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徐双华 《航海》2004,(2):33-33
去年12月底,意大利海军先进的"萨里瓦托·托达罗号"潜艇下水试航。由于这艘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噪音极小,速度奇快,攻击能力非常强,因此被称为水下"隐形黑客"。  相似文献   

2.
唐黎标 《中国船检》2003,(12):74-75
潜艇(Submarine),顾名思义是能够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作为海军的重要舰种之一,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它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袭击敌方海岸设施和陆上重要目标,以及布雷,侦察、输送侦察分队登陆等。  相似文献   

3.
方新洲 《航海》2004,(1):37
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在2004年度,建造1艘 2900吨级搭载柴油机/斯特林发动机混合动力装置的新型潜艇,这样将大大延长潜艇在水下的潜航时间。由于该潜艇增装了斯特林发动机,所以比同型潜艇的排水量多200吨,船体也  相似文献   

4.
《舰船科学技术》2015,(12):18-22
潜艇水下旋回运动既是潜艇一种重要的战术机动形式,也是潜艇定深直航、变深潜浮和转向机动3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运动方式之一。在对潜艇水下旋回运动特别是水下旋回对潜艇垂直面运动和横滚面运动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潜艇水下旋回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编制潜艇水下旋回操纵仿真程序,分别对不同航速条件下潜艇水下旋回操纵运动进行仿真。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得出潜艇水下旋回时航速、横倾角的变化规律和艇重尾重的操纵特性,并针对潜艇水下旋回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操纵建议。  相似文献   

5.
《船电技术》2009,29(10):57-57
亚洲地区的水下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不仅各国装备的潜艇数量直线上升,而且性能越来越先进。按照日本防卫省的规划,新下水的16SS型潜艇将用于填补现役“亲潮”级潜艇和今年开始研制的“新世代高科技潜艇”之间的“空挡”,在2030年使整个日本潜艇群实现“准核潜艇化”,继续保持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水下军备竞赛中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潜艇水下悬停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其工程设计提供初步的理论基础,对潜艇水下悬停实际操纵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潜艇悬停深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然后分析了潜艇悬停运动的特征,由此建立了潜艇水下悬停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干扰力计算模型,并对潜艇水下悬停运动的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手动控制潜艇悬停相比,自动控制潜艇悬停能更好地控制潜艇深度。  相似文献   

7.
徐双华 《航海》2002,(3):27-27
目前,大多数潜艇水下通信采用水下听音器发送和接收信息。由于在海水中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因此从海底和海面反射回的信号会相互干扰,从而导致声音信号非常混杂,通信效果很差,传播距离也很短,同时也很难确定对方的位置。为能随时并且长距离保持通信联系,潜艇有时不得不浮出水面,或者用一种漂浮天线接收信号,如此很容易暴露自己。 为克服这些缺点,美国圣迭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由杰弗·埃德尔曼领导的一个小组,利用被称为“声时逆转”的信息技术探测潜艇位置,从而使潜艇能在海水中的某一固定点接收信  相似文献   

8.
方新洲 《航海》2004,(1):37-37
日本海上自卫队计划在2004年度,建造1艘2900吨级搭载柴油机/斯特林发动机混合动力装置的新型潜艇,这样将大大延长潜艇在水下的潜航时间。由于该潜艇增装了斯特林发动机,所以比同型潜艇的排水量多200吨,船体也应加长。为了弥补船体加长而导致潜艇运动性  相似文献   

