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总结现有限高设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种类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限高架被撞的原因,设计了一种自动检测车高限高交通设施系统,由车高检测系统、报警与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和应急处理系统组成。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前以声、光、字三种形式向超高车辆发出报警,能够有效减少超高车辆撞上桥梁、隧道顶部等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超高车辆与立交桥梁碰撞的高精度非线性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高车辆和立交桥梁之间的碰撞事故屡见不鲜,深入研究车一桥碰撞机理,为提出车一桥碰撞桥梁损害计算方法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高性能非线性有限元,对超高车辆一立交桥碰撞进行了高精度仿真分析,并对不同车速导致的桥梁损害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车一桥碰撞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进口方向的多辆应急车辆在同一时段内通过同一信号交叉口的协调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多应急车辆信号优先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引入了相位智能体和管理智能体,同时采用模糊推理理论实现各类智能体的内在逻辑,以及模块之间的协调机制.基于Starlogo多智能体仿真软件,针对特定十字交叉口的多应急车辆优先信号协调控制案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多应急车辆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能实现应急车辆在交叉口时间通行权上的优先,同时能够减少应急车辆对其他车辆的干扰,对于提高城市范围内的紧急救援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2008,6(2):3-3
车载卫星导航系统可以让驾驶人更容易找到道路,但盲信导航也会导致超高的车辆错误驶入有高度限制的天桥,导致这些设施损坏。近日,英格兰东部林肯郡格兰瑟姆3座铁路桥2007年一年就被超高的货车剐蹭了62次。这3座桥靠得很近,都位于半径不到2km的地区内,是全英国发生剐蹭事故最多的铁路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立交桥等跨线结构物是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主要途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车辆超载超高、道路交通标识设置不合理,驾驶人员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车辆撞击桥梁事故屡有发生。当桥梁构件被车辆撞击后,桥梁各部分会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如何对损伤的质量进行检测以及进行安全评估将是受撞桥梁一个重要的问题。对受撞桥梁损伤检测以及安全评估能够够为桥梁是否需要加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绿灯时车辆无谓的等待,提高交叉口整体运行效率,通过内嵌热成像传感器的视频检测技术用于交叉口行人过街检测,以宛平南路—中山南二路为应用示范交叉口,研究了交叉口行人和车辆排队检测的组合式布置,提出了基于行人和右转车请求的信号控制逻辑关系,制定了交叉口信号控制分级响应方案。经现场实施验证,可以有效地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对进口右转车辆的干扰,提高右转车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改进后的模型,其跟驰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道路几何设计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速公路入口检测管理一直是国家治理车辆超载超限的重点。针对车辆的超宽超高检测,主要探讨基于激光式测距的宽高仪在高速公路入口治超检测中的应用。通过选用LMS111型激光传感器、宽高仪数据处理器和检测车道控制器,组建成一套完整的宽高仪检测系统。系统利用激光反射测距的原理,可以准确测量出车辆的宽度和高度信息。经实践检验证明,检测数据准确,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遏制超限车辆的驶入。不仅提高了治超的工作效率,而且为车辆在高速公路的正常通行提供了保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充分考虑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受力及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对超高车辆碰撞桥梁进行仿真模拟.针对不同车速下超高车辆对桥梁的撞击问题,分析车-桥的碰撞机理及撞击对桥梁的损伤情况.分析发现:碰撞速度越大,主梁应力越大,且达到最大应力所需的时间越短;碰撞对主梁的损伤破坏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受拉损伤,且损...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预应力箱型梁桥遭受超高车辆撞击下的损伤,将此类撞击的数字仿真与试验对比研究了箱型梁桥上部结构动态响应.运用LS-DYNA软件建立了精细化预应力箱型梁桥上部结构的三维分离式模型和车辆与桥梁上部结构的耦合模型,在汽车以80 km/h速度正面撞击桥梁时,研究桥梁、汽车的破坏损伤和桥梁整体位移,分析比较了车速分别为30、50、80 km/h时,桥梁上部结构遭受超高车辆撞击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质量较大的预应力箱型梁桥上部结构遭受超高车辆撞击时,桥梁整体损伤较小,应主要研究其局部破坏;撞击过程中车厢的形变会导致车-桥之间撞击形式由正面撞击向冲切撞击转变;车-桥碰撞力值和桥梁撞击区域位移值均与车速成正相关,当车速为80 km/h时的最大位移值为165 mm.   相似文献   

11.
