩张。但是如果我们分析2004年汽车市场变化的原因,就会看出中国汽车市场在增长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02年“井喷”、2003年高歌猛进之后,忽然打了个“结”,一下子跌入冰点。连续半年多的市场低迷,车价的一落再落,最终几乎摧毁了汽车市场的信心,这让汽车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神经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2004年汽车市场的持续低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7.
据海关统计,2004年前5个月,进口汽车(包括成套散件)77863辆,比2003年同期增长7.5%,进口金额为24.3亿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23.2%。但是从进口走势看,汽车进口量呈逐月下降趋势,2月进口量为1.8万辆,5月进口量只有1.3万辆。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每年都以10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由于汽车配件寿命及驾驶员操作保养原因,从今年起汽车故障诊断排除需求量将大幅上扬,汽车检测维修显现出蕴藏的市场价值。”近日在深召开的汽车后端市场研讨会上,这种判断成为专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4,(25):18-22
随着国家对汽车行业准入限制的放宽,原本国有企业一统江山的国内汽车行业开始陆续出现民营企业的“陌生面孔”。民营汽车企业的出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鲶鱼效应”的显现推动了中国汽车工业更快发展。2002~2003年汽车行业的“井喷”行情及国内汽车行业“暴利”的诱惑,更是吸引了大批民营企业“前仆后继”、“纷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全球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家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形成了全面竞争的市场格局。国内三大汽车集团分别与至少两个国际汽车巨头牵手建立了合资企业,广汽、长安、北汽也有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形成六大汽车集团的大的分布战略。而相关的汽车服务业状况如何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里,深入了解其模式和现状吧。  相似文献   

11.
第一印象 我从事汽车后市场的相关工作多年,具体来讲,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在美国汽车后市场事故车部件的领域任职.我的工作经历让我对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行业充满了兴趣,据我所知,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供应渠道与美国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已经非常普及。在全球汽车市场,有70%的汽车是通过贷款方式销售的。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贷款买车的比例已高达60%-85%,而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5%、随着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我国车市呈现出一片繁荣。2003年轿车产量超过200万辆;2004年轿车产销量仍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汽车消费信贷的实施对汽车市场的发展的确起着推波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开拓亚洲汽车市场,扩大汽车产品出口,由国内19个单位23人组成的亚洲汽车市场及贸易考察团于2004年8月3日-23日对印度、缅甸、菲律宾和印尼四国的汽车市场进行了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当地汽车行业现状、发展、产业政策、整车及零部件进出口的有关规定、税收管理、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等的了解,对今后我国汽车产品进入上述市场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式爆发和2003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四五六月份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上海通用猝然出手,首先挑起降价之战,紧接着,一汽一大众和上海大众也一反常态,联手全线降价。2004年过半,车市仿佛进入了更加让人迷惘的阶段。这次打响的“价格战”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今年车市还会继续高速发展吗?记者约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副部长且小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汽摩配》2005,(11):31-33
回顾刚刚过去的2004年,中国汽车用品行业给所有人一个惊喜,在整车销售速度放缓的情势下,汽车用品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增长速度一日千下里,成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据统计,我国2004年汽车销僻达到500多万辆,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04,(5):72-75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4年3月15日正式发布,200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首次实施召回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发布,以下是《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附件: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以国产轿车2002年和2003年销售的高速增长为基准,如果用轿车制造企业2004年的预期销售目标为尺度,比照和衡量2004年上半年的轿车市场销售形势,过惯了好日子的汽车产销企业普遍深切地尝到了2004年汽车市场形势严峻的苦涩、感到了日子不好过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由于年初对市场判断不准确,几乎所有厂家都出现了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等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005年汽车市场究竟如何?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依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六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美国能源部最近公布了2007年度节油汽车指南,日本车表现优异,在最节油汽车排行榜12个车型中占据了7个。其中,丰田和本田汽车分列第一和第二。  相似文献   

20.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4,(25):15-15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信息显示,2004年下半年第1个月——7月份我国汽车市场继续呈现下探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