9.
朱世开  李明  林莉 《中国水运》2007,7(1):49-50
潜艇水下悬停是指潜艇在水下无航速时深度的保持和变动。它是一个非线性过程,随潜艇状态及航行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传统控制方法缺乏自适应能力从而影响了控制效果。本文简要论述了潜艇水下悬停的概念及对潜艇的意义,研究分析了潜艇水下悬停运动的数学模型及干扰力数学模型,将RBF径向基网络控制技术引入潜艇水下悬停过程,通过仿真证明RBF径向基网络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式相比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潜艇素有“水下杀手”的美称。但是,随着反潜技术特别是水下声纳即水下搜索网技术的日益提高,潜艇的水下隐蔽性日渐丧失。为此,科学家们为潜艇技术作出了许多大胆的设想,皮动潜艇正是众多设想中最有效的一种。 据《今日美国报》透露,美国海军正在研制这种新型潜艇。萌生制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盟军运输舰艇在大洋上被德军潜艇累累击沉,美国海军决定用潜艇从水下运送兵力和物资,于1944年将一艘老式作战艇改装成水下运输潜艇,取名为“海狮”号,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运输潜艇。 由于水下运输潜艇活动隐蔽,有攻其不备、出奇制胜之效,且水下运输不受气象和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在登陆作战中能够增加登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水下运输潜艇出现之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1958年,美国正式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下运输潜艇“灰鲸”号。“灰鲸”号在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使用斯特林发动机的第5代非核动力潜艇,研究了不同排水量下的潜艇设计方案,得到了水下最大航速、水下经济航速、水下低噪声航速、水下不间断续航力、斯特林发动机需求功率等主要技战术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水下排水量的潜艇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本文对于使用斯特林发动机用于第5代非核动力潜艇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潜艇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潜艇水下辐射噪声测试主要还是以水声测量技术为主要手段。本文探讨了1种新的测量潜艇水下辐射噪声水平指向性的方法,思路新颖,简单实用,工程可行性强,能全面准确地获得潜艇辐射噪声在单频和频带内的水平指向性。通过测量分析潜艇水下辐射噪声的指向性,能深刻理解潜艇水下辐射噪声场空间分布的规律,初步判定潜艇辐射噪声源的部位及其频率特性,为潜艇声隐身技术的发展和水中兵器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14.
《舰船科学技术》2013,(7):109-114
潜艇在水下发射导弹瞬间受到巨大的发射反冲力和复杂的水动力作用,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而连续发射又要求潜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发射导弹允许的深度和姿态,这对潜艇的操纵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在分析导弹潜艇发射阶段受到的静力、艇体水动力和复杂激变力的基础上,结合潜艇空间运动方程,建立用于仿真的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潜艇水下发射导弹仿真试验平台,分别对潜艇水下导弹单独发射和导弹齐射时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大量的仿真分析,对潜艇水下发射导弹阶段特别是导弹齐射时可能采用的操纵方式作了定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舰船科学技术》2015,(9):46-50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潜艇运动方程,得到适用于潜艇水下回转运动仿真的数学模型,采用分段计算方法对潜艇水下回转运动横向水动力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潜艇水下定常回转运动仿真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实艇操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证明了本文所用潜艇数学模型和建模仿真方法正确有效。同时,本文也为下一步研究潜艇水下回转运动非线性特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括介绍了潜艇水下操纵常见的两类主要事故的由来与危害以及应急操纵的基本概念,论述了水下状态潜艇的流体静力学特性与升降舵的动力学特性,及它们对潜艇运动状态与应急挽回操纵的影响,揭示了潜艇水下操纵运动过程中纵倾与深度易变化、不稳定的力学上的根本原因,对提高潜艇操纵的安全性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Kriging模型和最优对称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以简化的水下潜艇结构模型为例建立水下相对复杂结构振动声辐射计算的代理模型,可对水下潜艇结构模型进行共振频率和声功率级的预测。建立的代理模型可以在整个设计变量尺寸范围内对模型的振动声辐射进行实时预测。由计算结果得出,使用基于Kriging方法的代理模型能较准确地完成固有频率和声功率级的预测。所建立的代理模型能快速、准确地预报在整个设计变量尺寸范围内潜艇结构模型的振动声辐射。  相似文献   

18.
马文会 《航海》2002,(5):23-24
一、葬身大西洋 “天蝎”号核动力攻击潜艇于1959年加入美国海军现役。这艘“鲣鱼”级核潜艇是当年潜艇中的霸王:艇长约77米,宽约9.5米,排水量3500吨,水面航速20节,水下航速35节,配备有23枚“马克”型鱼雷。鱼雷射程可达8千米。火力强大的攻击潜艇的任务是进行反潜作战,目标针对前苏联海军舰队中的核潜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天蝎”号搭载有数位精通俄语的监听专家。  相似文献   

19.
介绍采用12ZSZ型自整角机数字转换器和便携式微机测量潜艇水下航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简述潜艇水下操纵安全性的基本概念,论述潜艇舵卡及舱室进水时的主要挽回措施及舱室进水事故及恢复性操纵等,分析研究潜艇水下操纵安全性的主要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