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观察自行车骑行者在路段和路口的骑行行为出发,分别选择有机非隔离栏和无机非隔离栏的非机动车道,对路段和路口停车线分区域、对自行车分种类进行观测,并通过便携式摄像机进行实时拍摄,调查到大量的数据,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自行车骑行者在路口、路段上的骑行行为效应和相关交通流特性。  相似文献   

2.
正在德国如果想要骑行电动自行车,必须去专门的培训机构通过严格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取得驾驶资格。在骑行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佩戴配套的安全头盔,而且骑行者需要购买相应的特定保险。如果电动自行车骑行者在行驶过程中有逆行、非法占用人行道、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在德国处罚金额相当高,这样一来规范了骑行者的使用素质,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出行又增添了保障。在严格的管理措施下,德国相关部门还为电动自行车的出行提供各种便利设备,如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实施了针对不同骑行环境的骑行试验。根据试验收集的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数据及骑行者生理、心理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疲劳感知模型,定量描述了骑行者疲劳感知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以及骑行者生理、心理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线性显著性、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实施新的骑行试验验证了模型对于实际骑行活动中骑行者疲劳感知的预测能力。由模型分析可知: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主要受到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等属性的影响,4种属性的建模变量对于出行者疲劳感知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91,0.353,0.253,0.265。研究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因素与疲劳感知呈正相关关系,而骑行者个体属性则与疲劳感知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骑行强度因素对于疲劳感知变化影响最大;模型预测的骑行者疲劳程度值与试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改善现有骑行环境来降低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减小骑行者出行疲劳感知期望值,以此影响自行车出行者骑行选择行为的决策;骑行疲劳感知模型可应用于自行车交通评估与规划。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自行车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实施了针对不同骑行环境的骑行试验。根据试验收集的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数据及骑行者生理、心理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骑行者疲劳感知模型,定量描述了骑行者疲劳感知与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以及骑行者生理、心理负荷之间的变化关系。应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模型的线性显著性、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并通过实施新的骑行试验验证了模型对于实际骑行活动中骑行者疲劳感知的预测能力。由模型分析可知:骑行者的疲劳感知变化主要受到骑行者个体属性、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等属性的影响,4种属性的建模变量对于出行者疲劳感知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91,0.353,0.253,0.265。研究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骑行强度、骑行者生理负荷以及心理负荷因素与疲劳感知呈正相关关系,而骑行者个体属性则与疲劳感知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骑行强度因素对于疲劳感知变化影响最大;模型预测的骑行者疲劳程度值与试验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可通过改善现有骑行环境来降低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减小骑行者出行疲劳感知期望值,以此影响自行车出行者骑行选择行为的决策;骑行疲劳感知模型可应用于自行车交通评估与规划。  相似文献   

