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快速评估熔模铸造机车车钩性能,先对车钩材料取样测试获取材料性能参数;然后在ANSYS Workbench中分别对车钩3种典型受力和2种载荷谱下的静力及疲劳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机车启、停时车钩内最大应力分别为482.7 MPa和603.4 MPa,满足使用要求;采用重庆地铁3号线和大秦线载荷谱模拟,绘制出了重庆地铁3号线车钩的脉冲循环应力-疲劳寿命曲线,分析结果可以满足寿命要求。文章基于车钩材料性能测试和仿真分析,为熔模铸造车钩应力分布状态和疲劳寿命快速评估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铁路货车车钩托梁动载荷的实测数据和载荷谱对车钩托梁的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分析,改进了车钩托梁结构,并验证了改进结构车钩托梁的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文章调研了目前关于车轴材料属性和载荷条件离散性对剩余寿命的影响的处理方法并进行了简要总结;建立了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提取了车轮20阶多边形条件下各工况车轴危险截面应力-时间历程,进行了应力谱的编制;基于小试样裂纹扩展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NASGRO方程裂纹扩展参数,计算得到车轴卸荷槽部位裂纹深度为2~40 mm的剩余寿命;考虑材料属性和载荷条件离散性来制定车轴剩余寿命计算的安全系数;结合剩余寿命计算结果、超声波检测裂纹检出概率曲线和车轴失效概率制定了车轴合理的检查间隔。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条件下,车轴剩余寿命为38.5万km,考虑材料属性和载荷条件离散性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26和1.33,得到车轴检查间隔为3.8万km。  相似文献   

4.
延波  章梓茂 《铁道学报》1998,20(A04):130-133
在静载荷作用下增量载荷法的基础上,根据概率型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给定失效模式下计算结构疲劳寿命的增量寿命法,进而得到失效模式的失效概率。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本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试得到120 km.h-1重载货运机车牵引2万t组合列车时,中部从控机车车钩装置的动应力和纵向车钩力数据,对这些数据采用雨流计数法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了机车车钩装置的载荷谱(应力谱)。对车钩装置的载荷谱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认车钩装置的载荷谱分布特征符合威布尔分布,由此获得车钩装置载荷谱的威布尔分布函数。试验和研究获得的机车车钩装置载荷谱及其分布函数可用于大功率机车车钩装置的结构可靠性设计及相关部件的可靠性评定。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新运行条件下重载货车车钩的安全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根据线路实测获取的车钩载荷-时间历程进行1万t重载货车车钩载荷分布特性研究。因传统参数估计存在不足,采用对数据分布不需要任何形式假定的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车钩载荷极值特性。采用雨流计数法编制车钩载荷的均值-幅值二维谱,从而得到车钩的脉动拉伸载荷谱和脉动压缩载荷谱,统计分析载荷与其出现次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按超越概率10-6所对应的最大拉伸载荷为1 716kN,最大压缩载荷为1 651kN;小于400kN的载荷出现次数占全部载荷出现次数的多数,但造成的损伤在整个车钩损伤中的比重较小,且空车载荷造成的损伤相比重车载荷造成的损伤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运煤专线测试的车钩载荷—时间历程研究万吨重载货车车钩试验载荷谱的编制方法。将测试的重载货车车钩载荷—时间历程划分为装煤、重车运行、卸煤和空车运行4个工况,应用Ncode数据处理软件将车钩载荷分解为趋势载荷和小幅值循环载荷两部分,采用变均值法和雨流计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编制了趋势载荷谱和测试载荷谱。基于车钩趋势载荷编制的载荷谱与测试载荷谱虽然在高载荷区比较一致,但在低载荷区相差较大,因此,根据疲劳损伤等效原则,将小幅值循环载荷造成的车钩损伤叠加于趋势载荷造成的车钩损伤,得到力值放大的等效趋势载荷,然后采用等效趋势载荷编制不同工况下车钩疲劳试验脉动拉伸载荷谱和脉动压缩载荷谱。该编制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车钩疲劳试验的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断裂力学有关原理对制动盘寿命进行预测。根据应力强度因子理论,提出用断裂率Kr以及载荷率Sr为失效双判据的缺陷评定图对含裂纹的制动盘进行安全评定的方法。在VB环境下,以Paris公式为理论依据,对制动盘剩余寿命预测系统进行设计并实现。系统采用模块设计思想,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对制动盘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分析、合理评价及寿命预测,对提高我国高速列车基础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对某型号轨道客车车体关键部件进行寿命评估,研究一种利用实际线路载荷数据并通过台架试验方式实现的方法。通过对在实际线路上运行车辆的关键载荷部位进行跟踪测试,得到车体关键部位的动态应变及加速度数据,并进行载荷等效转换。利用线路实测数据和仿真分析对比,结合德国FKM理论,编制试验载荷加载谱。利用该加载谱在实验室模拟车辆运行时车体主要载荷的施加,完成客车车体台架试验。该试验方法可为轨道车辆车体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C70车体为研究对象,实测得到车体载荷数据和疲劳关键部位的应力数据。对实测数据用于车体台架疲劳试验的载荷谱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利用车体载荷和应力同步响应关系编制疲劳试验载荷谱的方法。依据损伤等效原则,剔除了对车体损伤无贡献的小应力循环,简化浓缩了应力时间历程。利用载荷和应力测试的同步性,对实测载荷时间历程进行简化和浓缩,编制了适用于车体台架疲劳试验的载荷谱。结合累积损伤理论,对比分析了浓缩前后车体疲劳损伤,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地铁车辆焊接构架焊接部位的疲劳失效问题,首先建立构架有限元模型,选取5条危险焊缝,按照疲劳试验的载荷计算得到焊缝结构应力分布特点,其中焊缝最大等效结构应力点为77.5 MPa;然后根据结构应力法中98%可靠度,-2σ应力水平下的S-N曲线计算焊缝疲劳寿命,5条焊缝的累积损伤均小于1,满足疲劳设计寿命要求;最后使...  相似文献   

