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尔雅的长篇小说《非色》是当代甘肃文学中少见的阐释城市现代性的作品。通过对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与爱欲体验的书写,展现了其想象城市的两种不同方式,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城市的现代性体验。小说中知识分子对城市中爱欲的体验与想象以及他们对其他群体的日常爱欲体验的想象,蕴含着阐释现代性的努力以及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最后一瞥之恋"与震惊体验等现代性体验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贺麟提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解读为儒家思想的现代性开展的可能性问题。我们从是否可能、为何可能和如何可能三个问题入手考察贺麟的解题思路:从儒家道德的批判、非儒思想的提倡和西方文化的引进三个方面回答了是否可能问题;从文化的体用之辨回答了为何可能问题;从检讨和“化西”两个途径回答了如何可能问题。他不是在儒家思想中找寻个别现代性因素,而是从整体上反思儒家思想现代性开展的可能性。这一可能性话语框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儒家思想现代性开展的现实可能性、解释能力、客观途径等问题。这些问题表征出现代儒学复兴运动的内在困境。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流行命题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此命题掩盖了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起源背景,亦即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价值立场所规定的阐释学意向。在中西之争背后的真实困境乃是古今之争。反思这一点,不仅会去除不必要的伪学术问题,也有助于消解非现代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现代中国人积极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教育思潮与社会思潮具有紧密的联系,并一直处于演进的过程之中.自19世纪以来,现代性使得教育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在实际发展中并不是截然分立的.透过现代性视角,通过对传统教育观、现代教育观和后现代教育观三种教育思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教育思潮的演进过程,并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遭遇的困境.现代性是教育思潮演进的主要影响因素,现代性使得教育思潮的演进呈现开放、相对、多元的特点,同时由于教育思潮的现代性摄入,使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等出现反现代性,这使得教育思潮在演进过程中遭遇现代性自反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批判与评述《历史的暴政:中国危机的根源》,展开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自我认识,特剐是中国的困境和现代性危机的认识。丈章首先从方法论角度来审视该书,作者断定,对于将中国作整体性危机的判断根源于文化主义方法论是个根本性错误。这种方法论片面地将中国的历史书写和汉语作为危机的最为重要的渊源,从而得出完全倒置的结论。文章在驳斥简纳的“中国历史观”之后指出,简纳按照民族一国家模式解读中国的危机时,颠倒了危机的根源与危机的表象关系。作者认为,民族~国家的危机不是产生于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这一无数社会共同体的常态,而是产生于民族一国家这一导源于欧洲帝国及其崩溃的政治模式本身。在文章最后,作者指出,简纳关于克服中国危机的动力因素(以城市对抗乡村、以沿海放逐内地、以开放抵制封闭、以资本主义市场取代国家的控制),忘记了讨论高度的权力集中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探讨中国的困境与现代性危机不能够越过构成危机的社会条件,这也许是中国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借助刑晖职业教育现代性的分析框架,探讨了航海高职教育现代性的内涵、成效和不足,籍以引起航海教育界人士对航海高职教育现代性的认识和思考,推动我国航海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是和近代科学文化输入中国的过程相一致的。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从“中体西用”、“进化论”到“阶级斗争论”,这是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一种理解、一种选择,不是“误译”、“误读”。同时,在这选择过程中丢掉的不是伦理学,而是近代科学所确立的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开始的.由于现代主义倡导的科学、理性、总体性等现代信仰带来了人的异化、自由与福利的丧失等问题,社会理论家开始反省现代性的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为基本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给人们审视自身、理解世界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路径.不过,后现代主义自身也存在着如过分激进、过分强调对理性等的毁灭等局限性.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如此两难,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永强的《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刻地考察了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并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涉及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必然性,作者深怀着“史”家意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作者创造性地转化并提出的“公共舆论”这一理论成为该著的最大亮点,并从多个方面取得了对“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 ,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领域 ,发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其中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描绘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远景 ;利奥塔阐释了后现代思潮的来源和特征 ;德里达表述了反“逻辑中心主义”,哈贝马斯论证了后形而上学的反哲学倾向 ,布尔迪厄从社会游戏的角度 ,提倡建立一门反观性社会学 ,而里查德·罗蒂则着重论述了协同性实用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的主导使得知识失去了独立的品格,对资本和权力的依附构成了知识的主要生产方式.