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入世"5年来,中国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2006车产销双双突破700万辆大关,出现了全线飘红的可喜局面.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有专家认为,未来5~10年市场对客车的需求依然会不断扩大,但笔者认为,我国客车行业在未来5年内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高峰,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上,MPV(多功能汽车)这一名词令人耳熟能详。“MPV”进入中国不过5年多的时间,但却给我国汽车消费文化理念带来了一种新的冲击。而今,丹东黄海汽车公司通过对市场的深度研究,探索出了一款新概念多功能客车MPB(Multi-Purpose Bus)。分析人士认为,丹东黄海MPB概念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城市客车、城际客车、旅游客车3者的结合,MPB的推出填补了我国目前城际人公交客车市场的空白,无疑会给客车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杨亮  林睿 《商用汽车》2005,(7):40-41
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上,MPV(多功能汽车)这一名词令人耳熟能详."MPV"进入中国不过5年多的时间,但却给我国汽车消费文化理念带来了一种新的冲击. 而今,丹东黄海汽车公司通过对市场的深度研究,探索出了一款新概念多功能客车MPB(Multi-Purpose Bus).分析人士认为,丹东黄海MPB概念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是城市客车、城际客车、旅游客车3者的结合,MPB的推出填补了我国目前城际人公交客车市场的空白,无疑会给客车市场带来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汽车工业研究》1997,(2):11-19
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我国1996年汽车市场总体形势,1996年汽车市场竞争方式,1997年汽车市场所处的周期阶段、发展方向、运行速度及主要影响因素,1997年汽车需求增长点,1997的汽车市场总量、中种种汨及需求结构,1997年汽车市场用户结构,1997年汽车市场总体价格、货车价格变化、客车价格变化及轿车价格变化趋势,19967年汽车市场总体,中型货车、微型货车、大型客车、中型客车、轻型客车、躲开客车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3月25日,2020中国客车学术年会和第18届客车市场研究会在深圳举行,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客车制造企业的200余名代表,共同分析了新形势下的客车行业发展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2021年客车行业将触底反弹,未来3~5年客车企业仅剩约30家甚至更少据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理事长宋金刚介绍,2020年,受宏观经济下行和突发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客车市场形势严峻,全年国内累计销售5 m以上客车15.06万辆,同比下降21.07%。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中型客车2004年产销量已分别达到78712辆和78851辆,在数量方面.已是欧洲年需求量3倍多。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今后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大中型客车市场将成为汽车市场中另一个争夺的焦点,将成为全球客车市场的最大蛋糕。  相似文献   

7.
<正>引言客车行业是我国汽车工业近年来起步较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9年,中国客车生产企业有上百家,销量排名前50家客车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约为16万辆(L3.5m),客车生产企业形成了各具特点、面向不同需求层次的企业群。随着我国客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出口市场的增长,我国客车生产规模进入世界客车业前列,我国成为世界客车的主要制造国和销售国;另一方面市场情况变幻莫测,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铁路航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客车行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客车生产企业如何能够把握未来市场变化的趋势?客车市场预测模型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1999年我国汽车市场已由缓慢增长转变为适度增大,大中型客车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型客车市场发展较快。汽车市场保持13%的适度增长;大中型客车的增长速度可达21%。但是,大中型客车在汽车市场和客车市场的占有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佘振清 《时代汽车》2005,(12):15-17
未来5~10年客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并将争雄世界客车市场。 中国将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客车制造中心 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04年,全世界大中型客车的产量总计241678辆,其中产量在5000辆以上的国家有9个,这9个国家占世界总产量88.44%。(见下页图)  相似文献   

