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内部交通拥堵问题,结合堆场平行于码头岸线布置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混合车流影响的隔离式车道布置方式。按照陆侧运输与海侧运输分隔设计的策略,设置港内ART与港外有人集卡专用车道,ART车道与外集卡车道通过自动化堆场进行物理隔离,实现ART和外集卡分别在堆场内沿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行驶,提高集疏运效率。研究表明,隔离式车道设计方法极大增加了ART与外集卡在堆场内的装卸点数量,缩短了自动化轨道吊移动距离,提高了码头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合理选择并设置自动化堆场海、陆侧堆场交接区布置形式,是自动化码头总平面及工艺系统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总结分析国外现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采用垂直布局的自动化轨道吊堆场陆侧集卡交接区类型基础上,总结归纳出4种布置模式,比较了其各自的特点。分析外集卡交接区功能配置和作业模式,轨道吊形式、跨距及高度确定方法,集卡车位数及参数、司机操作亭及安全控制,提出了3种轨道吊堆场陆侧交接区标准布置形式、尺寸、作业及控制流程,并在我国大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四期工程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董席亮  朱连义  曹阳 《集装箱化》2014,25(12):30-32
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主要由海侧作业和陆侧作业组成.海侧作业是为实现船舶与码头堆场间的集装箱流转而进行的作业;陆侧作业是为实现码头堆场与陆路运输设备间的集装箱流转而进行的作业.堆场陆侧作业又称为堆场集疏运作业:堆场集运指集装箱从陆路运输设备卸下并进入码头堆场的过程;堆场疏运指集装箱从码头堆场提出并装上陆路运输设备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基本形成了典型的堆场装卸工艺方案,即堆场整体垂直码头布置,每个箱区配备2台自动化轨道式场桥(ARMG),分别负责装卸船和陆路外集卡装卸相关作业。但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的码头,由于船侧装卸箱量高于陆路进出港箱量,该方案存在海陆侧ARMG作业不均衡而影响装卸船效率的缺点。通过分析该方案在高水水中转比例码头的不适应性,梳理国内外现有的解决方案,提出新的针对性方案。通过各方案的综合比较,提出解决思路,为类似自动化码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堆场作业效率是体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海侧装卸船能力、陆侧收发箱水平的重要指标。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堆场调度工况不合理、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行堆场调度规则研究。通过对堆场各工况实际作业需求进行分析,确立堆场海侧、陆侧作业调度原则,优化不同工况调度顺序,增加自动化堆场作业重进重出比例,改善自动化码头堆场调度逻辑,并对比调度规则优化前后的堆场作业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堆场调度规则可以显著提升自动化码头堆场作业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提高自动化码头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采用垂直岸线的布局模式,堆场对于外集卡作业的冗余能力不足。针对外集卡在停车场内的排队问题,规划了自动化码头闸口停车场业务设置,优化了自动化码头闸口停车场调度系统逻辑,实现了外集卡调度功能完善、作业任务次序合理、人工干预减少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自动化综合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的设计吞吐量初期阶段为400万TEU,最终阶段为630万TEU。洋山四期码头水-水中转比例高达50%,为了满足堆场海侧的装卸船作业效率,同时保障陆侧的集卡运输,在初期布局设计上采用了无悬臂、单悬臂和双悬臂式轨道吊的混合装卸方式。AGV不仅在海侧交互区与轨道吊进行交互作业,还可以深入到箱区边侧与单悬臂式轨道吊进行交互作业,大大提高了堆场海侧的装卸船作业效率。基于这种作业工况,开展相关的设计方案研究。结合悬臂箱区的布局设计、AGV路径规则以及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对该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正>堆场是联结集装箱码头海侧作业与陆侧作业的重要节点,在集装箱码头作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管理水平和作业能力直接影响码头整体作业效率。随着自动化技术在集装箱码头的推广应用,堆场策划模式及相应的作业工艺也面临变革和调整。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国际码头")针对堆场自动化改造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主要有"堆场平行于岸线布置+端面装卸"和"堆场垂直于岸线布置+端面装卸"两种建设方案;而我国传统集装箱码头采用"堆场平行于岸线布置+侧面装卸"建设方案,在实施自动化改造时不能完全复制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方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南沙四期自动化码头")采用"堆场平行于岸线布置+侧面装卸"建设方案,堆场采用"智能导引车(intelligent guided vehicle,IGV)运输+自动化机械装卸"作业模式,致力于打造高效率、低能耗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10.