知识的现代性策略毁坏了学术的生命和尊严,对知识的现代性批判是解码当代中国学术幻象的机要.古今中外的学术昌明无不是在学者之间彼此对话和争辩中激发与映射.重建学术独立品格和采取理性批判之道是激发当代中国学术批评再度兴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德沃金所提出的“建构性诠释”路数将怎样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针对法律实证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所坚持的“分离命题”,德沃金认为此种“语义学之刺”以不必要的方式限制了法律语言的灵活性,而正确看待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则应当是他所谓的“诠释性态度”.由此种态度衍生出的特定“法律概念”及其“概念延伸”与“道德”正因为其内容取决于彼此所以才成其为“不同”.而此种关联与差异又将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法理学关于“恶法亦(非)法”的经典难题以及处于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特定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价值秩序"的颠倒以一种集中的方式表现着现代人生存方式的转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解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系列的现代性困境,从而直接威胁到现代人的生存根基。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秉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态度,立足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来反思价值秩序的颠倒问题,努力在现代社会重构一种以交往实践观为核心的新型价值秩序,从而为摆脱现代性困境提供一条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5.
百年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文化,生成了“‘五四’文化自觉”与“当代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既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对文化有相对独立性的自觉,也是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自觉。“‘五四’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中国文化的“失败”,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改造”。围绕“失败”的争论涉及“利用厚生”“安身立命”和“纲常制度”三个不同的文化层次;“改造”的实践既指以西方现代性的科学与民主去批判中国传统,又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及其伟大成就。两种改造方案既鲜明对立也有交叉重叠,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当代文化自觉”的理论内涵是“文化自信”,它所导向的实践是“文化复兴”,这是21世纪中国文化的主题。中国的现代转型还在进行,对中国与世界的认识仍在深化。展望中国文化复兴的前景,“当代文化自觉”应当是一个包括“文化自觉”“中国自觉”和“现代自觉”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十年左右,“理解”在知识论中成为一个焦点。论文从探究知识与理解的关系入手,把它们看作是“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即一阶与二阶的关系,进而探讨了被忽略的理解能力的构成问题,将它解释为包含了领悟、想象与判断力三个要素,尤其是强调了在产生“元宇宙”虚拟世界的高新科技时代,想象力在理解中的创造与把握意义的作用。领悟、想象与运用同时也构成了理解的基本特征。论文还回应了理解与认知运气的相容性问题,认为它们两者是不相容的。理解不应当且不可能得自于运气。可能会出现知道者并不知道自己所知的情况,也就是“KK原则”它说的是:如果你知道,那么你知道你所知道的。未必成立,但却不可能出现理解者不理解自己所理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文人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是文人“隐选人格”的艺术实践与建构的结晶。其审美追求的主旨是自由、个性、超迈不群,即“逸”的体认和创造。“逸”的审美精神在科技高度发达、市场原则成为人类生存方式主宰的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学所开启的文学的现代转型成为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文章试图从文学本质的角度,重新梳理现代转型之于文学现代性追求的作用以及对当下文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翻译过程”和“译者主体”两条路线,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译者主体的相关研究,发现一般有两种模式:文化模式和认知模式.文化模式确立了译者认知的主体地位和普遍性,却忽略了其受动性和差异性;认知模式则主要基于心理语言学,属于探究译者语言能力的信息处理模式,忽略了译者作为“人”的社会性和非语言能力对翻译过程的影响,提出将社会心...  相似文献   

20.
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引发了电子商务应用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而且将会对企业管理现代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结构,推动着企业从传统经营模式走向电子商务,引发企业管理方式的一场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