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中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历经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取得成功。至此,全长92.2 km、底宽350-400 m、水深12.5 m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6,(2):159-165
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三期工程已于2010年3月通过交工验收,2010年底将上延至太仓荡茜闸。为充分发挥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尽快实现与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无缝对接,实施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建设工程十分必要,而航道设计参数的确定是航道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在代表性船型确定的基础上,通过航道设计宽度、水深以及工程区域潮汐特性的分析,确定了航道设计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乘和二乘模式下的乘潮概率以及水位利用。航道设计参数的研究为潮位的合理利用、减少疏浚工程量、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道港口》2007,28(3):163-1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于2007年5月9日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出席会议。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会上致词,副部长翁孟勇主持了鉴定会的开幕式。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分三期进行,目前一、二期工程已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航道水深增至8.5m和10m。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打通了长江口的水深“瓶颈”,为长江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京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深水航道科学试验中心一期工程以试验大厅为中心,试验大厅容纳1:1000的长江口江阴利港至长江口外20m水深的水域,可进行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整体模型试验,其设于综合办公楼内的水文气象站可实时收集长江口水位,气象、波浪、水深,潮流等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9月1日在南京召开的长江口深水航道10米水深向上延伸工程现场办公会上获悉,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将延伸至南京,南京至浏河口段的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届时,从长江口到南京的364公里主航道水深将达到10.5米,困扰海轮进江的“咽喉要道”年内将全线贯通,5万吨级海轮及10万吨级散货船,可直达南京港。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化》2005,(6):43-43
交通部日前在南京召开审查会,通过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这意味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将延伸至南京。届时,从长江口到南京的364km主航道水深将达到10.5m,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可全天候通航,第五代集装箱船及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可油上海港直达南京港。  相似文献   

7.
童洁 《中国港口》2011,(5):20-20
<正>5月1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历经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全长92.2km、底宽350m至400m、水深12.5m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正式投入生产运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工程建成投入生产运行作出重要批示。交通运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翁孟勇出席竣工验收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水运建设史上最大的航道工程历经40年研究和13年建设取得圆满成功,全长92.2公里、底宽350米至400米、水深12.5米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RS和GIS技术对一期工程治理前后的长江口深水航道进行可视化研究,从空间三维角度反映了深水航道特征。采用RS技术对ETM+影像进行高通滤波增强处理;采用GIS技术将一期工程治理前后地形图资料数字化,并建立数字地形模型,从横剖面、纵剖面、空间平面等不同角度研究航道的特点。结果表明:经过增强处理的遥感影像上能清晰辨认导堤、丁坝和周围出露水面的沙体,揭示出它们的空间边缘特征;航道中段水深明显增深;航道向导堤方向水深线变密集,水底地形坡度变大,近似“U”字形“河道”;航道底部较平坦,纵向深度逐渐变化,最深处为-12.2m左右,最浅处也在-8.5m以下。  相似文献   

10.
顾秀丽 《水运工程》2014,(7):99-103
采用"有无对比"方法,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从水深7 m整治到12.5 m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利用进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船舶数据、长江口及沿江港口吞吐量等基础数据,分3个整治阶段,按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船分别测算深水航道整治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提出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对于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动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均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乐嘉钻 《水运管理》1996,(4):25-28,13
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开发的看法乐嘉钻一、开发长江口深水航道刻不容缓上海由一个小渔村凭藉水运的发展和港口的建设,逐渐成为一个大城市。1930年,黄浦江航道全线达到了长江口通海航道自然水深6.0米,满足了当时洲际运输主力船型吃水7.0—9.0米的要求(大船...  相似文献   

12.
《水道港口》2007,28(2):149-149
长江口三期工程科研项目“长江口航道三期工程航道冲淤及减淤方案研究”、“长江口北槽12.5m航道通过能力研究”、“长江口三期工程河床演变分析研究”和“长江口航道信息平台开发”等4个专题的工作大纲在2007年3月份已通过了交通部专家审查。据悉,长江口航道冲淤及减淤方案研究通过对流场、泥沙场变化对深水航道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有关解决方案,对保障三期工程顺利实施将起到积极作用。对长江口北槽12.5m深水航道通过能力进行研究,将为科学评估三期航道治理工程实施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过能力,充分利用航道资源以及长江口航道发展规划及航道的科学管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玉  马谋雄 《中国港口》2012,(1):54-55,58
<正>长江是横贯东中西部地区的水运大通道,是沿江省市发展临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依托。长江口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极大地缓解了航道水深不足与航运需求的矛盾。但是,随着南槽航道九段沙灯船附近水域的逐年淤积(航道海图水深为5.0m,局部区域水域已经不足5.0m),船舶故障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分流作用降低,大批中小型重载船舶涌入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严重影响到了北槽航道的通航环境和通航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06,27(6):367-367
交通部于2006年11月22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南北港分流口河段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据悉,南北港分流口河段是长江口的第二级分汉,对长江口整体河势及宝山水道的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交通部提出的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的基础上2010年实现-12.5m深水航道延伸至太仓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长江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从1836年开始疏浚,到1993年获得13.7m的水深;英国的莫塞河从1905年开始治理,于1950年达到13.6m的水深;法国的纪龙德河从1930年开始整治,历经40年形成13.5m的水深。我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自1998年1月开工到2010年3月完工的12年中,打造出一条全长92.2km、底宽350400m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国民经济效益显著的跨世纪工程.第三期工程已使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通航水深达到了12.5m.该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改善了船舶安全航行的条件.如何保障长江口深水航道安全畅通和船舶的航行安全,对航道通航管理部门和过往的船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近期长江口深水航道船舶在落潮流时段进口航行中出现航速骤降甚至船舶倒航的现象,专门对这些现象造成的原因及其对船舶航行造成的危险进行了分析,试图在寻找这些现象内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的预防措施或手段,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和保证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李锋  黄纯 《世界海运》2018,(5):44-47
长江口深水航道利用边坡自然水深提升通航效率并建设长江口复式航道是解决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能力不均衡饱和状态的一个项重要工程,而助航浮标的配布是复式航道建设的一个难点。针对该问题,分析采用传统的航标配布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虚实结合"的航标配布策略和详细的配布方案,为长江口复式航道的营运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景胜 《港口科技》2010,(4):47-47
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治理工程于2010年3月14日通过交通运输部的验收。从东海到上海外高桥码头,打造出一条水深12.5m、全长92.2km、底宽350m至400m的双向航道。  相似文献   

19.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0,31(2):152-152
<正>2010年3月14日上午,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交工验收,12.5 m深水航道正式试通航,该航道长92 km。这标志着我国水运工程史上最大的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据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开通之前,2万t级船舶需候潮才能进入长江口,经过治理,长江口通航水  相似文献   

20.
曹慧江  居尧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58-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