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城市道路交通数据采集系统检测器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智能运输系统(ITS)被公认为是当前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和提高道路安全的有效手段。利用检测器收集交通数据是ITS的基本功能之一。如何在城市道路网中布设交通检测器是ITS建设时必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网基本路段交通流量的相似性分析,建立了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点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一个算例,详细叙述了建模及求解的全过程。作者希望所述的检测器优化布点方法能为城市ITS建设中的此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DTA的OD估计方法的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论文在探讨了动态交通分配和动态0D估计背景下的交通检测器优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DTA的动态OD估计方法的交通检测器布置原则;从预算,对路网中交通流量信息的覆盖程度,对关键路段的检测、对重复检测器的剔除等方面对路网交通检测方案进行约束,建立了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最后将遗传算法用于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的求解,证明了基于DTA的动态0D估计方法的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模型的有效性。论文方法概念清楚、操作简单,是交通检测器优化布置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数据挖掘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空间配置的4条原则和配置密度优化步骤,提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优化方法.设计6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密度方案作为实例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时间序列指数平滑方法、ARIMA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小时交通量Winters预测模型、ARIMA预测模型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网格搜索技术确定Winters模型参数,设计一种比传统ARIMA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更精确的算法程序,来估计ARIMA模型参数,采用3项误差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效果.根据预测结果及高速公路事件管理交通参数精度要求确定可行方案及最佳方案.实例研究表明,在保证满足ITS 对交通参数精度要求的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降低了交通流信息采集固定型检测器的配置密度及成本.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系统容量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行者出行行为选择为基础,以最大化网络容量为目标,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容量双层规划评估模型。其中下层引入停车路段(搜索停车设施所行驶的路段)和步行路段,把停车设施转化为道路路段,以出行分布、方式分担和均衡配流组合模型来反映出行者出行目的地、出行方式服从多项式Logit和出行路径服从用户均衡原则的出行选择行为;上层以网络储备容量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网络的路段通行能力、外部环境以及服务水平要求等约束条件下的最大流量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有效且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的合理调配对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减小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各站首班车发车时刻差距,研究了多车场、多车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车底调配及路径优化方法,以确定所需车底的出发车场及走行路径.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抽象为有向网络图,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首班车车底调配及路径优化的0-1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车底总空驶距离最小为目标,考虑了车场检修存车能力、折返站折返能力及线路通过能力约束和供需平衡等约束,并利用ILOG CPLEX软件精确求解.不同于传统空车调配模型,该模型可同时获得车底调配方案及车底走行路径.以某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与人工编制的方案相比,构建的模型所生成的车底调配及路径方案使车底总空驶距离减少了28.691 km,距离缩短率达到6.1%.此外,通过分析车场及折返站能力占用发现,车场的出车能力是车底调配的能力瓶颈,而折返能力和车场检修存车能力几乎不影响车底出场路径. 相似文献
7.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在检测参数、数据精度、覆盖范围、采集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分析了固定检测器与移动检测器进行信息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信息融合的总体框架.在分别阐述了基于固定检测器和基于移动检测器的区间平均速度估计方法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区间平均速度进行信息融合.以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为对象,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区间平均速度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单介绍了高速公路常用线圈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以及优缺点,同时展望了未来高速公路车辆检测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已成为最具竞争优势的区域发展模式和空间组合形式。以《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为基础,针对兰州都市圈内的综合交通布局规划,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兰州都市圈发展现状及竞争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兰州都市圈综合交通布局优化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吴中东路的交通拥堵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周边路网现状、交通量需求及交叉口信号配时现状等,理清了道路拥堵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改善方案,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给出了配套交通组织方案,对类似工程改造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的要点分为风险分析、规划目标、风险减缓措施,通过对三者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需要建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积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响应和救援,减少伤亡,减轻事故后果。还需要遵循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和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常州市公民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人行道无障碍通行的设计与管理问题"课题的开展情况。通过缘石坡道及盲道的典型调查资料研究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便推行其实施。 相似文献
17.
普遍的车辆超载等违规现象使高速公路加速进入了大修期或"白加黑"阶段。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方案对业主方的营运服务、收费损失、社会影响,以及对施工方的工期、进度、质量、安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大修工程能够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如何使用有限的传感器而获得最大的事件检测效益的问题,依据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拓扑特点,充分利用匝道以及出入口的重要特性,以常规的最短路径算法为基础研究了一种交通事件传感器的优化布设方法,以高速公路网络行程时间标准差作为优化目标,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前提下,分别布设和优化路段和出入口事件检测器,形成两层结构的事件检测传感器网络体系。并以上海市高速公路网为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合适的优化方法可以确定传感器最佳布设位置和数量,同时结合高效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可以全面提升交通事件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