外集卡周转时间长短是衡量码头生产服务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针对自动化码头集疏港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外集卡作业模式和影响外集卡周转时间的因素。将影响外集卡平均周转耗时的因素归纳为集疏运箱量、堆场盘存量、海侧作业繁忙程度、集港时间安排和场站集疏运能力等10类。结果表明,协调集港时间,避免场站集中压车;平衡海陆侧生产,减少作业冲突;加强周边场站集疏运管控,减少闸口堵车;加强部门间协同,提升系统、设备稳定性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外集卡周转时间。  相似文献   

11.
李伟 《集装箱化》2020,31(5):25-27
正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作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以下简称"自动化堆场")作业系统中识别车号的子系统,能够识别进入自动化堆场及轨道吊作业区的集卡车号,辅助码头操作系统调度作业设备;因此,RFID系统识别率对自动化堆场作业安全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平行于岸线布置的自动化堆场为例,分析提高自动化堆场RFID系统识别率的技术手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集装箱运输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五型新港口"即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应运而生。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系统发展概况,重点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海陆侧交换区布置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集装箱码头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垂直岸线布置的多泊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中集装箱水-水中转集疏运比例对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布置形态的影响,在目前国内典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艺模式及平面布置的基础上,运用Flexterm对堆场垂直于码头岸线和平行于码头岸线2种布置模式进行三维仿真。通过分析2种布置形态下水平运输设备的运距以及对码头装卸效率的影响,总结2种堆场布置形态对垂直岸线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适应性,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全球大部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海侧轨道式龙门起重机(以下简称"轨道吊")采用单箱作业工艺,只能对20英尺集装箱逐个作业。为了提高堆场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能耗,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洋山四期码头")堆场海侧轨道吊首创双箱作业工艺,可同时作业2个20英尺集装箱,作业效率是单箱作业工艺的2倍。本文以洋山四期码头为例,介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海侧轨道吊双箱作业工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规划、设计、建造阶段,多样化的堆场布置方式直接影响水平运输作业方案制定,对于采用顺岸开放式堆场所产生的无人水平运输设备和外集卡的混行,各码头均采用物理隔离方式限制两种车辆的交汇.本文通过借鉴现有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发展经验、应用技术、混行方案,提出一套无需将无人水平运输设备和外集卡进行物理隔离的混行技...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为依托,针对其集装箱水转水比例高、港内集装箱主要转运流向多为平行码头岸线的特点,提出了一套自动化集装箱堆场平行布置、港内水平运输采用无人驾驶集卡的新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常规自动化装卸系统无法很好地适应该类型自动化码头工程的难题,可为类似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国荣 《集装箱化》2021,32(5):12-14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兴起,自动化轨道吊成为各大集装箱码头堆场的主要装卸设备.在自动化轨道吊作业过程中,大车位置校验精度直接影响整个集装箱堆场作业安全和效率.常规轨道吊采用绝对值编码器检测大车位置,其精度较差,不能满足自动化集装箱堆场作业需求.针对自动化轨道吊大车运行距离较长、海陆侧跨距较大、堆场轨道不平等作业特点,可采用Flag板定位系统校验大车位置,从而提高大车定位精度.本文结合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南沙集装箱码头分公司(以下简称"南沙三期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特点,采用Flag板定位系统对自动化轨道吊大车位置进行冗余校正,并分析自动化轨道吊大车Flag板定位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其他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波 《集装箱化》2019,30(6):8-10
<正>采用自动化轨道吊内跨式单侧双车道作业工艺的集装箱码头堆场在生产组织和安全风险防控方面不仅有别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堆场,而且有别于垂直岸线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本文比较自动化轨道吊内跨式单侧双车道作业工艺与双侧单车道作业工艺的优缺点,并以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五洲国际码头")为例,针对自动化轨道吊内跨式单侧双车道作业工艺的主要安全风险,从技术和管理等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冷藏箱堆场作业的特殊性在于装卸过程中需要有人员进入箱区进行电源插拔的辅助操作,而自动化集装箱堆场为无人化作业。因此如何合理地布置冷藏箱箱区是自动化码头堆场布置的关键。在分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冷藏箱箱区常用的几种布置形式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装卸工艺方案对自动化堆场内冷藏箱箱区的布置形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设备存在无效作业的问题,对码头合理布置进行研究。在分析码头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天津港某在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型工艺,从码头前沿、堆场布置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装卸船、水平运输和堆场作业的设备选型,制定全自动化码头总体布置技术方案。提出自动化集装箱堆场箱区平行于码头前沿的布置方式,引入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采用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替代传统的运输设备,提升码头运营自动化水平,为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