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验证公路桥梁规范中开裂弯矩与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对再生混凝土梁的适用性,设计1根普通混凝土梁和2根再生骨料取代率分别为50%、100%的再生混凝土梁进行抗弯性能试验,并将试验值与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屈服弯矩及极限弯矩均偏小,分别约为普通混凝土梁的66.0%、85.4%及88.3%,其中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降低幅度最大;再生混凝土梁的跨中挠度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且大于普通混凝土梁的跨中挠度;按照公路桥梁规范的计算方法,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计算值较试验值大25%左右,而跨中挠度计算值较试验值小10%左右,即公路桥梁规范的抗弯刚度计算值大于试验值;公路桥梁规范关于开裂弯矩和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不直接适用于再生混凝土梁。利用国内外既有典型试验数据,分别对公路桥梁规范中开裂弯矩和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后的方法进行验证。修正后方法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预测精度较高,可分别用于计算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和抗弯刚度。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条带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几何条件和平衡条件,用条带法实现积分.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进行电算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能够反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两阶段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钢-混凝土连续叠合梁为研究对象,针对叠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发展及宽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根据钢和混凝土的应变本构关系,分别考虑了混凝土开裂前后的受力状态,推导出钢-混凝土连续叠合梁负弯矩区裂缝宽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同时为了验证理论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钢-混凝土叠合梁裂缝宽度试验研究。从理论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在结构裂缝宽度容许范围内该理论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强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和其抗弯性能的影响因素,设计制作20根高强钢筋RPC矩形梁进行抗弯承载力试验,分析梁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裂缝的发展和分布,研究配筋率和钢筋强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PC适筋梁的正截面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梁相似,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少筋梁和无筋梁具有一定的延性;相同钢筋强度RPC梁的开裂弯矩和极限承载力随配筋率增加而增大;相同配筋率时,RPC梁的极限承载力随钢筋强度增加而增大,但钢筋强度对开裂弯矩影响不大;试验过程中,梁的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根据简化理论计算的RPC梁极限弯矩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该文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种结构模型,将I型GFRP加固梁和U型GFRP加固梁与同等配筋的普通混凝土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对比分析,从整理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中讨论了玻璃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状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对曲线段上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设计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建立了梁格模型,在对称和偏心车道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对中横隔梁设置方式差异造成的影响进行计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横隔梁设置方式差异对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另外,随着新规范的运用,采用车道荷载及车辆荷载加载对横隔梁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车道荷载加载结果与偏心压力法计算的横隔梁竖向弯矩结果相近,远大于车辆荷载加载所产生的竖向弯矩结果,对以后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反压平弯梁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对8根钢-混凝土叠合梁进行了预加力施加.通过反向加载模型试验,分析了在单调反向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翼板裂缝产生、分布和宽度的变化规律,归纳总结了影响预应力钢-混凝土连续叠合梁负弯矩区最大裂缝宽度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8根钢-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探讨了负弯矩区裂缝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裂缝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负弯矩区受拉主筋的配筋率、数量;焊钉间距、高度;以及混凝土翼板的厚度和宽度是影响裂缝宽度和裂缝间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某双塔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并利用桥梁专业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在成桥阶段,体系温差、索梁温差、索塔温差及梯度温度等温度效应对含叠合梁段混合梁斜拉桥主梁受力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作用下,在靠近塔墩固结处混凝土主梁的应力值较大,远离桥塔处,应力值较小;温度作用下混凝土主梁的轴力值小于叠合梁的轴力值;温度作用对主梁的剪力影响较小,仅在塔墩固结处及辅助墩处产生剪力突变;梯度温度作用对主梁的弯矩影响较显著,在体系温差、索梁温差及索塔温差作用下,均会在塔墩固结及辅助墩处产生弯矩突变。  相似文献   

