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筱林 《综合运输》2007,(1):51-53
北京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期、体制转型期和奥运全面建设期,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交通问题十分突出。随着城市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85万辆,小汽车出行比例持续增长,“车多路少”的矛盾凸显。由于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首都北京被人们戏称为“首堵”北京。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过去的2006年中,启用公交IC卡“一卡通”,制定“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北京公共交通领域的这些“大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城市交通改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交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媛媛  陆化普 《综合运输》2005,(3):80-82,84
一、新加坡的城市与城市交通 新加坡是一个东南亚的岛屿国家,人口420万,面积68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高达 6100 人 /平方公里。除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港口外,新加坡没有更多的自然资源,因此,新加坡一直采取以政策吸引外资进行制造业、金融业、商业等方面的投资。新加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其道路网络长度为3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公里,机动车总量为7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总量为41.4万辆。 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特色在于,其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共同构成了一个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目前,快速轨道中地铁 MRT(Mas…  相似文献   

3.
施红星 《综合运输》2001,(10):35-38
<正>近 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辆和交通需求的 大幅增加,我国城市道路负荷日益加重,道路拥挤、交通堵塞、行车混乱等现象有增无减。据调查表明,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通行能力已接近极限。机动车的时速由60年代的30公里已降到目前的10~13公里,乘车环境严重恶化。交通拥堵犹如人身上的毒瘤,它使交通延误、车速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增加、排污量增加,城市环境恶化,诱发交通事故,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因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我们认为,在解决交通拥堵时应着重辩证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交通拥堵是我国特大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以上海为例总结了特大城市"道路车堵车,轨道人挤人"的交通拥堵现状,系统分析了人口与交通需求增长、用地布局调整、道路设施及运行管理不足、公交系统服务吸引力不佳、交通偶发性事件等交通拥堵症结所在,并提出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控制个体机动化出行需求、推进道路建设与交通管理、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能力等对策措施,以期为特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1996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文 《综合运输》1997,(10):10-12
<正> 近几年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运输有了很大发展,但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与相对落后的道路基础建设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根本解决。199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6096463辆,比1995年增长13.52%;机动车驾驶员达4270万名,比1995年增长22%;公路旅客周转量为4908.79亿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为5011.2亿吨公里。而全国公路里程仅由1995年的115.70万公里增加到118.58万公里,增长幅度仅为2.49%。交通拥堵更为严重,隐患增多,直接影响着道路运输事业的快速、高效、持续发  相似文献   

6.
道路运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交通支撑。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字,2010年,我国的载货汽车已达1597.6万辆;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400万公里;高速公路已达7.4万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244.8亿吨,占全国综合运输总货运量324亿吨的76%。数据充分说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需求管理(TDM)政策通过合理调节和科学引导交通需求,使道路交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交通系统的供需维持在较稳定的动态均衡状态。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城市通过实施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缓解交通拥堵,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国的很多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化进程加快,同时面临着资源紧缺和交通拥堵频发的形势,本文论述了在我国大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提出了当前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问北京人生活中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多半会回答“交通拥堵”。北京居民上下班或上下学拥堵经济成本为335.6元/月,处在参与调查的七个城市之首,其次是广州和上海。目前,北京市机动车已向500万辆靠近。  相似文献   

9.
托非洲朋友的福,北京的交通拥堵在11月初的几天里明显改善,如此一路畅通的大好局面已经多年不见了。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北京市政府对交通进行了精心安排,一方面抑制交通需求,有49万辆政府部门的公车被封存;另一方面积极倡导公交出行,公交车在日发车12万车次的基础上增加了10%,地铁日增开220列次,并且延长运营时间1个小时,市民公交出行比例从2005年年底的29%增加到40%。数十万有车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暂时不开车上下班,还有许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北京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共同营造了中非合作论坛期间良好的交通环境。看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才能营造和谐的交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数据智能交通时代的来临,北京公共交通在倡导"公交出行、绿色出行"的大环境下,逐步构建起一个安全、快捷、舒适、环保、优质优价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有一种便利,叫北京公共交通。北京有轨道交通22条,里程达到608公里;北京有2.2万余辆公交车,地面公交线路886条;北京有公交专用道907公里;北京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72.1%;北京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稳定在2000万人次左右;北京六环内公交站点500  相似文献   

11.
张笛 《人民交通》2021,(11):72-73
北京交通拥堵治理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入手,对北京交通拥堵治理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北京交通现状的剖析、交通拥堵治理必要性的探讨,结合实际,提出北京交通拥堵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包叙定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1969年投运北京苹果园到火车站的23公里地铁算起,迄今已有40余年的历史。前三十年发展缓慢,年均投运里程只有4公里;进入新世纪后加速发展,年均投运里程前五年达到80公里,近五年提高到177公里,去年更是建设投运了283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输》2011,(1):93-93
2010年12月底,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提出北京市将综合运用科技、经济、必要的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从六个大方面着手,缓解北京城市拥堵,为建成“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提供交通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实施行政审批制的城市代表:北京1.出租车客运市场基本情况截至2003年底,北京市共有出租汽车运营车辆6.3万辆,占全市机动车总数的3.1%,占全国出租车总量的6.4%,日均客运量160多万人次,全年完成的客运量达到6亿人次,相当于整个公共电汽车系统完成客运量的1/8。根据北京市道路核查线调查结果,道路断面交通量中约26.3%~32.5%为出租汽车交通量。就市场组织结构而言,北京市现有出租车企业277家,其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交通结构演变阶段,总结了交通需求和出行结构在各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和发展规律,并与国内外大城市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为改善交通结构、缓解交通拥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 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塞这个难题。香港却是个例外。香港总面积约有1070平方公里,总人口600多万人。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其道路属于世界行车密度最高的网络之一。到1995年底,香港拥有汽车458785辆,而道路为1717公里,即平均每公里道路有267辆汽车行驶。香港车辆密度高,而且地势崎岖,楼房林立,按理说,城市交通该十分拥挤。笔者今年有机会在香港逗留了2个月,看到的是,除周六及放大假个别时间外,通常尽管车流如潮,却很少见到塞车现象。香港在高度密集人口和有限道路空间的情况下,交通问题能解决得较好,不能不说有它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7.
《西部交通科技》2014,(5):I0002-I0003
据悉,可有效缓解北京市过境交通压力、全长940公里的“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有望2016年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09,(8):1-1
<正>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是交通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优化交通资源配置的方式从客观上分为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在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空间上优化交通资源似乎更受重视。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道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然而道路的增长似乎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的却是出行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车辆保有量的逐年上升,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压力,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按照建设部的发展计划,2010年全国公交车的保有量将达到50万至60万辆的规模,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公交车都在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20.
首都市内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网上有种说法,北京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总数已经超过3600万,接近波兰全国的3860万人口数量,开始赶超西班牙的人口数。当然人口普查还在进行中,确切数据有待考证。但是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北京市每年新增外地迁入常住加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00万,与之相应的是新增汽车数量每5年翻一番。按照目前这个趋势,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加流动人口即使不到5000万相信也不会相差太多,到时汽车的保有量肯定会超过1000万,北京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