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沈阳市城市更新的工作背景下,对太原街商业区的路网结构、交通运行及停车需求展开调查,深入剖析太原街商业区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交通改善目标,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重点从优化路网结构、停车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公交、重塑慢行网络、停车综合治理五大方面提出具体的交通改善策略,提升街区品质,助力太原街商业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许丽 《交通与运输》2020,36(1):42-45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号线锦江乐园站为例,探索如何构建慢行友好的轨道交通环境。首先基于实地调研,借鉴日本、香港、深圳等国内外成功经验,总结出慢行交通与轨交换乘的三大规划设计要素:慢行网络、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其次针对锦江乐园站慢行通道受阻、人行空间被占、慢行环境较差三个现实问题,从打造畅行连续的慢行系统、重组慢行空间和提升慢行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最后针对慢行系统中涉及的五大关键节点,提出可实施的改造方案,着力改善锦江乐园站周边的接驳环境,提升慢行品质,最终构建畅行连续、空间宜人、绿色友好的慢行接驳系统。  相似文献   

3.
慢行交通系统在中小型城市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绝大多数的居民出行让步于小汽车出行.讨论交通政策导向的能动性,结合济宁特色突出政策对慢行交通的倾斜;分析济宁市城市、道路、交通特性,明确指出慢行交通在济宁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依据规划年的用地情况,分区域、分层次的进行慢行区的划分;提出慢行廊道布局的原则,依据交通预测模型OD期望线来合理布设慢行廊道.  相似文献   

4.
为了防治机动车污染,提升慢行交通系统使用率与服务水平,针对慢行交通出行者特性开 展研究。以铜川市居民出行调查为数据基础,将其分为家庭属性、个人属性与出行特征属性3 个 类别,借助SPSS 软件构建二元Logistic 模型,以优势比(OR) 为主要评判标准,从多种属性变 量中辨识影响慢行交通使用的主要变量,阐述出行者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出行距离一般小 于3km,自行车出行距离小于5km,各种属性变量对慢行交通的选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步行与 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变量也存在差异;女性更倾向于步行而男性使用自行车的几率更高;非通勤出 行以步行为主;交通工具保有量的提升会降低步行使用率,而对自行车出行基本不产生影响;家 庭收入与是否选择慢行交通出行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
慢行交通混合过街时相互干扰较多,过街特性与一般的行人或电动自行车过街有所不同。本文对福州地区5个信号交叉口的慢行交通过街交通流和交通冲突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描述慢行交通混合过街交通流特性并建立交通冲突模型。研究得到电动自行车过街平均速度的均值是7.89km/h,行人过街平均速度为4.37km/h;随着慢行交通密度的提高,慢行交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最后将冲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作比较,检验了冲突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李磊  杨雍彬 《交通标准化》2020,6(2):109-115
鉴于我国城际长途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提高其交通旅游服务水平,改善游客出行体验和控制建设成本,并为制订相关标准提供基础性指标,对慢行交通驿站设置间距进行了综合性量化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慢行交通人群出行过程的生理机能、不同情境下的应急需要及驿站设施建设成本等多因素的量化规划模型。然后,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函数极值,得到综合社会效益较优的驿站设置间距范围。最后,基于计算结果对《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驿站间距设置标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提出城际长途慢行交通服务驿站设施最佳间距为2.2~3.4km,并进一步推断出旅游公路服务驿站间距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7.
低碳和谐是都市人对城市生活的渴求,而实现这种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城市交通的低碳和谐,即较低的城市交通工具尾气排放、通畅的城市交通运行,舒适、愉快的城市居民出行.文中通过对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低碳型交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慢行交通是大连未来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公平包容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连市慢行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以改善慢行环境、保障慢行空间、提升城市品质为总纲,结合大连慢行交通发展实际,科学制订慢行交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模式及策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睿智发展。  相似文献   

9.
慢行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城市快速交通发展迅速,致使慢行交通环境日益恶化。文章以泰州市为例,通过分析泰帅隧行交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泰州市城市定位的慢行交通发展策略,同时,提出了泰州老城慢行交通近期建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小汽车的快速发展,"人、车、路"矛盾愈发凸显,慢行交通发展滞缓。从慢行交通问卷调查出发,对慢行交通现状发展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对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烟台市老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实现治堵向综合治理的转变,研究了老城区交通微循环改善策略。首先,在综合治理的框架下,以改善交通微循环运行为着手点,对老城区微循环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烟台市微循环个性问题;其次,从道路系统、公交系统、慢行系统和交通组织系统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烟台老城区的交通微循环改善策略体系;最后,根据改善策略体系提出了老城区交通微循环的具体实施对策,并从路网设施指标、交通运行状况指标两个方面对改善方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验证了方案改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96-197
在中小城市可持续的交通规划中,应该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和公交交通建设,促进交通规划的网络化,同时,对道路等级进行科学规划,同时,还应该结合城市条件,积极构建水上交通运输,这样才能够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对宜州市城中路交叉口的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出行高峰期交叉口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以下改善交叉口交通现状的策略:改变交通信号灯显示时间、高峰期控制进入道路的车辆数目、易堵路口增派人力进行现场指挥、高峰期引导行人通过地下街道通行等,以期能为中小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基于江苏新沂市2006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从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及出行时间分布等方面对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小城市居民出行意愿、路网状况、未来的环境改善以及可持续发展,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自行车交通以及控制摩托车发展等方面,提出中小城市交通发展的几点对策,可为中小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改善与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杨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187-191
为应对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出行问题,建设高品质的慢行系统,营造优质的慢行交通环境,提升居民慢行出行体验,打造慢行友好城市,研究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策略.首先,从3个层次对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宏观层面的规划理念问题、中观层面的网络规划问题以及微观层面的慢行设施、空间和品质问题;其次,对国内外先进的高密度城市慢行系统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基于国内外慢行发展经验并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对策,宏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中观规划骨干慢行网络、微观构建特色的街道设计导则,以期为高密度城市开发地区慢行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  陈小鸿  胡显标 《城市交通》2010,8(1):44-52,80
目前,中国城市慢行交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慢行环境日益恶劣,亟须开展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讨论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及慢行交通保护战略,并从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关注的缺失、城市交通管理缺乏人人性化评判依据,以及干路机非冲突造成慢行交通安全隐患等角度解读了慢行困境与规划反思。指出明确慢行交通地位、保障慢行安全与便捷、保护慢行活力应成为慢行交通规划的重要目标。据此,以上海市为例,介绍了机非分离规划、步行过街设施规划、自行车廊道网规划、宁静步行系统规划的研究实践。  相似文献   

18.
19.
城市交通生成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如何客观、科学地进行交通生成预测,是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中共同面临的课题。一般来说,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和不同的土地利用强度,对应着不同的交通生成。因此,建立土地利用与交通生成的相互关系模型,实现土地利用-出行生成相关因素-交通生成的三步式预测方法向土地利用-交通生成两步式预测方法的过渡,将在大大简化交通需求预测过程的同时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特征分析及改善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小汽车迅速进入家庭,私人小汽车接送中小学生的现象日益普遍,学校周边地区整体交通运行状况日益恶化.由于公交线路与站点设置不当,过街交通设施配套不足等原因,造成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困难.针对中小学生上下学出行的问题,对重点小学、一般小学、中学三类学校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三类学校学生上下学交通结构、出行时耗特征,并结合家长对上下学交通的意见和建议,从学校出入口设置、提高公交车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错时上下学、配备校车和加强安全教育等方面对上下学出行提出了交通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