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隆武 《路基工程》2015,(1):177-180
以南宁地铁一号线某车站为工程依托,运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体工程主体部分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了地铁车站基坑在不同工况下地下连续墙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了解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施工阶段的力学规律,以长春地铁2号线捷达大路站装配式车站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预制装配式地下车站结构的施工全过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顶部回填和水位恢复2个阶段对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 2)丝杠设置、混凝土分层回填等特殊施工节点对拼装成环和侧壁回填阶段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有较大影响; 3)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上海轨道交通以地下线路、明挖车站居多,对造价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既为建设前期选取估算指标提供依据,也为后阶段投资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将车站土建工程分为主体围护、主体结构和附属工程三个部分,分别分析其造价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结合上海轨交某线路地下明挖车站土建工程的造价指标,采用技术经济对比和数据统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上海轨道交通的造价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下车站建设是地下轨道交通网建设、运营的关键环节。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地下车站施工,在保障社会交通前提下顺利实施地下车站主体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以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凤凰池站、金牛山站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施工难点分析及工艺比选,选择采取半盖挖顺作法。介绍了不同盖板设置形式下地下车站主体施工技术、施工场地布置及交通组织。该工程在保障社会交通的前提下顺利地实施了地下车站主体建设,可为后期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上海轨道交通11、13号线隆德路站换乘段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德路站是上海轨道交通11、13号线的换乘车站。它由两线车站、控制中心、地下变电站、附属结构等多部分组成,结构较为复杂。该文介绍了隆德路车站换乘段节点结构设计。换乘段为地下四层结构,施工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换乘段地下二层以上设采光中庭,顶板、下一层板开圆形大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采用空间整体分析,计算模型与实际工况相吻合,计算结果合理,以期为其它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尚无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分幅施工的先例,也没有此种情况下明确的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采取主体结构分幅施工,通过调研相关规范与文献,制定该地下车站不均匀沉降控制标准。采用FLAC3D软件,分析不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和考虑结构顶部回填土2类共7种工况下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潜势及车站结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兰州中川机场地下车站变形潜势可分为安全、单指标预警、双指标预警、临界(一指标达到即可)、超限(一指标达到即可)等5个级别;对不均匀沉降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和长期均有利。对结构受力而言,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在施工期有利,但对长期受力不利,推荐采用不设后浇带左右半幅施工方案;砂质黄土条件下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不同施工工况变形潜势差异明显,左右半幅2种工况分别出现双指标预警和单指标预警的变形潜势等级。  相似文献   

7.
对深基坑开挖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时,提出了将WBS-RBS法与G1法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模型,并以南宁金凯路地铁车站为例,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出的风险值从而确定施工单元风险等级。计算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A2,基坑开挖A3,主体结构施工A5均为Ⅲ级风险。该模型无需构造判断矩阵,避免了一致性检验不一致的发生,提高了结果准确度,可供类似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200-202,208,M0021,M0022
详细阐述了上海市杨浦区民星南排水系统工程中主体泵站地下连续墙基坑设计,介绍了异形平面地下连续墙布置、钢筋混凝土支护结构与泵房主体结构一体化设计,采用启明星软件对地下连续墙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深基坑的变形进行了验算、对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设计的基坑安全可靠,施工对周边影响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深基坑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变形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师  潘隆武 《中外公路》2011,31(5):189-192
地下连续墙是软土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的主要围护结构,结合实际工程的观测结果与采用MIDAS/GT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形规律,结果显示:实际位移趋势总体是开挖越深,侧向位移越大,最大位移位于开挖面处;另外分析了龙门吊集中力荷载对连续墙变形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后的支撑位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发达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率越来越高。大型地下空间集管廊,商业,环路,匝道,快速路,地铁区间为一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系统。以南京某新区地下空间为例,浅析大型地下空间结构设计方法,利用robot以及yjk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分析了温度应力计算结果,以及用三维计算验算了二维robot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唐鹏  王海龙  黄旭 《隧道建设》2011,(Z2):223-228
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冉家坝车站开挖深度约41 m,主体全长227.4 m,宽29.46 m,为地下5层局部6层岛式明挖车站。车站设计工程量大,施工风险高,质量要求高。以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为依托,以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冉家坝车站主体结构高大模板施工为例,通过研究地铁车站结构成型施工主要特征及施工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施工方案及技术解决措施,确保了车站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结合无锡地区某环形支撑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测数据,分析了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规律,并推荐了无锡地区环形支撑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合理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支撑内力的监测值与计算值,验证了环形支撑的较好整体稳定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隧道与地下空间抗震防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林德 《隧道建设》2013,33(9):707-714
自阪神地震后,地下空间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历次地震中地下工程震害情况的介绍,总结各类地下结构震害的特点; 结合上海地铁某车站方案设计的计算结果,分析地下连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及其抗震设计要点; 介绍设计中常用的几种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提出根据地下建筑使用功能和重要性的差异确定其抗震设防目标的理念,并对地下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现正在建设的Changi机场车站,因其一些显著的特点,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新加坡MRT(大众捷运)的其他车站。在车站的两端均建设大型玻璃门厅,以让自然光进入站台,在车站区域,地下混凝土箱体不设结构顶板。箱体内部,用钢管装配的、主跨为150m的人行桥延伸至公共站台的长度,要求26m宽的站台不设支柱。在车站下方,正在设置一条未来的行李输送通道,以便可在车站站台上设置机场登记设施。这些特点要求有一些特别的结构解决方案。本论文介绍了这些方案。  相似文献   