车辆运行信号优先(TSP)是构建快速公交系统(BRT)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协调车辆检测系统、交通控制信号控制系统以及通信技术之间的关系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切实可行的车辆运行信号优先正式使用前需要通过仿真系统对其做全面的实验室评估。本文阐述了车辆运行信号优先仿真模型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车辆运行信号优先系统的设计和功能评估。提出的仿真工具模型其所有组成元素完全符合智能交通系统协议国家运输通信(NTCIP)标准为车辆运行信号优先系统制定的规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考虑侧向风作用下车辆运动对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的影响,针对车-桥系统气动绕流的特点,研制了一套移动车辆模型风洞试验系统,在风洞中实现了侧向风作用下车辆运动过程中桥梁和车辆各自气动力的同步测试.该系统可以较方便地改变来流风速、车辆运动速度、测试对象以及车辆与桥梁的相对位置等.根据测试信号时程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车辆运动过程中桥梁和车辆动态气动力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桥梁和车辆的气动力信号较稳定,试验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消防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威胁着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对比现行不同的智能小车的技术,选择了开源、硬件性能更稳定且支持快捷开发的Arduino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结合Wi Fi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智能灭火小车;同时,使用红外线传感器,结合H桥驱动原理,完成了智能灭火小车的循迹避障功能;利用火焰传感器检测火源,信号回传单片机低电平启动风扇,完成灭火功能;最后,设计了智能手机Android移动版软件,通过Wi Fi模块的路由器和摄像头完成移动端的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4.
车联网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城市道路上信号交叉口对交通流的阻断,针对车联网环境下个体车辆可 以与路侧设施及交叉口中心控制系统实时信息交互的特征,提出了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策 略,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基础上兼顾驾驶舒适性与环境友好性.为验证车速控制模型的有 效性,基于多智能体技术建立了车联网环境下信号交叉口车速控制仿真系统,以典型十字交 叉口为例,模拟对比分析了传统驾驶和车联网2 种环境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行程时间、燃料消 耗与污染物排放.结果表明,该速度控制策略下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平均行程时间减少了约 60%,燃料消耗减少了约40%,污染物的排放也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车辆事故的预防重在预测,做好车辆事故的预测工作,可使我们进一步掌握行车安全的主动权,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车辆事故预测中运用数学模拟计算,可为预测车辆事故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和更为科学的依据,必将为车辆事故的预防工作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基于ADAMS的车辆极限越障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AMS软件建立四桥独立悬架车辆的模型,来模拟跨越台阶状障碍,并结合Simulink对其运动进行综合交互仿真。通过仿真,得出不同附着系数下车辆能爬上的最大高度,并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及可行性,为四桥独立悬架车辆汽车的通过性开发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现代化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道路区域协调控制方法.在单路口Agent中引入加强学习方法,实现交通信号实时在线调整;在由多交叉口构成的区域路网中,以车辆平均延误为目标,通过多路口Agent之间的协调机制,实现城市交通区域信号控制的智能协调和全局优化,提高整个区域交通的效率,减少车辆的延误.通过仿真实验,与定时控制和感应控制相比,该方法使车辆的平均延误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竖弯涡振条件下桥上驾驶员的行车视线,首先,基于传统的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引入桥梁涡激力数值模型,自主编制了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其次,以有3个半波的涡振振型为例,借助几何作图法推导了桥面发生涡振时车内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最后,基于已建立的涡振条件下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和驾驶员视线盲区的计算公式,以一座发生竖弯涡激共振的大跨度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分析了车型、车速和入桥时刻对车内驾驶员视觉盲区最大高度、盲区总持时和盲区占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盲区最大高度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周期约为车辆前进一个涡振半波长度所需要的时间;车速变化不会影响驾驶员盲区的最大高度,但车辆类型不同则驾驶员目高不同,车内驾驶员目高越低,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最大高度也就越高;车重会进一步增加驾驶员前方视觉盲区的最大高度;车辆入桥时刻对驾驶员盲区总持时的影响很小,但驾驶员盲区总持时随着车速的提高而降低;车辆入桥时刻或车速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小,而车型则对驾驶员盲区占比的影响显著,其中小轿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高(21%左右),大客车驾驶员的盲区占比最小(12%左右...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装备空气弹簧的车辆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悬挂系统柔度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悬挂参数对车辆柔度系数的影响规律。设计了重锤法、角度测量法和加速度测量法测定悬挂系统柔度系数。利用重锤法对某车辆进行测试,分析不同载质量和外轨超高工况下的动、拖车柔度系数分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提高悬挂系统刚度,增大悬挂系统横向跨距,降低车体和构架的重心高度均可减小柔度系数,从而可提高车辆的抗倾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拖车柔度系数大于动车柔度系数,空载时相差0.021,重载时差异不大;重载时的柔度系数大于空载状态的柔度系数,最大相差0.109;最恶劣工况为拖车重载状态,柔度系数最大值为0.245。柔度系数随着外轨超高的增加而增大,且超高越大,柔度系数增长速度越快,因此,在大超高线路上应严格控制车辆柔度系数。试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信性,且理论公式考虑的悬挂系统参数全面。  相似文献   

20.
使用小波分析、功率谱密度等方法,对武汉市阳逻大桥GNSS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并分离大桥不同位置结构车辆移动荷载响应、车辆振动荷载响应和噪声,首先去除噪声,然后利用信号不同频率特性,分离静态信号和动态信号,从而得到更为清晰的大跨度桥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