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软弱地层矿山法开挖过程中,地层加固直接影响到开挖的安全和效率。基于西安地铁4号线下穿火车站咽喉区暗挖施工实例,结合对类似地层注浆工艺及其效果的调研,对特殊地段隧道围岩注浆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开挖前不同段的注浆加固试验,确定出钻孔长度、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及浆液配合比等工艺参数,确保了隧道开挖处于无水作业环境,保证了施工与施工过程中火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值模拟,对供水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时,不同地层加固措施对上方公路沉降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沉降模拟结果进行比对,选择最优方案,降低施工风险,保证高速公路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3.
赵伟  王洋 《北方交通》2023,(12):83-87
沈阳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工业展览馆站—五爱街站区间下穿陆军总院人行天桥,隧道结构与桥桩竖向净距约3.97~6.47m,采用有限元计算分析矿山法地铁区间施工对人行天桥的影响,结果显示矿山法地铁区间施工人行天桥桥墩底部最大沉降量为5.12mm,最大差异沉降量为3.92mm,墩底部最大水平变形量为0.66mm,桥墩最大倾斜为0.15‰,可以保证人行天桥安全。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邓江区间从始发井出发,下穿街北高速公路匝道、路基及其街口收费站,同时在轨道右线右侧上方有街北高速的涵洞与其并行。为确保盾构施工时街北高速及其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性,文章结合盾构隧道掘进的的主要特点,建立了能全面反映盾构隧道掘进全过程的三维模拟方法,分析盾构始发井及左右洞施工过程对街北高速路面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变位影响过程。同时,根据盾构隧道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确定盾构施工影响的沉降控制措施,经模拟分析得知,盾构施工过程对街北高速路面影响均在控制范围以内,合理的盾构施工能够确保路面及周边建筑物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路交通网越来越密集,设计线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岩溶区,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还会出现隧道穿越岩溶区的现象。贵州省三凯高速公路SK13隧道对岩溶区采用超前注浆、格栅拱架加强的处理工艺,取得良好的工程效果。对注浆设计、施工工艺、工程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总结,对类似的采空区治理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0):101-102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交通运输运力扩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工程到建设也逐渐进入高潮。交通线路的大规模建设必然需要面对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交叉的问题。其中,新建隧道穿越既有工程时对其产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以金普铁路三十里堡隧道下穿沈大高速公路匝道工程为依托,借助数值计算分析新建隧道对既有匝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四号线某大断面矿山法隧道为背景,分别应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承受全部荷载的计算模式”与“不考虑初期支护承载而由二次衬砌单独承受全部荷载的计算模式”进行隧道截面安全系数和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承载模式得到的结构最不利截面安全系数均能满足要求,但“二衬结构单独承载模式”得到的最不利截面结构可靠度指标偏低.为确保根据不同承载模式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在应用响应面法分析隧道衬砌结构荷载效应的基础上,采用了等效地层弹性抗力系数来表征初期支护对结构承载的贡献,为解决地铁隧道结构设计中由于结构承栽模式不同而造成的计算结果差异提供了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8.