15.
许微微 《路基工程》2017,(1):179-183
伴随着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工程侧穿和下穿既有地下建(构)筑物的问题涌现,处理这类问题的措施就变得复杂,尤其下穿变得更加麻烦。当地下车站上方的建(构)筑物无法拆除时,车站下穿则变得更为困难。以某地铁车站暗挖法下穿地下人防商场工程为例,介绍了暗挖车站下穿上方既有建筑物的设计重难点,探讨了该下穿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处理对策,解决了此类工程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影响下车站和隧道连接节点的变形特性,保护地铁线路运营的整体安全,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展开研究。根据上海地区深基坑与地铁车站共用地下连续墙工程实例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开挖施工过程中车站与地铁盾构隧道的竖向位移分布特征,并采用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共用地下连续墙深基坑开挖深度、相对位置对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的影响,探讨了车站与隧道节点的曲率半径、相对弯曲的发展变化规律,并判断其安全状态。测试结果与数值分析均表明,车站与隧道节点变形比隧道最大沉降处更加不利;节点的曲率半径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对弯曲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基坑与车站完全共用地下连续墙或远离隧道时,节点处的曲率半径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7.
天津津滨轻轨SZN标大直沽西路车站主体结构工程近日顺利封顶。这个将与规划地铁5号线换乘的车站,主体结构设计采用了2898t钢筋,全部工程完工后,将成为天津市一条重要的地下交通通道。  相似文献   

18.
忠县长江大桥主桥结构动力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忠县长江公路大桥主桥结构动力特性计算过程中,把加劲梁分别离散为空间桁架模型和“鱼骨式”模型,并对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姚显贵 《隧道建设》2014,34(9):880-886
用明挖法施工的地铁车站的下列部位存在自然形成的围合空间及剩余空间:1)车站小端的附属与主体之间;2)中间站设置的配线上方的剩余空间;3)换乘站设置联络线时,联络线与车站之间的围合空间;4)地下深埋车站的地下一、二层的剩余空间。目前,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均较高,应对上述围合空间进行合理利用:1)作为设备用房或备用房间,减小车站投资;2)进行适度商业开发,作为地铁运营的补贴。如果不利用这些空间,对相应空间进行空置或回填,将会:1)形成永久的死空间;2)可能增加车站的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和土方回填等土建费用;3)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若不与车站同期开发,后期再想改造非常困难。本文通过对围合空间利用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表明利用围合空间及剩余空间具备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地下连续墙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建峰 《隧道建设》2005,25(1):27-30
结合广州某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实例,介绍了连续墙运用增量法原理,按弹性地基梁杆系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分析的设计方法及在岩层中水土压力采用合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