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障现象一辆2010款捷达轿车(型号为FV7160FG),因前部车身事故救援至维修站进行维修,维修后试车,踩制动踏板发沉,感觉制动踏板行程很小。故障诊断举升车辆试车,发现只有左后轮有制动。拔下与真空助力器连接的真空管,检查发动机怠速工况时真空管接口处有无真空,结果有真空;真空助力器如有漏气,应有气体泄漏发出的异响,而此车制动时无任何异  相似文献   

2.
<正>电动汽车使用驱动电机代替发动机驱动车辆,其制动系统无法像传统内燃机汽车制动系统那样,可以从发动机处获得真空源,从而让真空助力器为驾驶员提供辅助。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电动汽车使用电动真空泵来产生车辆制动时所需的真空,从而达到助力的目的。制动系统真空助力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在汽车制动助力系统中,如果真空助力器不能获得真空或获得的真空不足,将导致制动系统制动效果差,且制动踏板发硬。整车控制器利用真空度传感器采集真空助力器或真空管道中真空压力变化,并作出电动真空泵是否运转的决策,来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足够的助力效果。  相似文献   

3.
真空助力器故障的诊断①检查其密封性。启动发动机,加速到中等转速(1500转/分钟左右)后,将发动机熄火,同时迅速抬起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进气歧管中有较高的真空度。发动机熄火约90秒后,踩下制动踏板,此时,若能听到真空助力器附近有清晰的进气声,抬起制动踏板再踩一下。  相似文献   

4.
自1986年以来,我厂生产的各种汽车所使用的制动总泵都改为双管路制动总泵,并带有真空助力器。这样,既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效率,又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产品质量、安装和用户使用、保养存在问题,使其可靠性较差。下面对可能产生的故障及排除故障的方法,谈一些看法。1.无故障时应具备以下状态。(1)不起动发动机,将制动踏板踩下数次,确认踏板回位正常后,将制动踏板保持在踩下的位置,然后起动发动机,若此时脚踏板力无增加而有踏板自行下落的感觉,则助力器工作正常。(2)起动发动机,运转1~2min后熄火,将制动踏板以…  相似文献   

5.
车型:配置LFV 1.5T发动机。VIN:LSGBC535XGGxxxxxx。行驶里程:52432km。故障现象:客户反映车辆制动无助力,踩制动踏板硬。故障诊断:启动发动机时,踩制动踏板,踏板非常硬,无真空助力。GDS检测相关故障码为PO556制动助力器压力传感器性能,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正>故障现象一辆行驶里程约为4万km的雪佛兰科鲁兹1.6 L AT轿车,车主反映,该车在行车过程中,常需要使用较大的力踩下制动踏板,才能获得良好制动效果。故障诊断此车装配有制动助力器真空助力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真空助力器、制动助力器辅助真空泵及继电器、真空开关、真空管及双单向阀等部件。发动机进气歧管是其主要的真空源,但在某些工况下,如冷起动、大节气门开度和高海拔时,就需要使用制动助力器辅助真空泵以确保车辆有足够的真空供应。真空助力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金 《时代汽车》2023,(8):165-167
真空助力器是汽车制动系统里帮助驾驶员踩刹车的装置,它能让驾驶员踩刹车省力,它非常有用但很多人却对它不了解更不懂怎么检测维修。本文主要介绍汽车真空助力器结构原理,以及对真空助力器的检测,最后还写了真空助力器的常见故障。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让很多人更加了解真空助力器的工作原理,也给维修真空助力器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制动系统的真空助力效果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在汽车制动助力系统中,由于真空助力器不能获得真空或获得的真空不足,将导致制动系统助力效果差。电动真空泵能通过真空度传感器监测助力器内的真空度变化,进而保证驾驶者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足够的助力效果。现代车辆大多采用真空助力器作为制动系统的辅助助力方式;真空助力器通过单向阀与发动机进气歧管相通;当发动机运转时,产生负压,进而在助力器膜片两端形成压力差,从而达到减轻制动踏板操作力的作用,真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制动效果。可见真空度对于制动系统的重要作用。随着发动机排放及用户对于汽车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9.
真空助力系统的检查真空助力系统的检查可分2步进行:先检查密封性,后检查真空助力作用。启动发动机并加速到中等转速(1500转/分钟左右),关闭点火开关,同时迅速抬起加速踏板,使发动机进气管中有较高的真空度;然后使发动机熄火60秒以上,再踩下制动踏板,此时应能在真空助力器附近清晰地听到“呼”的一声进气声,之后抬起制动踏板。  相似文献   