10.
中马友谊大桥主桥为V形支腿六跨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100+2×180+140+100+60)m。根据桥址处实际工程条件,提出3种主梁方案:混凝土V构+叠合梁(耐候钢)方案、混凝土梁方案、混凝土梁+叠合梁(UHPC桥面板)方案,从结构受力、耐久性、施工难度和工期、经济性对3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梁+叠合梁(UHPC桥面板)主梁方案能有效减轻主梁自重、减小收缩徐变的不利效应、降低对基础受力的影响;结构耐久性较好、维护保养工作量小;施工工法灵活、工期有保障;经济性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中马友谊大桥主桥最终选取混凝土梁+叠合梁(UHPC桥面板)方案作为主梁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预应力连续钢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对开口截面三跨连续钢梁进行六点加载抗弯性能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试验梁非线性分析模型模拟其抗弯过程,模型计算所得梁体挠度值和应力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进而对负弯矩区进行进一步受力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梁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时,负弯矩区截面变形符合平截面假定;相较于普通连续钢梁,施加预应力使支座附近截面正应力明显减小;普通连续钢梁及预应力连续钢梁支座底板先达到屈服应力,随着荷载增加,梁体因挠度过大超过限值而不能继续承受更大荷载;当预应力不超过135kN时,合理增大预应力可提高预应力连续钢梁负弯矩区抗弯承载力;随着负弯矩区支座截面处钢束上调,支座附近顶板及底板正应力减小,顶板应力变化略明显,且越靠近支座位置减小值越大,顶板受拉段长度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2.
乌龙江特大桥引桥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形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卫 《华东公路》2000,(5):9-12
福泉高速公路福州连接线乌龙江特大桥的引桥为15孔35m和42孔2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为探讨后连续部分结构受力性能,进行了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和采有预应力混凝土为后连续手段的两组模型梁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针对高强混凝土材料力学行为的特殊性,考虑材料非线性的影响,通过将普通钢筋均匀“涂抹”于混凝土中,建立综合本构关系矩阵,将由此形成的普通钢筋与混凝土匀质材料整体离散为实体单元,并将预应力钢筋离散为独立的一维单元,用有限元法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T型梁进行了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给出了梁受力全过程矿.厂曲线,分析了其受力变形和破坏特点。为方便结构工程师参考,还对影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主要结构参数(配筋率、高跨比等)进行了分析计算,推荐了这些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估计服役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参数的波动系数,以3片服役36 a的RC梁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样本梁的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测量,运用普通Kriging法对实测结果进行了空间插值以获取更多的有效数据。其次,采用自相关函数(ACF)法和半变异函数(SVF)法对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波动系数进行了估计。然后,基于246根锈蚀钢筋不同位置的点蚀系数实测值,得到钢筋锈蚀不均匀系数的波动性质,且基于一维随机场理论对梁进行离散,根据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相关系数将随机变量转化为空间相关变量,得到各个离散单元的参数值,进而得到各离散梁单元和整梁的抗弯承载能力。最后,结合锈蚀梁的理论弯矩值与承载力试验结果,对上述两种估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SVF法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保护层厚度的波动系数均值分别为2. 242和2. 467,均大于由ACF法得到的对应值,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波动范围随着波动系数值的增加而减小;同一锈蚀钢筋表面蚀坑之间的分布并未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基于SVF法估计得到的理论弯矩值较基于ACF法估计得到的对应值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且前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 52%,比后者的对应值低33. 19%,说明与ACF法相比,SVF法更能精确估计参数的波动性质。  相似文献   

15.
张锦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99-100,120,11
以云南省玉溪市玉龙桥为背景,结合简支钢箱-混凝土叠合梁的受力特性,对简支钢箱-混凝土叠合梁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对主梁应力以及剪力钉的承载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有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副梁的常见失效形式.通过对副梁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传统副梁缺陷的成因,并详细介绍了各种规格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副梁结构及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曾勃  曾国良 《中外公路》2021,41(5):104-109
为研究后张法预应力UHPC局部增强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进行了1根预应力混凝土梁及2根不同UHPC厚度的预应力UHPC局部增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探讨了UHPC局部增强层厚度对预应力试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裂缝开展以及承载特性等的影响.结果 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在UHPC局部替代受拉区普通混凝土后,可有效抑制受拉区裂缝发展,使原本宽而少的裂缝转变为细而密的微裂缝,且随着UHPC层厚度越大,受拉区主裂缝宽度逐渐越小,裂缝分布更密;增加UHPC厚度可显著提高试验梁的极限弯矩,UHPC层由0 mm分别增加到50 mm和100 mm,相应的极限承载力可分别提高约1.14倍和1.35倍.建立了预应力UHPC局部增强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CFRP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T型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波形齿锚具实现横向张拉CFRP片材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4根完全相同的7 m跨度的T型梁进行加固(梁侧加固3根梁,其中1根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梁底加固1根梁);利用普通粘贴CFRP的加固技术对另一根梁进行加固(加固前与前4根梁完全相同);然后对加固后的5根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梁侧或梁底CFRP片材体外预应力加固能同时显著提高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以及截面刚度,能有效限制混凝土裂缝宽度的发展,也能充分发挥CFRP片材高强性能,同时加固时有无初始荷载即二次受力对加固后的梁在承载力及变形能力方面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体外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外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其受力过程、承载力、延性性能和破坏模式等进行了描述,同时编制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程序,对体外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参数分析,进而推导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张拉预应力筋时是否持荷以及持荷大小对梁的抗弯性能影响可以忽略;体外CFRP预应力筋可以大幅度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减小梁体变形和开裂程度;梁体内非预应力钢筋可以明显改善体外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分布和延性;体外CFRP预应力筋混凝土梁的延性指标可达到2.5左右.  相似文献   

20.
连续曲线组合梁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弯扭耦合效应,并且其负弯矩区的钢底板也存在受压失稳问题。为改善负弯矩区的钢底板受力情况,提出连续曲线梁桥负弯矩区双重组合的结构形式,即由混凝土桥面板、槽形钢梁及底部混凝土板通过连接件相结合,形成共同受力的截面结构形式。在负弯矩区域采用双重组合结构形式,不仅可以提高钢底板的受压稳定性能,亦能增强截面的抗弯和抗扭刚度。为探讨该结构的受力性能,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负弯矩区双重组合结构混凝土底板的长度和厚度2个变量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偏载作用下,连续曲线双重组合梁桥截面的纵向畸变应力和畸变角变化情况,为提出双重组合曲线梁桥的混凝土底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