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功率特性变差和充放电效率下降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提升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基于AMESim的1D仿真模型对不同热管理方案下动力电池目标功率的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动力电池预加热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但是预加热方案不仅受预加热电量来源、动力电池初始SOC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还会在动力电池初始SOC较高时造成电量浪费;动力电池预加热+行驶加热方案不仅能提升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还可以避免动力电池在初始SOC较高时进行预加热造成电量浪费。通过不同热管理方案下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的研究,对电动汽车低温行车过程中热管理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车用锂离子电池低温特性与加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低温条件下动力电池功率特性变差,充放电效率下降,制约了电动汽车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对不同规格、不同材料体系的动力电池进行低温放电、充电、交流阻抗谱特性测试,分析制约锂离子动力电池低温性能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从动力电池热管理角度出发,对目前低温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和对动力电池低温热管理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从电池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类型、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流程、热管理系统的零部件选型以及热管理系统性能验证等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的普及对动力电池相关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电池保持在合适温度区间工作的动力电池热管理 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的核心技术需求。由于锂离子电池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性能下降、寿命衰减尤为明显,低温热管理 技术更是近年来动力电池研究的重点。从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中的性能劣化机理出发,对低温热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进行了综述,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一套电动汽车低温热管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各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政策,介绍了当今电动汽车所采用的主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镍氢电池等,并进行优劣势对比;阐述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技术,并对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常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是由若干单体电池组合而成,每一个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此差异会直接决定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均衡管理。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研究集中在电池单体技术、热管理技术以及能量管理技术等方面,因此BMS(电池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均衡系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电池均衡管理系统进行基本的介绍,并建立电池等效模型,为后续电池均衡模型的仿真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为电池均衡管理提供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混合动力汽车整车特性及动力电池工作特性,提出一种创新有效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驾驶室空调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了集成化设计,利用发动机余热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同时采用同一套空调系统对驾驶室和电池进行制冷。然后,根据动力电池所需制冷功率以及加热功率,对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及零部件匹配选型。最后开展实车测试验证,证明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满足要求,本文提出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其性能的发挥与电池一致性控制、电池监控和管理及整车匹配技术密切相关,其中电池的热管理对于电动车辆的可靠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红外测温技术利用红外探测技术获取设备的红外辐射状态的热信息,然后转换成温度进行显示,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具有应用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本身的性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有清晰的了解,文章在阐述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于锂离子动动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其有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汽车制造商逐步将研发重点转向动力电池和智能化控制方向。由于动力电池的化学特性,温度对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与安全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电动汽车开发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基于现存主流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结合特斯拉汽车的八通阀热泵系统技术,分析了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热管理系统的优缺点,同时针对动力电池在低温工况下会出现冷车掉电、续航里程短、充电功率下降等问题,提出了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凯 《专用汽车》2022,(9):18-20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为动力电池,在动力电池使用期间,温度上升会使其多种工作特性参数受到负面影响。基于此,研究更加先进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热点。首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热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其次提出了一种能够对动力电池工作温度进行有效控制的热管理系统方案,并对该系统构成、控制方式以及选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于秩祥 《北京汽车》2023,(1):18-21+41
针对电动汽车自燃事故,结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分类和结构原理,分析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安全隐患,探讨动力电池热失控机理和锂枝晶产生因素;在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充放电工况和车辆使用上提出优化方法,提升动力电池的使用安全性,避免动力电池出现锂枝晶后引起热失控导致电动汽车自燃;最后给出了电动汽车使用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纯电动乘用车的使用要求,设计了基于风冷内循环结构的18650动力电池系统,研究和分析了18650动力电池的结构安全性、热管理安全性和阻燃与绝缘安全性。以该18650动力电池的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理论计算公式,建立了18650动力电池的生热仿真计算模型,对电池风冷内循环系统的流场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优化了电池箱内部流场设计。通过实车试验和低温加热均衡试验,验证了基于风冷模式的18650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充电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经过低温静置后,温度会很低,此时动力电池需要热管理系统为其冷却或加热,以保证续驶里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文章总结了动力电池冷却和加热的不同方式,列举某款纯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为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热失控与安全风险问题,本文从热失控的诱发与反应机理出发,通过分析现有动力电池安全管控方法,归纳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动力电池安全管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新能源汽车安全风险管控技术发展趋势,旨在推动动力电池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技术提升,保障驾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消除消费者安全焦虑,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各类起火燃烧的故障现象,查找电动汽车在各种使用工况中产生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因,结合动力电池结构特点与锂离子电池锂枝晶产生因素,针对各类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的诱因进行故障诊断分析,通过故障产生机理提出预防措施优化电动汽车使用方法,提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动汽车使用方案,推荐电动汽车柔和驾驶和安全驾驶,提高驾驶员和乘坐员的安全防患意识,减少或避免各类诱因引起动力电池热失控,提高电动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动力电池由于其内部电化学反应复杂多样,单体热失控现象尚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动力电池热失控早期安全检测十分必要。然而,传统的温度、电压等安全性监测方法难以实现早期预警,而交流阻抗等创新性方法由于成本和准确度问题尚无法商业化应用。近期,研究发现气体相对于温度、电压、爬电距离等参数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因此,通过产气现象早期监测动力电池热安全事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通过产气成分早期监测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原理、验证结果以及优缺点,并讨论了该项技术应用于动力电池产品的可行性及待解决问题,为动力电池安全性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动力电池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束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低温预热模组结构。在对单体电池进行产热模型试验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热管蒸发段预热方式、加热液体的入口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模组内电池的升温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B0106501)重型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涉及基本性能参数、高压插接件及线缆选型、电气架构、热管理及系统布置,可为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工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纯电动重卡包含动力电池热管理、电机冷却和空调等三套子系统,文章分析研究了各子系统的发展现状,根据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组成发现电池冷却和空调制冷集成可实现零部件共用,电机冷却和空调暖风集成可实现废热利用,为后续纯电动重卡的热管理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