10.
<正>汽车喷烤漆房(以下简称“喷烤漆房”)是车身涂装用的主要设备,既为汽车维修企业涂装修复提供了一个安全、洁净、卫生、高效的作业环境,又兼有涂装材料排放净化功能,在汽车维修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保障汽车维修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推动“绿色维修”和节能环保,交通运输部将《汽车喷烤漆房》(JT/T 324—2008)修订列为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标准计划。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组织行业骨干单位,经过2年多的研究与试验,  相似文献   

11.
电控制动助力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和传统汽车领域,它具有无真空需求、建压响应快和踏板感可调的系统特点,可支持再生制动和线控制动等先进的底盘控制功能。电控制动助力器有两种类型,即串联式和并联式。文章介绍了一种可支持多种类型电控制动助力器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可进行制动助力功能和性能主客观评估、外置式踏板模拟器设计以及制动系统故障诊断的测试,为该新技术产品的系统设计提供了快速的原型开发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 一辆2007款1.8 L自动挡福克斯轿车,行驶里程为8.5万km。驾驶人反映,因发动机进水而对发动机进行过大修,在大修完毕后试车时发现,发动机工作抖动,制动踏板比较硬(感觉没有真空助力)。为此,又更换过真空助力管、4个车轮的制动摩擦块、制动助力器和制动主缸等,但故障依旧无法排除。  相似文献   

13.
3 真空助力器总成 真空助力器总成在制动时提供助力,以减少制动时所需要的踏板力,其结构如图13所示。输入推杆连接在制动踏板上,输出推杆位于制动主缸的主活塞内,控制阀从后壳伸出的地方安装有橡胶保护套。在前壳上有孔,连接到从发动机过来的真空管,在真空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一辆自动挡桑塔纳俊杰轿车在行驶中制动无力、发硬,紧急制动时车辆停不下来,车辆无抱死现象,ABS 也无工作现象,以上故障已经维修过了都无法解决。故障诊断:对车辆进行系统检查,拆检了前后轮制动器, 制动片都很好,对整车制动液也进行了更换,ABS液压泵也与其他同型车辆对换,结果故障依旧。最后对制动真空助力泵进行了仔细地检查,发现外壳有一块凹的地方。车辆制动无力、踏板发硬一般很可能跟真空助力器真空吸力过小有关,于是拔下助力器真空管,发现此车与其他车辆对比明显发动机真空吸力过小。因为此车行驶里程只有34798km,发动机启动正常,怠速平稳,在加速时发动机无异常现象。于是先用发动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先踩离合器踏板后制动踏板。有的人怕制动熄火,养成先踩离合踏板后踩制动踏板习惯.还有的人认为切断动力后制动会更有效,这都是错误的。踩下离合器踏板后。不受驱动力牵制的车轮会增加汽车惯性,同时,行驶的发动机转速迅速降低到怠速。进气管总的真空度降低,真空助力器的辅助力变小。制动效能下降,制动距离会变长。正确做法是应当先踩制动踏板,等车快停下时.再踩下离合器踏板。  相似文献   

16.
汽车液压制动机构是由制动踏板总成、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总成、制动轮缸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其间由制动管路连通。其作用是将驾驶员作用较小的力经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及制动轮缸,放大后传给车轮制动器,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正>奥迪Q7车使用的电控真空制动助力器(图1),除具有通用的性能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电控真空制动助力器受ESP电控系统的控制,可进行主动制动。主动制动就是在遇到颠簸的路面,驾驶人没有踩制动踏板时,ESP电控系统判断此时需要制动并通过电控真空助力器主动"踩"下制动踏板,这种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在不明路况或紧急路况中驾驶的安全性,而一般真空助力器则没有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18.
汽车《真空助力器技术条件》《真空助力器试验方法》等标准于1986年12月5~9日在上海市青浦县通过审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汽车拖拉机工业联营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等43个单位76名专家参加了审定会议。汽车真空助力器是汽车制动系统中一个重要安全部件,能增加汽车行驶中制动的安全可靠性,并且大大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这次审定的《真空助力器技术条件》《真空助力器试验方法》填补了我国汽车真空助力器标准方面的空白。两项标准均由上海汽车制动器厂起草。  相似文献   

19.
一、制动硬而不灵析因故障现象:一辆富康ZX型轿车,行中踩制动踏板时感到发硬,而且制动果差。故障检查:该车制动系为真空助力,踩制动踏板时,由真空助力器利用发机进气歧管中的真空,吸动助力器皮推动主缸进行助力,从而以较小的脚获得较大的制动力。若踩下制动踏板觉费劲,一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助力器、制动总泵、液压管路及车轮制动器等组成。汽车制动时,踩下制动踏板后,推动助力器控制阀推杆向前移动.助力器产生助力作用后推动制动主缸推杆及活塞移动.将踏板力转变为制动油液压力.通过液压管路传至车轮制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