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欣  黄华华  魏友良 《中外公路》2019,39(4):288-293
为了对加筋土挡墙灾后风险进行有效评估,该文提出了AHP-模糊综合评估法。该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相结合,以加筋土挡墙破坏特征为基础,建立了反映加筋土挡墙灾后风险状况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理论构建了多级模糊评估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鉴于传统1~9标度系统的缺陷,该文提出了采用一致性检验效果更好的ln(9e/9)~ln(17e/1)标度系统构造判断矩阵。在得到加筋土挡墙灾后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提出以70分为界,对评估系统进行顺向筛查,核实风险较大的指标。最后通过相关的工程实例,证明了该风险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苏东兰  郭忠印 《公路》2021,(3):220-226
基于灾后路段可通行性、救援时效性及安全性的分析,提出了灾后最优应急救援通道定义。结合历史重大自然灾害救援时间与存活率统计资料,提出了时效性与安全性的最优应急救援通道评价原则,建立了包括路径行驶时间与行车风险的最优应急救援通道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0~1变化后,构建了应急救援通道的目标函数。按照灾后道路破坏导致的路网交通功能受损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常运营状态及破坏状态,其中针对路网正常运营的状态提出了行程时间最短、行车安全性最高的最优救援通道搜索算法;对交通中断的路网破坏状态,构建了基于路段破坏位置、抢通耗时、抢险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的最优救援通道修复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路段抗灾能力、路网冗余度、优化抢险保通技术力量及机械设备储备,是提高灾后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危险品公路运输事故突发性强,给交通运营安全带来巨大风险.根据危险品公路运输过程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内容,分别梳理了危险品运输事故致灾机理、运输风险评价、运输路径优化、智能应急防控等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做了总结归纳;通过总结相关研究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提出针对运输过程车-路-环协同智能防控的系统架构.随着智慧交通技术不断推广,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智能防控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根据运输过程中的环境、车辆、路况等数据信息融合后进行危险事故状态预判,在事故发生前及时做出预警及主动防控,有效保障运输安全,因此新兴通信技术的应用将全面提升危险品公路运输的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5.12汶川大地震后参与桥梁检测与评估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地震对桥梁产生的破坏特点,并以此为基础,为满足抗震抢险及恢复重建的需要,提出了地震灾后桥梁快速检测的主要内容与实用性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恢复受灾地区的路网畅通,保障人员疏散、应急队伍调配和救灾物资运输等灾后救援工作的尽早展开,针对应急恢复阶段的灾后公路网多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问题展开研究,并“允许安排多个维修队同时对一条受损路段进行修复”,以实现“柔性”修复调度,从而提升最优灾后公路网修复策略的实用性。采用灾后需求点的需求满足率表示路网连通度,并以路网连通度韧性作为灾后公路网修复策略的评价指标,使用Markov决策过程模拟灾后公路网多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的决策过程。然后,基于Q学习与Dijkstra算法设计出适合求解所提问题的改进强化学习算法,解决了灾后公路网多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问题,优化了灾后需求点和物资供应点之间的可达性;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维修队的修复调度和路由的整体性决策,可以得到全局韧性最优的灾后公路网修复策略,并验证了考虑“柔性”修复调度得到的最优修复策略具有更佳的修复效果,且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道路的地震灾害与抗震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有关道路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山区、平原道路震害类型、破坏特点;提出了道路在设计、施工中的抗震措施,可供研究道路地震灾害、抗震设计与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多轴卡车较高的允许轴载引起了路面严重的破坏,致使修复破坏路段的预算增加.为了减小可能的破坏,基于精确的路面反应模型来评估路面的破坏潜力,进而设计出适应超重卡车交通的路面非常必要.研究将基层和路基视为应力相关、横观各向异性材料,利用有限元分析来评估路面的反应.建立临界应变、各层位移、轴载、偏距和各层模量之间的相关公式,来评估超重卡车荷载加速路面破坏的潜力.确定了超重卡车与相应的非超重卡车通过一次所消耗的道路使用寿命之间的比率.结果表明,比率全部大于1,说明超重卡车的通过有加速路面破损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后,成乐高速公路虽然没有受到像汶川重灾区公路那样毁灭性的灾害,但部分桥梁、涵洞结构构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路基局部段落沉陷并导致路面出现严重开裂现象。根据检测调查结果对出现的地震灾害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病害处治措施建议以及今后设计建议,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养护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在重大自然灾害破坏后,科学的实施系统评估,分析系统运营状态,为高效、全面排查设施现状以及紧急养护提供技术参考和依据。从机电工程质量安全保证和资源合理分配的角度出发,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至关重要。基于机电工程的特点,从评估目标入手,在一般原理分析基础上,针对特殊环境特点提出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桥梁火灾的频发现象和灾后桥梁的服役功能,研究了桥梁火灾特点与破坏特征。基于火灾场不同材料、不同力学参数对温度的损伤敏感度和结构不同部位的损伤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建立不同部位损伤权重系数,通过调节权重向量确定损伤敏感因子和最不利位置,提出了桥梁火灾后网分评价方法和混凝土桥梁火灾后抗力耐久性损伤评估模型。并利用有限程序对相关实例进行数值分析,对其耐久性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耐久性评估模型准确可靠,所得数据明确;网分评价法可对火灾后桥梁结构进行安全评价,也可对重大结构进行长期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