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倩 《交通标准化》2009,(21):52-54
在居民出行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引入时间价值概念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及常规交通客流分担率的非集计预测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标定,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突发状况下为了快速、安全的疏散轨道交通车站中的客流,将车站抽象成网络图,确定网络图中节点与边的设施,以及各设施的实际疏散能力,基于最短路径优先饱和疏散的思想,设计有效疏散路径算法,并且通过不断调整更新来确定每条路径的实际疏散人数,从而得到最优疏散路径方案。最后以南京市珠江路地铁站为例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客流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主流预测模型理论及影响预测精度的原因,对城市的客流预测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环线在轨道交通网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通过对比分析北京市、上海市轨道交通环线与非环线路的客流特征,总结出环线具有可达性较强、客运量高、断面客流量波动性较小、平均运距较短、换乘量较大等特征。其次,分析北京市第二条环线成环前后轨道交通线路客流特征变化、外环线路开通对内环线路的影响以及环线对于放射线路的分流作用,总结双环结构中内外环之间的关系及对放射线路的影响。最后,从轨道交通环线在线网中的功能、位置选择和建设时机等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内容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观点、年限和范围。从线路客流、车站乘降客流、OD客流、换乘车站客流、车站出入口分向客流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及其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的作用。探讨了客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包括线网总量控制、线路量级分析、敏感性分析和设计应用4个方面。最后,总结了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在未来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分析轨道交通对居民的服务能力时,常常缺少量化指标,面临数据不足或精度低、城市间横向比较能力弱等问题.从通勤视角出发,基于互联网通勤数据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选择轨道交通覆盖人口比例作为指标,通勤椭圆作为城市形态可视化方法,研究轨道交通与职住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轨道交通覆盖通勤人口比例的含义和实际应用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与轨道交通客运强度的关系,总结了所反映的轨道交通车站周边职住特征、轨道交通建设边际效应以及对通勤空间范围和公共交通通勤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根据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特点,以静态非平衡分配模型中的最短路径分配为理论基础,实现历史客流在断面上的分配,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断面客流。然后通过大量BP神经网络建模试验,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问题,建立了合理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13号线西直门站至2号线西直门站的换乘断面客流进行预测,并与最小二乘拟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合理的客流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2007,5(3):92-93
轨道交通线路运量等级分类有高也有低,为什么大多城市都选择大运量的地铁系统,很少选择中运量的轻轨系统?是地方政府贪求高标准?是模型师预测有偏差?是规划师投其所好?还是国内中运量系统制造技术不成熟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四阶段”法预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理论模型与方法,并着重论述在混合交通状态下客流分配的平衡模型,提出了以广义出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分层预测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精细化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故障对乘客出行的影响,对等车、上车和下车过程的客流与列车交互状态进行抽象,建立了站台等待乘客、车内乘客等客流分布数据的计算方法,设计了动态客流仿真算法及乘客服务水平评估指标. 以实际线路为背景,以正常运营场景为参照,计算和评估了故障场景下的客流时空分布,分析了乘客等待时间对列车和站台上客流分布及出行时间的影响. 算例结果表明:具体故障下乘客多等待能通过避免离开而减少部分出行时间,但与正常场景相比,列车满载率高、站台人数多的现象增多;最大等待时间15 min与9 min相比,离开人数减少77.0%,带惩罚的总旅行时间降低超过10.0%,留乘发生率一样,但最大留乘人数增加94.1%,最大等待人数增加29.6%.   相似文献   

11.
交通系统布局以空间布局以及内在的空间组织为基础,空间组织思维始终是交通系统规划布局的核心。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乃至大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重点已逐步转移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然而,在重视轨道交通自身网络化布局、以轨道交通为骨架的交通系统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机械式、偏重形态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思维,忽视、弱化了轨道交通布局对空间组织效能的提升作用。通过揭示现实存在的轨道交通线网与空间组织脱节的问题,基于交通与空间协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应把握的空间组织思维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12.
边经卫 《城市交通》2009,7(5):40-44
从土地使用功能、开发强度、沿线土地价值、城市用地布局及地区经济活力5个方面阐述了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发展轴形成、带动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区发展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轨道交通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主要有轴向、组团式、主轴-网络状3种。最后,指出大城市空间形态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的特征,借鉴主轴-网络状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因素辨识模型,本研究整合DEMATEL、ISM、 ANP 三种系统分析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 通系统的典型事故,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取通用典型脆弱性因素;使用DEMATELISM- ANP 方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辨识模型,整合脆弱性因素的特征与脆弱 性因素间的相互影响方向与强度大小,因素的层级结构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的递阶层次网络结构模型;根据递阶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的分析结 果,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脆弱性因素分成驱动、链接、依赖、独立四类脆弱性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该模型切实可行,能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城市群交通需求空间形态的分析,在系统论、慢变量决定论、快慢变量结合论的基础上,采用三视模型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衔接系统的布局结构、管理控制、衔接功能与三视模型的结构模型、控制模型、功能模型非常契合,衔接系统三视模型分析方法为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问题进行衔接规划、运营协调、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急救援站选址以及应急救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从最短救援距离、城市地价、救援工具分区限速、救援时间、基于实际运营情况的特殊站点和中心度关系网络的特殊站点等角度,确立供需可达矩阵,建立以救援时间代价以及建设费用之和为最小的应急站选址模型。在救援资源数量确定的情况下,建立关于应急站的资源收益函数,同时根据资源分配 过程具有马尔可夫性,以期望收益值最大为目标确定资源最优配置模型,并运用动态规划逆序法进行求解。最后,以规划中的成都地铁网为例,将其15 个站点作为应急站,计算其需要分配的应急资源数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所建选址和资源配置模型所得结果满足实际运营要求,因而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交路方案的列车运行区段和折返车站,结合运输组织实践经验,以列车交路决定的输送能力与客流需求量空间分布的最佳匹配为原则,以快速车底周转和换乘客流最少为目标,综合考虑站线运输能力的条件限制、运输组织需求以及乘客便利性,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交路的多目标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分别对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进行了简化处理,可以通过优化软件编程求解.以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远期运营方案为例,对不同交路上限数目,在2 s内计算出4种可选交路方案,为运营部门选择最终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й����ͨ�볣�湫��֮����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中的逐步发展,轨道交通势必与常规公交之间发生客流竞争。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吸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确定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争夺区域。利用Logit模型,用相对比较容易量化的广义费用函数来代替模型中效用函数,从而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模型,形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分担比例曲线,提供了一种确定两者之间客流分担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发展和规模与城市交通的不断完善、交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特大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基本模式.在特大城市中心区应重点发展地下铁道.在运量达不到地下铁道标准时应发展轻轨交通,而在近郊、卫星城镇和城市带内应尽快发展城市市郊快速铁道.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时空分布特征是网络化协同运输组织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在系统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的基础上,基于Multi-Agent建模技术,构建了网络客流分布动态仿真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乘客的网络出行过程,统计分析得到路网的客流分布特征.该模型既能反映乘客网络出行行为全过程,又能满足大规模路网仿真需求.最后,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仿真系统,通过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实际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客运服务质量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评价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方法是进行乘客满意度测评。借鉴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构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从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安全、服务环境等4个方面确立了指标体系,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通过对某城市地铁的调查,测得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并深入分析了每一指标的影响力。最后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