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վ��λ��ȷ�������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停靠站泊位设计合理性是衡量停靠站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的公交停靠站泊位数对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以公交车辆到达服从柏松分布、车辆停靠时间服从正态分布为前提,分析了公交车辆停靠过程,给出了停靠时间、清空时间、运营时间裕量的计算方法,根据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给出了有效泊位数和设计泊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南坪公交停靠站分别按港湾式停靠站和直接式停靠站两种方式进行了泊位设计,得出按两种方式设计均需设计3个泊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于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基于泊位共享的理念充分挖掘现有私人或者专用停车位资源以供社会车辆停放的方法成为一种新的思路.由于共享车位可利用的停车时段通常具有严格的时间窗约束和片段化特征,导致共享车位资源在实际运营中难以得到高效利用.本文旨在通过设计优化配置算法,以提高共享泊位利用率为目标,将居住区泊位拥有者愿意出租的停车时段与停车需求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共享车位的高效利用.首先,基于具有颜色约束的加权顶点着色问题,建立共享车位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针对以上NP-C问题,分析蚁群算法的路径选择及信息素更新策略并设计求解算法;最后,根据居住区泊位空闲特性设计仿真实验,并与"先到先服务"的停车位资源配置方法对比,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将泊位利用时长提高11.82%.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一些困难成为了影响静安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城市停车设施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不仅影响到驾车者的正常出行及车辆停放,也加剧了道路交通拥挤及城市环境、秩序的恶化。一、静安区"停车难"问题的现状静安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土地面积7.57平方公里,拥有机动车社会停车库3座,泊位312个;道路停车场44处,泊位915个;居民小区停车泊位10 241个;辖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居住区泊位的利用率、缓解城市居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依据共享泊位概念,提出居住区错时错位泊位共享模型。首先对居住区共享泊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居住区泊位"错时错位"停车共享方法,使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能够满足长时间停车需求;其次,建立以平台收益为目标的函数,并进行研究与探讨;最后,通过仿真停车匹配实验,并与传统共享泊位的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为平台提供更高的收益,而且能使城市居住区的共享泊位时间利用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车型时刻表优化方法。首先,将站点同时出现的最大车辆数定义为该站点所需泊位数,以保证站点泊位数量充足,从而减小因车辆排队占据车道发生拥堵的概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双源无轨电车运行特性和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建立双目标混合整数优化模型,以最小化企业运营成本和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为目标,通过车型配置和发车间隔调整,确定双向最优多车型时刻表,并设计定制化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后,以北京市4条双源无轨电车线路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单一车型模式下的均匀发车时刻表,优化后的多车型时刻表有效均衡了3种常用双源无轨电车车型的最大载客率,避免了车辆在操作装置相遇,使企业运营成本最高降低了约26.9%,共同站点所需泊位数最多减少了约25.5%,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和所需泊位数,减少站点车辆最大排队长度,缓解双源无轨电车系统节点拥堵。  相似文献   

6.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7.
交通有通必有止,静止交通(也称静态交通)是交通的一个重要特征.静态交通是整个交通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等.而公建大楼、旅游景点由于其自身车辆停放和吸引停放数量较大,因此其配建机动车停车场(库)问题是静态交通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如果上述设施配建的停车泊位偏少,则容易造成车辆无处停放或在道路上乱停乱放;另一方面,如果对周边道路乱停乱放车辆缺乏有效管理,则其配建的停车泊位就不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城市静态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公共停车泊位的匮乏显得尤为严重.城市道路设施容量是制约大城市机动车发展的关键,在当前形势下须把握好车辆的"行"与"停"之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公交泊位数的合理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节约建设成本。传统模型把公交车辆的到达和服务均设为泊松分布,与实际的交通状况相差较大。本文假设公交车辆到达服从泊松分布,停靠时间服从一般分布,将公交停靠站抽象为一个M/G/1的排队系统,考虑了车辆在公交站台的停靠时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并不服从泊松分布的情况。运用一般分布来代替泊松分布,通过对排队系统相关数值指标的计算来推算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泊位数。作者对成都市西南交大的公交站泊位数进行了设计,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调查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公交站现有泊位数不足,应增加1个泊位数才能满足现有的公交停靠需求。并将该模型与现有的M/M/1和M/M/N模型进行比较,认为该模型更能反映实际的交通状况,计算结果更可信。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机动车每年增长20万辆左右(其中新增额度拍卖10万辆,沪C牌照10万辆,不计每年不断增长的挂外地牌照在上海行驶的车辆数),但近几年道路停车场库核定泊位每年增长仅1万个左右(如2011年32159个泊位,2012年33142个泊位,2013年34273个泊位,均未计入住宅区和单位自用车位),显然缺口很大,且这一“剪刀差”还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车辆运行特性,从时空和微观的角度,运用概率论、运动学原理和 M/Ek /1(N) 排队模型,对港湾式公交站车辆的延误问题进行研究.将公交在港湾站台的延误按阶段分类并定性分析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公交车辆进出站台及在站台内外运行过程和机理,构建公交进站延误时间、停靠延误时间及出站延误时间模型,推导单泊位和多泊位站台的公交延误模型.采集长沙市雨花区4个站点的公交运行数据,绘制延误变化趋势,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延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交在港湾式站台的延误随公交到达率增大呈指数增长,随上下车乘客数增多呈对数函数增长,随相邻车道流量增大呈递增的抛物线增长.  相似文献   

