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架上考核发动机可靠性,采用强化试验方法,其运行范围分为限内,限外两种,前者使发动机所受应力及热负荷不超过使用工况,解决一般性可靠性的问题,后者属超过使用应力,旨在对某些零部件的可靠性作出快速判断,冷热冲击限外试验规范被录用标准;作者推出十条发动机可靠性评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整车在上下坡过程中发动机工作状况,建立了冷却水套非稳态工作环境,利用CFX流体分析软件对非稳态工况下的冷却水套流动传热状况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冷却液流场和温度场,通过流固耦合分析得出了发动机缸体缸盖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对发动机进行了实际的变工况试验验证,证明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验证了冷热冲击试验可以为冷却水套换热分析提供准确的工况环境。  相似文献   

3.
<正>在使用条件下,要对发动机的可靠性作出客观的评价需长达5~8年的时间。苏联汽车与汽车发动机研究所研制了一种可对发动机进行所谓“热休克”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发动机在热负荷和外载负荷交变的工况下,在该装置上总共只需运转105h即可作出可靠性评价。 该装置的组成有:感应式制动器、燃油泵油量调节齿杆操纵器、控制和测量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以及接入冷却系回路中的冷、热水箱和电磁阀等(见图)。试验时发  相似文献   

4.
长大下坡货车制动器温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在道路长大下坡上载重货车制动器热衰减的温度曲线,应用能量守恒理论建立了载重货车在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时制动器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在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进行制动器测温试验,得到了制动器在不同制动方式、载重时的连续升温数据和连续上坡时的连续降温数据;同时通过室内台架试验,得到了载重货车发动机功率曲线.最后通过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和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拟发动机在整车中的安装使用条件,如水箱、风扇、发动机在机舱中的布置、附件及管路连接等,搭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台架。根据热管理仿真分析软件KULI建模的参数输入要求,设计台架试验工况。通过仿真和试验的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NEDC驾驶循环模拟整车冷却系统性能以指导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的选型与匹配。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以冲击度、发动机转速和离合器油液温度3个参数来优化接合压力变化率的的CVT离合器控制策略.4种起步工况下的整车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缩短了离合器接合时间(平均缩短了0.4s),提高了汽车起步平稳性(冲击度平均降低了1m/s3).  相似文献   

