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轨道车辆用抗侧滚扭杆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公司送检的某型号抗侧滚扭杆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力学性能试验,主要试验项目包括整体刚度试验、弹性试验、静态极限试验、常规疲劳试验、强化疲劳试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合理的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对开发其他型号扭杆系统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套箍加固拱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加固效果,进行套箍加固拱肋和整体浇筑拱肋的对比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套箍加固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破坏模式与特征、承载能力和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套箍加固模型和整体浇筑模型的裂缝分布规律、破坏过程、破坏模式相同,破坏时挠度相差0.5 mm,破坏荷载相差2.7%,说明二者的力学性能基本相同;试验过程中测试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最大剪应力远小于其承载能力,加载过程中跨中截面测试应变在开裂前符合平截面假定,说明新老混凝土能够作为整体共同受力。通过对比模型试验分析,证明套箍技术加固拱肋是可靠有效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金相、X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膨胀和高温耐热试验等检测方法分析了高铬铸铁轴衬套的组织特性,并与德国Mahle提供的轴衬套样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制的高铬铸铁材料完全符合PL33材料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上引连挤工艺制备Cu-0.2Mg、Cu-0.4Mg、Cu-0.6Mg合金接触线,通过拉伸试验、导电率测试、SEM、TEM等方法研究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及其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Cu-0.2Mg合金接触线性能满足OCS-2标准要求;Cu-0.4Mg、Cu-0.6Mg合金接触线性能均满足OCS-3标准要求,其中Cu-0.6Mg合金接触线达到超高强度级别;铜镁合金接触线高强高导性能来源于形变强化、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  相似文献   

5.
将超声波检测法应用于隧道火灾后的初砌损伤评定,通过试验研究给出了砼超声波速与砼有关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超声波检测常规方法在隧道衬砌火损后的应用给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铜镁合金接触线的引进与技术自主再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外铜镁合金接触线技术特性和使用情况,对秦沈试验段的铜镁合金接触线和京津城际铜镁合金接触线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针对引进后在运用和检测中发现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引连挤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7.
李晓霞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362-364
研究了50CrMo4材质的特性,对50CrMo4曲轴进行了热处理工艺研究与试验,检测其硬度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50CrMo4曲轴经此工艺热处理,在增加曲轴表面硬度的同时,提高了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工艺研究和试验,50CrMo4曲轴试制成功,并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既有线路基检测中进行K30和Ev2试验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反力装置及试验台,解决了在路堤边坡上进行K30和Ev2试验的反力问题及在边坡斜面上安放仪器设备困难的问题.将该设备和检测方法运用于朔黄重载铁路路基检测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试验效果良好,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正交设计对3 mm厚的AZ31镁合金板进行搅拌摩擦点焊工艺试验,研究了搅拌摩擦点焊焊接工艺参数(旋转速度、下压量、焊接时间)对力学性能(抗剪切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时间是决定FSSW接头抗剪力的主要因素,优佳的焊接工艺参数为:旋转速度为2 450 r/min、焊接时间8 s、轴肩下压量0.2 mm;焊核区形成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而热机影响区和热影响区会形成较为粗大的晶粒,且晶粒大小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用超声波检测隧道衬砌火灾损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超声波检测法应用于隧道火灾后的初砌损伤评定,通过试验研究了给出了砼超声波速与砼有关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超声波检测常规方法在隧道衬砌火损后的应用给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