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装箱化》1995,(12):10-10
1995年是沪港台资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SCT)走向成熟的关键一年。为了形成规模性的生产格局.SCT自1993年8月12日正式营运以来,已投入巨资加快码头建设,添置先进的机械设备和电脑、应用系统,并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上海港的集装箱装卸业在改革开放中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1995,(10):21-21,23
国内昂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SCT)到1995年8月12日已正式营运两年了。两年来,经过合资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万TEU,占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94%,1995年上半年SCT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  相似文献   

3.
《中国港口》1995,(4):7-7
<正>国内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SCT)到1995年8月12日已正式营运两年了。两年来,经过合资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绩,1994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万TEU,占上海口岸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的94%;1995年上半年,SCT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6%,比合资前的1993年同期增长58%。走出了一条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瓶颈产业的新路,成了中外合资行业中起点高、功能全、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之一。 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SCT是在原上海港务局所属三家专业集装箱码头基础上引进外资而成立的。他们在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探索具有SCT特色的国际集装箱装卸运输管理的模式,开展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使得这家国内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营运两年来始终占据着吞吐量之冠的座椅,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SCT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开展全员培训,建立了自己的培训中心,根据不同对象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并把个人的能力作为考核和聘用的依据,所以已形成了人人争学技术、学知识的风气。他们组织开展了“SCT需要您的参与”为主题的员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员  相似文献   

4.
龚巍 《集装箱化》2001,(9):37-37
1993年8月12日零点,国内交通运输系统最大的合资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SCT)正式营运,开创了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先例。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SCT已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口企业。  相似文献   

5.
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由苏州远太国际城开发有限公司与中远集团旗下的香港马萨海卢贸易公司合资组成,是集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于一体的运输服务企业。其所拥有的集装箱码头由中远集团和江苏省共同开发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12月18门开港,1999年9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为长江内支线运输中转港。  相似文献   

6.
中国集装箱运输经过最近20年的快速发展,从无到有,发展到了1997年的1025万标箱,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也突破了1000万标箱的大关。集装箱码头从当初的几个发展到了今天的50多个;然而其中除了上海、深圳、青岛突破了100万标箱大关,其余的皆在百万标箱...  相似文献   

7.
蔡宏  黄宏瑛 《集装箱化》2001,(10):29-32
1 开发监控系统的目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在码头的广泛应用及网络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个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要提高装卸速度,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完善码头的信息管理系统(即MIS系统).现在国外的一些知名港口的现代化集装箱码头,如新加坡,鹿特丹的码头、香港的HIT和中国内陆的SCT和盐田码头都使用计算机系统作为信息处理核心,对集装箱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和保存,并以数据库为中心实时处理各种生产数据.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化》1995,(1):1-1
1994年,国内交通运输系统中最大的合资企业、沪港联手经营的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英文简称SCT)吞吐量可完成112万标准箱,比1993年增长24%以上。  相似文献   

9.
沈继平 《集装箱化》2007,18(3):12-14
(接上期第28页) 5 提高配载工作质量的设想 集装箱码头的配载工作是一项关键性业务,目前尽管许多集装箱码头(如SCT)均已采用计算机配载系统,但配载工作的质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快速递增的形势和要求相比,仍不尽理想,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集装箱化》1993,(4):21-21,8
为了适应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提高鹿特丹港口的竞争能力,鹿特丹港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欧洲集装箱码头“ECT-Delta码头)”。该码头长1600米,共4个集装箱泊位,码头纵深900米,码头前沿水深—15米,可接纳第五代集装箱船进行装卸,既可进行吊上吊下作业,也可进行滚上滚下作业,该码头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化》1998,(11):10-10
蛇口集装箱码头(以下简称SCT)截至今年8月31日,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5506TEU,与去年同期的122603TEU相比,增长了109%。营业收入也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54%。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化》2006,(1):F0002-F0002
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中简称上港货运:英简称SPCFA)是上市公司——上港集箱(代码600018)投资控股企业,总资产2.5亿人民币。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货运有限公司是在整合原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货运公司(简称SCT货运公司),  相似文献   

13.
曹雷 《集装箱化》1999,(10):27-30
1998年对我们搞集装箱生产的人来讲,是值得记忆的一年:上海港全年国际集装箱吞吐量306.6万TEU。进入世界10大集装箱港的行列。回顾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口岸的集装箱吞吐量以超过27%的速度迅速发展。面临21世纪的到来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集装箱运输行业的重要环节——码头,应该有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宋德星 《集装箱化》1994,(4):1-5,28
自1975年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在天津落成以来.我国集装箱运输持续、稳定、高速地发展着,目前经营国际集装箱装卸业务的港口达70多个,其中较高水准的集装箱专用泊位达34个。1993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净增100万TEU,总吞吐量达373万TEU。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化》2008,19(11):30-30
2008年10月20-21日,中港协集装箱分会3届6次转4届1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协会成员94家集装箱码头的逾140名与会代表,共聚上海这个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大都市,热议新形势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的新动向:中港协集装箱分会理事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戊源作重要讲话,中国港口协会曹忠喜常务副会长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自1983年在青岛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集装箱运输工作会议后发展迅速,除大宗货物外,件杂货已普遍采用集装箱运输。因此各大港口都在扩建集装箱专用码头,许多中、小港口也不甘落后,纷纷增建集装箱码头。现在,仿佛建造集装箱码头已成为港口建设的时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港口科技》2006,(11):F0004-F0004
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简称:GCT),是由广州港集团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经营的专业化国际集装箱码头,于2001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其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黄埔集箱公司。GCT管理和经营新港、新沙两大集装箱码头,共六个集装箱泊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18日,烟台东龙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YRDICT)开业庆典在东龙国际码头隆重举行,标志着烟台东龙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步入港口集装箱运营行列。交通部、山东省、烟台市有关领导及菲律宾驻华使节参赞、国际集装箱集团(ICTSI)董事局主席等出席剪彩仪式。  相似文献   

19.
天津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天津港欧亚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共同在天津港信息资源整合协议书上签字,正式启动建设集装箱码头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外资,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给一些行业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港口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吸引外资建设和经营港口码头成了当时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集装箱码头建立于1987年12月5日,是由南京港务局与美国英塞纳码头公司共同组建的中美合资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由此兴起了中外合资集装箱码头的建设和经营高潮。紧随其后的天津港与挪威布吉尔航运公司合资改建了250米左右岸线的杂货码头;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广东港口相继出现了好几个合资集装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