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啸是一种突发性灾害,其对沿岸航行及停泊中的船舶安全影响是非常大。通过简要地介绍了海啸与地震海啸的成因、探讨了海啸发生前的异常现象,分析海啸对船舶安全的影响,得出海啸中的船舶应急应建立海啸的应变部署。在海啸的应变部署中,阐明了船舶甲板部、轮机部及事务部的各部门及各人员具体的海啸应急措施,并提出海啸中船舶应急操纵的方法和应急操纵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海啸种种     
海啸!提及它,人们无不为之胆颤心惊、毛骨悚然。即使在海啸经常出现的日本、夏威夷群岛、阿留申群岛、阿拉斯加半岛、堪察加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沿岸地区,人们虽已司空见惯,但仍不免谈虎色变。海啸神出鬼没,让人捉摸不定,不可思议。那么海啸是怎样生成的呢?原因诸多。由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导致海啸,只有当震源位于10~60公里的海洋深处,而且发生垂直位移时,才会产生海啸。海  相似文献   

3.
1 惊天海啸席卷印度洋 2月26日,一场40多年来世界最大的地震引发了灾难性的海啸,无情的海啸袭击了东 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岸地区,给环印度洋所有地区造成了破坏,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包括印尼 的亚齐省、斯里兰卡沿海地区、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沿海地区、泰国旅胜地普吉岛。海啸 造成至少15万人丧生,经济损失目前还无法估算。2 胡锦涛主席视察外高桥 7月27日,胡锦涛主席视察上海外桥造船有限公司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国船舶工业应 该在世界造船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也要看到我国造船工业和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还有 距,我们的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4.
2010年我国从意大利Envirtech公司进口一套海啸预警浮标,并在南海海域成功布放,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海啸预警浮标业务。浮标的布放和数据资料接收过程中,发现该海啸浮标标体长度太长,对布放作业船只要求太高,布放操作相当困难,数据接收率也不高。针对该海啸浮标的运行情况,本文研究了意大利海啸浮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布放方法,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原海啸浮标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海上布放验证发现,改造后的海啸浮标布放操作明显方便,数据接收率由80%提高到100%,该研究为我国自主开展海啸浮标设计研发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海啸,是在地震的情况下,由于海底运动而产生在海中的一种长海浪。海浪的高度有时达30—40米,速度为每小时几百公里。海浪在强力撞击海岸的同时,把所有的东西都抛到海里。苏联在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沿岸,以及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都发现有海啸浪。这一地区介于大陆和海岸中间的区域。其特点是:地球成块构造最活跃。在这一地区每年要发生五千余次不同等级的地震。因此,掌握海啸浪形成的规律是极其重要的。基于这些原因,苏联在萨哈林岛上已建立了一所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大学,目的是研究揭开海啸  相似文献   

6.
刘燕起  刘彤 《世界海运》2011,34(7):7-9,19
概述地震海啸的成因、发生状况及危害,介绍海啸预警机制以及航海人员及早发现海啸的辅助方法,讨论航海人员在不同状况下应对地震海啸的措施,以期对遭遇海啸威胁的航海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12.26印度洋大海啸给航海安全的启示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700多年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记载的较大海啸约260次,其中太平洋沿岸占80%,近20万人丧失生命。其中遭受海啸袭击最多的是夏威夷和日本。  相似文献   

8.
杨猛 《珠江水运》2011,(7):54-55
这是中国首次发布海啸警报。日本"3?11"地震发生12分钟后(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58分),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和国家海洋预报台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中心接到"7.9级"地震信息,并在北京时间14时20分发布了第一份海啸预警信息。最初发出的是信息不是警报。"当时预计有海啸,但没有海啸的监控数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看视频直播,触目惊心。海啸发生瞬间,几米高的黑浪,肆无忌惮地冲向陆地。仅仅一天时间,海啸横扫日本沿海地区,震后多地发生大火、强震后海上出现大旋涡、海啸使大量民房被冲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各地海啸灾害频发,严重危害海工建筑物的安全。从防灾减灾角度出发,研究海啸波对结构物的冲击作用十分重要。已有室内实验或数值模拟中常用溃坝波来模拟海啸波。文章采用多物质ALE方法构建了海啸波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数值模型,并通过经典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柱顺排和三柱错排布置形式下海啸波对方柱体的冲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前柱受力与单柱接近,而跟结构布置形式无关;双柱顺排布置会呈现明显的屏蔽效应,当间距较小时,后柱受力相比单柱会降低50%以上;三柱错排布置会产生聚焦效应,在某些间距下,后柱受力相比单柱增大约10%。因此,在海工建筑设计和滨海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当地海啸风险大小适当考虑建筑布置形式,以最大程度减少海啸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