13.
泊车难——号称我国城市十大难题之一。大量的车辆沿马路、街道的两侧停泊,挤占了道路影响车辆通行能力,堵塞了交通并引发事故。无处停车,凸显泊位紧张。尽管相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新建建筑增加了地下停车场,发展立体停车场,加强了道路泊车管理等来解决泊位问题,但对于大量已定型的老旧建筑物、老道路,增加泊位仍很棘手。  相似文献   

14.
一、停车泊位供需概况 截至2008年6月,卢湾区共有居民住宅区156个,总户数82033户;居住区业主共拥有车辆13067辆,停车泊位12254个。区内车户比(汽车拥有量/居民户数)为0.16.即每6.25户居民拥有1辆车;位户比(泊位数/居民户数)为0.15,即每6.67户居民拥有1个泊位:车位比(汽车拥有量/泊位数)为1.07,即每个车位要承担1.07辆车的停放。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公交(BRT)专用道客运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分析车辆的制动过程出发,推导出在保证公交车辆安全和满足乘客基本舒适条件下公交车辆最小车头时距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理想道路交通条件下(即不考虑停靠站等因素的影响)快速公交系统专用道的理论客运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停靠站停靠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在考虑停靠站影响条件下BRT实际客运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不同车辆配置、不同停靠滞留时间和不同停靠泊位数所对应的BRT实际客运能力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外地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各停车换乘备选点(P+R)合理停车泊位规模的确定问题,在分析市外客流进入城市中心区域时出行过程与机理的基础上,以所有客流出行(自城市外围到达市中心区域)总的出行费用(私人车辆行驶时间与公交行驶时间总行程时间、换乘时间、停车费用等)最小为目标,建立确定各P+R处停车泊位规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以一个仿真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停车区服务水平评价问题,选取车辆首次寻找车位被拒绝的概率作为一个评价指标.面向包含两个停车场的停车区,建立了指标的计算模型.通过算例分析了停车区容量、饱和度以及两个停车场泊位数的比例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均衡设置两个停车场的泊位数可以减小车辆首次寻找车位被拒绝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有效停车泊位预测方法无法刻画泊位前后时刻关联关系的问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LSTM(long short-term memcry)神经网络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LSTM有效停车泊位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对不同类型的停车区域进行分析与预测.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有效停车泊位预测的时空特性,选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邻近停车场的历史停车数据组成数据集,并构建有效停车泊位预测的对比模型,以此检验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停车区域的有效停车泊位预测中,LSTM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一致性较好,预测精度均高于BP预测模型和ARIMA预测模型;LSTM模型在有效停车泊位预测方面可靠且有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停车场发展现状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人购车大幅度增加.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城市中停车问题也日渐突出。据有关专家介绍,车辆泊位的合理状态为1:1.15,即每辆车有一个泊位.外加15%的周转量。而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停车泊位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私人轿车产销两旺的热度不断升级.停车的矛盾在各大城市将会日益突出。由于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和停车问题的日渐严重.停车场的高效优质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一套先进的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将为停车场服务带来革命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工程领域传统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存在两大缺陷,不能保证停车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处于现实的合理区间,且模糊了停车泊位与车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提出了停车泊位总量约束的需求-供应预测方法,将停车需求划分为住宅区内、工作地和访问地3类,根据机动车拥有情况和分目的机动车出行OD进行预测,能够较为细致地预测各类停车需求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将停车泊位总量约束的需求-供应预测方法应用于《温州市停车发展专项规划》中,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