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汽车错位碰撞事故的仿真再现分析提供理论算法,在分析传统一维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应用局限性.利用经典力学原理,构建了汽车错位碰撞动力学模型与运动轨迹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对象,分别利用上述模型与PC-Crash软件进行案例分析.将二者的再现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与事故现场车辆残留痕迹进行了对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现得到的汽车转动轨迹与现场痕迹一致,模型适用于小偏心错位碰撞的事故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时会涉及到驾乘关系的确定。本案例结合车体的变形痕迹特征、事故现场的轮胎痕迹及其他现场痕迹,运用动力学基本理论再现事故过程,同时结合人体的损伤特征,分析确定事故发生时的事故车驾驶员。此方法将事故过程再现与法医学鉴定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呈现危害性大、碰撞机理复杂、现场痕迹混乱等现实问题,由于事故过程不具有现场复原性,因此,加强面向车辆冲撞行人案件分析和碰撞再现验证平台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开展车辆冲撞行人动力学建模研究,搭建一个与已有行人发射台相匹配的车辆碰撞实验台架,从而对典型车辆和行人模型之间冲撞特性进行研究,并开...  相似文献   

5.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是事故再现分析中必不可少且最具说服力的依据,所以,对事故现场痕迹的发现、测量与提取是极为重要的,痕迹提取的好坏,直接影响事故再现的分析、事故责任的认定乃至整个事故处理工作的质量。然而,交通事故现场均为公共交通场所,都是室外现场,所以在单个事故现场上,往往混杂着与该事故无关的痕迹,如果不剔除这些无关痕迹,就会使事故再现无法完成,责任认定产生错误,甚至令找错当事人冤枉无辜而放纵真正的肇事。  相似文献   

6.
在收集汽车碰撞事故相关典型案例基础上,以事故车辆局部复杂变形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六面体网格生成算法及十节点曲边四面体对事故车辆变形部位变形前后划分网格.针对各网格单元,采用车辆动力学及弹性力学理论建立碰撞力计算模型以及碰撞瞬间速度计算模型.在汽车碰撞事故虚拟再现分析中,通过拟合网格单元以较高的计算精度得到事故发生前汽车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际交通事故为例,阐述了交通事故认定中的事故再现的运算方法。通过对一维碰撞、二维碰撞、碰撞类型分析及碰撞轨迹的分析,准确的对交通事故类型及结果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8.
��ͨ�¹����ˡ��ﳵ�˺����г��׾�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汽车碰撞交通事故抛物体研究进展,包括行人、骑车人和自行车模型。对各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沿进行了论述。本文作者利用PCCrash建立虚拟仿真碰撞试验场,对应不同车辆类型,分别建立了车辆—行人侧面碰撞、后部碰撞,刮擦碰撞和自行车/骑车人仿真抛距模型。传统的抛距模型中,车辆在发生碰撞时通常会采取制动措施,本文对车辆不采取制动的碰撞形式也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建立了车辆行人高速碰撞模型,上述工作对车辆行人事故再现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对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车辆与行人碰撞的特点,利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和软件,建立车辆与行人碰撞的多刚体模型,并对车辆碰撞速度对行人伤害的影响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得出车辆碰撞速度对行人伤害的原因和规律,从而为车辆与行人碰撞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车辆四车轮运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以车辆的侧面碰撞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以 VB6.0开发的车辆碰撞事故再现软件的组成模块和设计思路,以及车辆运动参数计算机迭代优化的方法,并通过一个实际案例,验证了该软件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摄影图像的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交通事故现场的勘测效率和摄影测量技术的使用方便性,在基础矩阵估计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普通数码相机的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重建模型。模型以特征点对应匹配为基础,通过基础矩阵计算和本质矩阵分解,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摄影图像自标定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在无现场标定参考点设置的情况下,用普通数码相机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进行三维重建,三维重建结果与实际三维数据仅相差一个比例因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一人碰撞事故的再现模型,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字化仿真试验,分析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¹�ǰ�յ�ɢ��������ģ���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事故现场遗留散落物对事故再现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干燥沥青路面进行不同车速下的汽车前照灯模拟碰撞试验,应用VC2000PC加速度计实时测量车辆运动参数,通过分析散落物碎片分布场的形态,选择性提取前照灯碎片分布场的特征参数,构建对应事故再现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effective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s for analyzing uncertainty of a reconstructed result in a traffic accident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val traces, three new methods are proposed. The first method is named as sub-interval perturbed method, it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binary interval of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 in an accident with binary interval traces, and it can overcome the interval extension problem well. The second method is based on interval arithmetic and the first method, it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ternary interval of the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result in an accident with ternary interval traces, and the most probable value of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 is a number. The basic idea of the third method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econd method, it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ternary interval of the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result in an accident with mixed interval traces, and the most probable value of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 is an interval. All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and validated by numerical c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methods are feasible and practical. Finally, a true vehicle-motorcycle accident is given, in which the braking distance of vehicle, and the throw distances of driver and motorcycle are all binary interval traces. The accident is reconstructed by the software PC-Crash, and the interval of impact velocity is analyzed. The interval of the velocity is [55.7, 64.3] km/h. This interval result is more objective than a single number.  相似文献   