5.
手机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甚至驾驶人驾驶时使用手机造成分心驾驶,产生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束手机使用的法律、教材种类繁多,但对使用手机对驾驶人视觉及操作的影响缺乏了解。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停留在通过问卷和蹲点调查进行驾驶使用手机现状调查分析,或通过简单的驾驶模拟试验来进行特定行为特征分析的程度,我国驾驶员在真实驾驶状态下的驾驶使用手机情况和行为特征尚无明确的研究结果。本文依托上海自然驾驶研究数据,利用23名驾驶员2013年的115次出行数据对其驾驶行为特征与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被试驾驶员最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为发送短信、通话和阅读,三者还对驾驶员的视线分心影响最大,达到最高的平均视线偏离时长;在操作分心方面,发送短信具有远高于其他功能的双手占用率;手机使用对于驾驶速度的波动和车辆在车道内的横向位置波动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庆云 《摩托车》2012,(4):74-79
一、信号系统与照明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信号系统的组成电动自行车的信号系统是电动自行车状态的指示部件,是反映车辆运动状态,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主要装置。使骑行者能正确、有效地对车辆行驶适时地进行控制,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使用性能。起到提醒、提示骑行者、行人及其他车辆的作用,保证了骑行者及他人的安全。信号系统主要包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适合我国城市交通的自行车骑行行为分类识别方法,实施骑行行为视频调查试验,并提取骑行者骑行特征信息.结合我国交通现状和自行车交通特点,提出一种新的骑行行为分类方法,新的行为分类可基本覆盖我国自行车交通的所有骑行行为场景.采用提出的行为分类方法对试验个体骑行行为进行人工分类标记,得到不同骑行场景下的骑行行为分类数据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建立自行车骑行行为识别模型,考虑模型输入特征特性以及分类任务复杂度对模型结构进行迭代设计选优,调整模型网络组成和卷积参数,得到分类效果显著的模型结构.对比分析多元Logit分类模型、三层全连接层BP神经网络模型,与本文的卷积网络模型在骑行行为分类预测的表现,在20 000次迭代训练之后,3个模型均得到收敛结果.结果 表明,提出的骑行行为分类模型准确率分别高于多元Logit模型20%,高于BP网络模型15%,显著优于对比模型的识别效果.卷积网络模型可有效解析骑行行为与各骑行特征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安全距离模型是基于纵向相对车速或减速度值建立的,没有考虑移动目标的横向运动特性。本文利用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首先,根据横向移动目标横穿马路的速度、相对位置和自车的制动距离建立横向安全距离模型,设计主动避障算法。接着,为计及路面条件对制动效果的影响,引入当前行驶路面估算的附着系数峰值估算最大制动减速度,约束目标避障减速度,并调整制动强度,以适应不同路况的安全避障行驶。最后,以典型横向移动目标骑行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reScan/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验证避障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横向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避障算法能有效避免与骑行者碰撞,提高行车的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电动自行车作为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的车辆,其制动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骑行者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制动性能是车辆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动自行车最关键的技术指标之一。制动性能分为行车制动和紧急制动。通常标准所指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LUMOS头盔:内置转向灯和刹车提示灯在夜间,汽车驾驶员无法像白天一样及早发现自行车骑行者的转向意图,致使交通事故频发。波士顿Lumos公司开发的一款智能头盔内置转向灯和刹车提示灯,可以通过自行车车把上的无线遥控器来激活闪灯及时预告转向,让车辆驾驶员更清晰地了解骑行者的行驶意图,从而确保骑车的安全。新款头盔具备防撞和防水功能,即便是在雨天也可以轻松使用。在Lumos头盔的正前方有一个白色照明灯,不但可以为骑行者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行车旅游者规模的日益增长,自行车旅游引领绿色潮流、驱动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运用大数据挖掘诸多方法中文本挖掘法,采用ROSTCM6对北京最大自行车论坛上的旅行精华贴进行系统梳理,重点研究了北京地区自行车旅游的现状,针对骑行者关注内容、出行时间、热门骑行地点、以及骑行面临问题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北京地区发展自行车旅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驾驶中使用手机通话存在安全隐患,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交通事故.从驾驶时使用手机的原因切入,分析了手机使用对驾驶的影响.手机使用引起驾驶分心从而影响驾驶行为.总结国内外手机对驾驶影响的研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道路交通环境的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路段非机动车服务水平评价及骑行环境改善,以道路交通环境为基础,研究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以机非实体隔离、未施划人行横道的非机动车专用道为研究对象,在骑行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具有不同道路交通环境的典型路段采集非机动车骑行行为信息,应用二维运动图像解析技术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速度、加减速度、加速度变化率、横向偏移率等骑行行为特征,剖析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下骑行行为特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建立基于道路交通环境的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模型.通过模型精度分析,证明基于道路交通环境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非机动车骑行行为特征的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正故障现象一辆豪爵125t-9悦星的踏板车行驶约4.5万km,在一次长途骑行过程中,发动机突然熄火,再也无法起动。用户更换过火花塞、点火线圈等电气零件,仍然没有找到故障根源,骑行者送来维修站检修,故障原因不明。故障诊断与维修维修人员先试用电起动,只听见起动继电器的吸合声,无起动机的运转声,询问用户脚起动是否可用,用户说车子是借来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北京市居民从居住地骑自行车存车换乘公共交通出行,在主要换乘地点的自行车存放量和骑车者的骑行时间,对其生成规律进行研究,提出造成这种出行方式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使这种出行方式真正为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一种可双向踩踏连续驱动的骑行装置,该装置是通过正向链条传动和反向轴传动实现的正反双向踩踏连续驱动车轮始终向前行驶。该骑行装置即可缓解骑行人的疲劳程度,又能极大地提高骑行人的骑行乐趣。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电动自行车前叉将前轮和车架密切连接,传递前轮和车架之间的各种力(垂直力、纵向力和侧向力)和力矩(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矩),支撑车架并控制转向,属于强度部件和转向部件,是涉及骑行安全的关键部件。行驶过程中,路面的凹凸不平,引起前轮的冲击和振动,通过轮轴传到前叉,再传到骑行者;为缓和冲击和振动,电动自行车前叉增加了弹性元件——  相似文献   

18.
由表3看到,应用了电控化油器的机型,具有良好的节油效果,国Ⅲ综合油耗降低了15%以上。技术人员通过对市场用户的实际节油效果调查显示,某国Ⅱ踏板车5 L油骑行里程为180 km,100 km实际油耗为2.78 L;国Ⅲ电控车5 L油骑行里程为230 km,100 km实际油耗为2.17 L,这样每升油将多行驶10 km,电控节油率达21.7%,效果显著。国Ⅲ电控车与国Ⅱ车100 km油耗对比如图8所示。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不同速度下的全因子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和骑行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身体旋转幅度会随着两轮车及货车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当货车速度超过 20 km/h时,骑行者头部损伤指标 (Head Injury Criterion,HIC) 与胸部3 ms加速度将超过阈值;而当货车速度超过25 km/h时,骑行者下肢接触力也超过阈值;货车速度处于 30~40 km/h时,相同货车速度下,骑行者头部 HIC值出现随着两轮车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胸部加速度出现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3月4日,观致汽车在日内瓦车展上发布了一款全新交通工具——eBIQE概念电动自行车。该概念车基于Greyp G12(一款先进的电动自行车)技术打造,不仅操控性能卓越,充电方式便捷,同时还具备云互联功能。据了解,eBIQE概念电动自行车可为骑行者提供三种骑行模式,与普通自行车相同的无助力常规骑行、提供踏板助力的辅助骑行或者使用电动机驱动的纯电动行驶。其搭载的电动机在整个转速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