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引起路基路面沉降,威胁交通安全.通过建立隧道-地基-路基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在路面荷载作用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隧道下穿深度、地层模量、泊松比及强度参数等因素与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隧道下穿深度不仅影响路基沉降变形的大小,而且影响沉降槽的形状,而土层性质主要对路基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对沉降槽形状影响相对较小.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因素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地铁三号线小和山站暗挖段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Pasternak弹性地基梁理论及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软弱破碎地层CRD法施工过程中管棚的挠度变化和地表沉降规律.研究表明,开挖面处管棚挠度最大,管棚挠度变化曲线呈"凹"型;管棚支护下地表沉降值约为无管棚支护的1/4;有管棚工况下,隧道上断面开挖时地表沉降速率远大于下断...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那国隧道下穿隆百高速公路施工段,大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临时仰拱台阶法的开挖方法。施工过程中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安全、顺利地完成了隧道下穿段施工任务。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在允许范围内。隧道没发生任何异常状况,证明采取的技术措施是正确的。成功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碌碡梁隧道,通过分析溶洞和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制定了详细的溶洞处治方案,顺利通过了溶洞段,保证了隧道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处治效果,对类似隧道溶洞处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盾构法修建的隧道粘土含量较高时,采用一般掘进方法,会造成刀盘开口堵塞,影响掘进速度.以台山核电取水隧洞为例,通过工程类比、现场试验和施工实践,重点概括和提炼总结了海底隧洞粘土地层盾构快速掘进施工技术:①改进刀具、增大刀盘开口率;②调整转速和掘进参数降低地层扰动,适应快速掘进;③控制泥浆保证循环顺畅,同时达到绿色环保的作用;④控制掘进姿态以保证隧洞线型.以上措施的采用,保证了隧道安全、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工程问题不断增多.以洺水隧道下穿邢汾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首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隧道开挖方法进行了优化,进而开展现场试掘进试验,对下穿过程中地表沉降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隧道下穿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分析了变形控制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CRD法和台阶法开挖均可保证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精准预算地表最大沉降量,对成都地铁17号线白机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沉降槽宽度i,分析了隧道埋深H与i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有效注浆率n2参数,修订了单位地层损失体积V的计算式;提出了用已知盾构刀盘半径、管片外径、总注浆率、出渣量、注浆量、渣土松散系数和隧道埋深等现场数据计算地表最大沉降量Smax的公式,并在成都地铁17号线机终区间进行了验算.研究表明:当隧道埋深H = 10~19 m时,H与i的关系符合Allometricl模型;实例验算证明所提出的地表最大沉降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直接关系到下穿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安全和既有交通的运营安全。结合泉州市大坪山非机动车及人行隧道工程实例,从隧道的超前支护、开挖方式、监控量测关键工序的方法选择、工艺流程、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如何顺利安全通过既有高速公路,为同类工程积累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水压条件下矿山法隧道主体结构的受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压条件下矿山法隧道主体结构的受力特征,采用模型试验研究高水压条件下衬砌的力学行为、结构与围岩、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及结构破坏模式.研制了马蹄形断面非均布水压-土压加载装置,模拟大断面隧道衬砌主体结构在不同水压与土压共同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弯矩沿衬砌周向总体上呈蝴蝶形分布,轴力呈近似椭圆形分布;土压力增大使结构弯矩、轴力、最大变形量和偏心距均增大;侧压系数增大使结构弯矩不同程度地减小,而使轴力增大;水压增大使衬砌轴力迅速增大,而弯矩增大较慢;高速铁路隧道衬砌结构承受的极限水压不宜超过500 kPa.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小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对地下管线的影响,考虑流固耦合效应和施工效应的综合作用,根据管线允许的安全控制标准,采用FLAC3D建立的数值模型,对降水、动态降水和非降水3种施工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非降水施工法是控制地层固结沉降最有效的施工方法.深圳地铁1号线采用该施工方法,保证了煤气管线在施工期间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工程,下穿既有结构物的大型暗涵是南水北调工程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结构形式。下穿段浅埋暗挖施工过程中洞内安全和地面环境问题突出;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施工中防温裂技术难度大,影响因素错综复杂,一旦控制不当,容易造成结构裂缝超限。严重影响暗涵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论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古运河枢纽工程下穿石太高速公路段为背景,对既有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和箱涵结构混凝土限裂温控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施工过程中既有路面沉降应控制在100mm以内、结构混凝土内部温降应控制在54.4℃以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中洞多分部开挖技术、一次性施作长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超前预支护技术、设置遮阳棚和地垄储料保温措施等综合施工技术,确保了施工过程中既有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和暗涵结构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路基强夯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渝长高速公路上童段路基夯实的施工实践,通过计算分析、现场试验和施工效果检测,研究了高速公路土、石混合填土路基采用强夯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获得强夯技术主要设计参数与施工质量控制参数的试验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处于强风化层状页岩地层中的大顶山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该隧道开挖面积达到195 m2,设计采用由双层Φ159 mm大管棚加Φ42 mm小导管的超前支护,及双层初期支护构成的支护体系。从设计的支护结构出发,考虑了双侧壁导坑法、CRD法、CD法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该类地层中,双层大管棚超前支护下,采用CD法施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