15.
基于OpenGVS的分布式虚拟汽车驾驶视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汽车虚拟驾驶模拟器视景系统对“沉浸感”、“交互感”的要求,设计了分布式虚拟汽车驾驶视景系统,以Multi Gen Creator为建模软件,OpenGVS为开发平台,解决了分布式实时网络结构、视景模型区域分割、三维图形模型导入、视点动态控制、碰撞检测等关键技术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视景系统能够满足分布式虚拟驾驶模拟系统视景对真实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要求,增强了驾驶视景仿真的沉浸感和交互感.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计算汽车碰撞事故碰撞前车速,基于动量守恒定理的汽车碰撞事故模型,在事故分析中采用反推法求解. 根据事故现场勘查信息,应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碰撞后车速,再将碰撞后车速代入模型计算碰撞前车速. 以实车碰撞试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用模型计算的碰撞前车速存在误差. 为此以实车碰撞试验为对象,根据模型的求解过程和误差的传递过程,研究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成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交通事故分析的准确性. 首先,应用矩阵理论研究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形成原因;其次,应用反推迭代算法建立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和实例应用表明: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碰撞后车速所产生的误差是造成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决定性原因,只需对碰撞后车速误差进行简单的1次处理就能使应用该模型计算碰撞前车速所产生的误差归0.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高速公路车辆追尾和连环追尾等事故,本文研究了车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公路预警与避险模型.本文利用车联网系统,将交通事故快速预报给后方车辆,并实时分析路面车辆信息,帮助后方车辆及时做出合理应急方案和应急措施.试验证明,跟车预警模型能够及时提醒驾驶人员避免追尾,在无法避免正面碰撞时,应急避险模型能够根据路面状况做出有效判断,成功进行避险,避免连环追尾事故发生.公路试验中第3车减少制动距离9.2 m,第4车减少制动距离21.4 m,较大地缩减事故后续车辆行车制动距离,能够在密集的行车路段,有效降低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监测与防撞试验高成本、高危险性以及试验结果难以观察的问题,研究了智能汽车安全距离监测与防撞的虚拟仿真;应用Visual Studio 2015、3Dmax、Unity3D等虚拟仿真技术在虚拟制动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可嵌入多控制模型的自动驾驶汽车行车安全距离监测和防撞虚拟仿真试验,测试了不同制动模型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复杂交通环境中智能车辆的避撞能力,将路径规划、速度规划及跟踪控制整合为一个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一体式车辆避撞轨迹规划和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分析实际交通环境中的避撞场景,将智能车辆的避撞控制问题转化为多约束优化问题;其次, 搭建7DOF(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复合滑移工况的UniTire轮胎模型设计MPC控制器;再次,针对变速控制问题中传统基于时域预测模型的MPC控制方法无法在预测时域中实现车辆空间和位姿约束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空间域预测模型的MPC控制器;最后,基于Matlab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设计了不同避撞场景验证所提方法,并与现有基于恒速假设的一体式避撞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充分发挥车辆的机动性能,解决现有一体式控制方法在 复杂环境中避撞失败的问题,并保证避撞过程稳定和轨迹平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