12.
铁道车辆疲劳可靠性设计Goodman-Smith图的绘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铁道车辆疲劳可靠性设计Goodman-Smith图的绘制及其应用方法.提出基于中短与长寿命概率疲劳S-N曲线,确定任意可靠性水平的疲劳强度,以及计算疲劳可靠性设计Goodman-Smith图中转折点坐标的全概率方法.研究表明:以车轮旋转一周、疲劳主应力交变一次为基本循环特征,疲劳寿命用行驶里程表示,以万km为基本单位来绘制铁道车辆的疲劳可靠性设计Goodman-Smith图较为合理.当结构的设计寿命和循环特征与Goodman-Smith图存在差异时,引入换算系数进行修正;当结构部件的疲劳载荷模式与绘制Goodman-Smith图试样的试验载荷模式存在差异时,引入折算系数进行修正;当结构部件的结构形状与尺寸、表面质量、环境条件等可能与绘制Goodman-Smith图的试样存在差异时,引入相应修正系数进行修正;分别给出了上述3种修正系数的表达式.并以LZ50钢疲劳可靠性设计Goodman-Smith图的绘制、修正及其在铁道车辆车轴设计中的应用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双层客车车轴疲劳寿命可靠性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魏长竹 《铁道学报》1994,16(2):108-114
本文应用疲劳损伤累积理论,讨论了车轴中值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同时按疲劳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建立了对数寿命与失效概率的分布函数,据此,借助于文献[1]所提供的双层客车车轴载荷(应力)谱,具体计算了双层客车车轴的疲劳寿命及其相应的可靠度,并提出了双层客车车轴额定寿命为15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材料疲劳失效寿命分布的一般模型是在给定存活率下的疲劳曲线,而强度分布的建立,是基于给定存活率下的S-N模型,通过函数概率变换的方法实现。在某些情况下,如进行复杂应力条件下的疲劳素损伤分布分析,疲劳失交寿命和应力幅水平的连续分布模型更有意义。本文通过建立疲劳失效寿命分布参数与应力幅水平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的疲劳失效寿命关于应力幅水平概率分布的连续模型。由于疲劳试验的长时间和高费用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试验会意外终止,得到的疲劳失效寿命样本通常是不完全样本。因此,采用截尾数据的极大似然参数估计。为了建立分布参数与应力幅水产的一般规律,对疲劳试验数据手册中提供的多种材料中有代表性的金属材料分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是,随着应力幅水闰的降低,疲劳寿命分布的均值和方差均单调增加,疲劳寿命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形态随着均值的增加而变遍、变宽。尽管材料不同,试验方法不同,试验数据的来源也不同,但所表现出的规律却是相同的。其一,概率密度曲线随应力幅水平而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其次,均值和方差与应力幅水平成乘幂关系。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两个基本的经验关系,其一是疲劳寿命均值与应力幅水平的关系;其二是方差与应力幅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车钩缓冲装置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拉压载荷工况的静力学分析,通过试验验证建立模型的准确性。使用Palmgren-Miner累计疲劳损伤准则对车钩缓冲装置进行寿命周期内的疲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车钩缓冲装置能够满足服役期间的使用要求,不会发生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16.
用小试样模拟钩舌局部区域应力状态,分别按货车车钩拉、压程序载荷谱和该谱的简化谱进行疲劳试验,所得的疲劳寿命值得与现场车钩运用调查统计值均相符合;同时,对AAR所推荐的恒幅载荷也进行了试样的疲劳试验。  相似文献   

17.
商跃进  赵邦华 《铁道车辆》1999,37(11):11-13
提出了一种从实验数据中获取材料分布参数的方法,利用由该法获得的ZG230-450的相关参数对13号车钩进行了疲劳寿命和检修周期可靠性分析。结果与现场统计值吻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信号测试技术和疲劳强度评估理论,提出适用于台架试验的动态应力测试与数据分析方法,包含使用抗干扰方法的原始数据采集、数据时域频域分析、结构强度评估等环节,形成完整的工程应用流程。通过台架试验,得到某结构的动态应变响应试验数据,按照应用流程进行工程数据分析,获取被测结构的数据统计量和雨流循环应力谱,对该结构进行强度评估。结果表明,所提出测试与数据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备剩余寿命的准确预测可以降低昂贵的维护费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以及注意力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为机械设备寿命预测提供了众多的方法。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CNN-LSTM剩余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的注意力机制包括通道注意力、CBAM机制和自注意力等进行剩余寿命预测试验。注意力机制可以向CNN-LSTM提取的特征信息分配不同的权重,突出关键的特征信息,过滤无用信息,进而更准确地表示设备的退化特征信息,最终得到设备的剩余寿命。文章对NASA发动机数据集进行了剩余寿命预测试验,同时研究了不同注意力机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剩余寿命预测,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跨坐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构架疲劳寿命的可行性,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施加单位载荷,计算求得应力;分别将仿真分析得到的载荷时间历程和试验获取的载荷时间历程作为载荷激励,根据S-N曲线和Miner法则,结合疲劳分析软件Ncode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基于仿真载荷时间历程的疲劳寿命为56.1年,基于试验载荷时间历程的疲劳寿命为62年,两种疲劳寿命分析结果相近,说明基于仿真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