10.
文风  侯翔 《城市车辆》2008,(1):32-33
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载货汽车下线,结束了我国自己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1957年,采用解放牌汽车底盘改装的第一辆国产客车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客车工业的开始。到2007年,我国客车工业已经走过了50年。50年来,我国客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国大中型客车产品已占世界产量三分之一以上,轻型客车的年产量也已突破20万辆,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客车大国。本刊于2008年第1期开始,特别开辟了纪念中国客车工业50周年专题,对50年来中国的客车工业进行回顾,弘扬中国客车及客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宣传民族品牌、汽车文化,介绍新世纪、新阶段为中国客车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优势企业及新技术、新产品,推进市场发展和国际化战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能够实现从世界客车大国向客车制造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本分析了我国客车市场的现状,预测了客车市场未来2年的需求,并对客车生产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出行越来越频繁,必然导致客车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大中型客车2004年产销量已达7.8万辆,在数量方面,已是欧洲年需求量3倍多。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未来我国大中型客车市场将成为汽车市场中另一个争夺的焦点,将成为全球客车市场的最大蛋糕。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5年国内主要汽车集团将会纷纷重兵布局、抢摊商用汽车,尤其是载货汽车市场,加上国内产业新军的加盟和国外同类企业的进入,可以预见,2005年国内商用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激烈。近期,笔者对来自各方面的2004年中国商用汽车市场产品数据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2005年商用汽车市场的热销产品将会是以下情形。客车1.按用途分类公交客车依然是市场需求的最大亮点。从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来看,2004年以生产公交客车为主的企业业绩增长较快。目前,公交车的利润虽远不及公路客…  相似文献   

14.
伴随汽车市场的大好局面,大中型客车连续几年对汽车市场的支撑作用日趋显现。2002年客车市场产销量达到历年最好水平;高档客车进口需求回落;中型客车出口明显好于往年;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2002年我国大中型客车市场特征主要表现为,向国际化市场迈进,竞争加剧,价格战初见端倪。预测2003年宏观经济将推动客车市场需求继续走高,但客车产品价格总体将有所下降,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旅游出租等细分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大中型客车市场上,大中型客车的主要来源有制造企业生产的大中型客车和改装企业生产的改装大中型客车以及少量的进口客车。客车工业从1985-1995年经历了三次大的起伏,1986年、1990年、1993年,客车总产量均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地下降,大中型客车无论是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在客车市场的占有率呈下降的趋势。通过预测模型分析得知,1997年我国大中型和车市场将开始回升,预测1997的大中型客车保有  相似文献   

16.
正从整体汽车市场来看,由于税额减半政策力度减弱等的影响,2017年上半年中国车市将微降0.7%。预计2017年轻型车销量增幅为3%,到2023年复合增长为3.8%,达到3470万辆。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及未来预测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1.94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达140辆,驾照持有人数达3.1亿人。2016年,我国轻型汽车销量为2650万辆,主要受到小排量客车的激增等影响,增长率达到13.2%;轿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客车技术的发展,客车出口量不断扩大,虽然经历了2009年汽车出口的寒冬,但中国客车已成为全球客车的重要力量,并影响着国际客车市场.同时,国内客车企业也不断加大开发香港市场的力度.香港虽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但它对汽车有自己的型式认证要求.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回首2004年中国商用车市场时会发现,与异军突起而大幅增长的载货汽车相比,客车市场延续了2003年遭受“非典”的重创走势,继续趋“冷”,行业利润大幅下降。是何因素导致客车行业深陷泥潭?2005年客车行业是否会走出困境?是汽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毅 《城市车辆》2002,(4):30-32
本综合了影响我国大中型客车市场的各种因素,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未来10年我国大中型客车市场进行了分析预测,并给出了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郑建有  娄珺 《城市车辆》2008,(10):10-12
作为中国最大的豪华客车制造基地,如果说2007年是“青年”汽车牢牢占据国内豪华客车市场的一年,那么2008年则真正成为“青年”城市客车品牌全面进军国际市场的开始。从千余辆城市客车在北京奥运专用道上笑迎八方来客,到400余辆18米BRT专用车独舞伊朗首都德黑兰,“青年”汽车一路欢跑,实现了从豪华客车到城市公交的齐头并进,实现了豪华城市客车从畅销国内到进军海外的成功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