7.
为了便于考核发动机受热零件的热疲劳强度,我们设计、安装了一台发动机热冲击自动化试验台(以下简称试验台)。试验台采用了以继电控制技术为主的控制系统,线路简单,工作可靠。试验台除能进行常规性能试验和耐久性试验外,还能自动完成热冲击循环试验,对水温及油温实行自动控制。为使试验台工作安全可靠,试验台还具有一系列安全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机油稀释现象产生的机理、影响因素、危害和解决措施,试验了不同的机油温度对TGDI发动机机油稀释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常用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标准试验工况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工况,分别进行了不同发动机工况、不同机油温度和不同冷却液温度组合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油温度有助于减少机油稀释现象,可以为解决机油稀释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发动机台架上,使用不同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进行了ESC、WHSC和WHTC等不同循环工况的排放试验,研究了进气温度和进气湿度等因素对发动机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WHSC还是热态WHTC循环工况,随着进气湿度的增加,催化剂前NOx排放略有降低,经过NOx修正系数的调整后,修正后的催化剂前NOx排放基本保持不变。国六柴油机催化剂后的NOx排放随着进气湿度和进气温度的增加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幅度很小。国六柴油机的后处理系统形成闭环控制,SCR对NOx的转化效率高,进气湿度对催化剂后NOx排放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用硬度塞法分别测量了相同工况下二甲醚(DME)发动机和柴油机的活塞温度分布,测量结果表明,90%标定负荷工况时,DME发动机活塞顶部和火力岸处表面温度为255℃~290℃,比同工况下柴油机要低20℃~40℃,燃用这两种燃料的活塞温度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则基本相同。采用零维燃烧模型对DME发动机与柴油机的燃烧放热规律和缸内温度变化历程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DME发动机的热负荷低于柴油机,这是导致DME发动机活塞温度较柴油机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马东元  黄旭  陈楠  张伟  许伟利 《时代汽车》2022,(15):138-139
热磨合试验是汽车发动机质量检验的重要项目,通过“热试”能及时发现发动机潜在的质量缺陷,例如异响、抖动、漏油等,对改进发动机运行工况和保证发动机整体质量有积极帮助。本文基于LabVIEW(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设计了发动机热磨合试验台,主要包括配电系统、供油供水供气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随后在该虚拟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热磨合试验台运行稳定,能准确反映发动机各项参数,并且对水路水温进行了灵活调控,保证水温维持在合理区间,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发动机试验新装备──高级冷试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认发动机的质量,发动机出厂试验是必不可少的。热试发动机是以往传统的做法,几乎所有的发动机工厂都采用了热试工艺。但是,热试设备投资大、试验费用高、试验时间长。为此,发动机冷试工艺在国外有了较大的发展,高级冷试机是目前国际上发动机冷试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怠速起停技术有利于发动机节省燃油消耗,降低红灯怠速排放,怠速起停技术应用于发动机必须经过可靠性试验验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发动机的设计变更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按照普通交变负荷、热冲击等可靠性试验方法,不能有效、针对性的考核起停技术,文章结合起停技术的应用情况,设计带起停技术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车辆能耗标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严格管控,当前物流车、城市客车等有低碳化的发展要求,混合动力技术是满足这一要求的重要技术路线。由于引入了电机作为第二动力源,混合动力车辆具有发动机起停、纯电动行驶、电动助力、行车/驻车发电、制动能量回收等不同于传统内燃机车辆的工况模式。其中,发动机启停、热态急加速及冷态急加速工况下对整车排放具有较大影响,但目前缺少定量的论证其对排放是否为负面影响。本文分别通过台架及实车道路试验来验证热态急加速、冷态急加速及不同停机时长对后处理温度的变化及对排放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宽带氧传感器用于发动机失火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使用宽带氧传感器进行发动机失火检测的方法,在发动机各种工况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氧传感器信号的差分信号可以更清楚地从正常燃烧中辨别出失火,差分信号波动的幅值可作为失火检测的监测参数.由于氧传感器的反应速度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因而该方法可以检测高速(5 500 r/min)工况下发生的失火.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 (4)热膜空气质量流量计 为了达到法定的废气排放限值,特别是在发动机动态工况下,必须保持应达到的空燃比,需使用能极为精确地确定实际吸入空气质量流量的传感器。进气脉动、倒流,废气回窜,凸轮轴控制的改变以及进气温度的变化都不会影响这种负荷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CA488发动机是在引进美国克莱斯勒2.2L发动机基础上作修改设计的产品。由于用户的驾驶习惯、车辆使用地区及使用工况的不同,发动机在车上的使用条件也就不同。为了用户能较合理、较经济地使用本机,特制订了适合一般情况下的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发动机台架上使用原套车用冷却系统进行试验,得到天然气发动机达到最佳经济性的出水温度MAP图;然后利用发动机工况自动控制的电控冷却系统,模拟天然气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台架上进行试验,并由计算得出原车冷却系统的能耗;最后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天然气发动机热平衡试验研究。两种冷却系统试验对比表明,根据发动机工况自动控制冷却系统,可以克服传统冷却系统的弊端,根据发动机的散热要求自动调节散热能力来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发动机台架测试时,通常以监控火花塞垫圈温度和机油温度来判定发动机的热负荷状况。通过增加测试排气温度,进、排气门挡油罩附近温度,空气燃油比和测试转矩等参数,来提高发动机热负荷状况判定的准确性。经试验表明,此方法能为热贞荷的判定对比提供有力依据,并为处理热负荷问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0.
缸盖作为发动机的关键组成部件,使用工况较复杂,容易发生热机械疲劳(TMF)失效,其疲劳强度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寿命。文章针对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缸盖开裂的工程问题,建立了缸盖高周疲劳(HCF)和低周疲劳(LCF)计算模型,综合分析缸盖开裂的原因。根据发动机热冲击试验规范计算了缸盖的瞬态温度场,以反映实际试验中金属温度场情况;进行了缸盖TMF材料属性测试,得到了等温低周疲劳数据;同时在TMF计算模型中考虑了蠕变、氧化、硬化和软化等因素。计算结果表明,该缸盖局部存在寿命较低的情况,位置与试验中缸盖开裂位置吻合;经过局部结构优化,寿命达到设计要求,并通过了试验验证,解决了该缸盖的开裂问题,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