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汽车召回,成为2009年和2010年各种媒体抢鲜儿的字眼。各大汽车厂商在世界各地的频频召回,为多变的全球汽车市场掀起了层层波澜,让这个再也平常不过的市场行为暴露出了本质上的缺陷。尽管丰田汽车总裁丰田章男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向中国消费者道歉,但其中折射出的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相关不足也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2日,对于广大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个好日子,国家质检总局于当天发布《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简称《召回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这意味着,执行了6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历了企业巨鳄的冲击,终于作出了全面修改。《召回条例》经过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3.
金月 《汽车与配件》2002,(45):14-16
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2年10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标志着我国实施汽车召回制度总算进入了倒计时。其实,早在1996年,原国家机械工业部就发出了“关于征求《缺陷车辆的报告及回收管理办法》意见的通知”。由于,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条例是90年代初才制定或修改的,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建立起来的,加上汽车召回在我国是个新概念,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有召回这回  相似文献   

4.
《时代汽车》2010,(4):78-79
眼下,中国的召回制度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不够,而企业违规成本过低,对车企利益照顾过多,也成为了中国车企难以召回的主要元凶。  相似文献   

5.
近来从媒体上获悉,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起草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有望在2004年初出台,这标志着一直备受汽车消费者和汽车厂商们关注的“中国版”汽车召回制度已经有了眉目一期盼已久的汽车召回制度终于有望惠及中国的消费者了。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消费者的传统认识中"召回"这两个字好像就不是什么好词儿,所以大多数人就顺着自己的理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可能会把召回理解为:质量有问题、产品不合格,甚至是厂商欺骗消费者等等负面因素都会浮现在脑海之中。其实召回真的那么可怕吗?如果你的爱车被召回是否就说明你受骗上当,或者买到质量有问题的车了呢?不如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召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下先引述一条我  相似文献   

7.
2001年2月28日,三菱公司向中国消费者协会递交了《三菱汽车公司在中国召回--对消费者的赔偿方案》,向用户和消费者作出5项承诺:无论是从正规渠道还是其他渠道购买的,均免费修理;更换部位保修期自更换之日起重新计算;对食宿、租车和交通费给予补偿;3小时内不能修复的,给予租用替代车补偿;导致人身伤害的,依法赔偿.就在三菱公司终于低头的时候,业内外人士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了"汽车召回"这一话题上.  相似文献   

8.
刘伟杰 《汽车情报》2004,(15):39-46
作为全球增长最快也是空间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汽车召回的管理一直是一个空白。汽车召回制度这个关系到汽车生产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2004年选择在中国消费者维权日——“3.15”正式出台了。对于汽车制造厂如何正确理解召回制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是需要每一个汽车人认真对待的问题。提出个人一些认识与看法以期望促进神龙公司早日完善企业的召回应对体系。  相似文献   

9.
《汽车实用技术》2014,(2):I0002-I0002
<正>在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2198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这个数字乍一听上去,着实令人欢欣鼓舞,但就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满意度都有一定下滑,特别是年内两次最有影响力的召回:大众DSG召回、福特翼虎召回,仍旧给我们的心里填了一堵。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共计发生了134次召回,累计召回汽车逾531万辆,比起2012年的320万辆来说,增加了66%,创下了新的记录。不过,由于汽车大规模进入中国家庭也就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召回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对汽车召回存在很多的认识误区。比如,原本对消费者是好事的召回,却因为被扣上"质量差"的帽子后,使得许多车企避之不及,虽然是主动召回,但仍然怕见光。基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国人的消费心里,相比于国外的召回制度,我国仍存在着很多的怪状。  相似文献   

10.
每年“3·15”是个特殊的日子,它不仅是中国消费者的节日,对于中国汽车界来说也是一个重要日子。2004年的3月15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制定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出台。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24家汽车企业进行过汽车召回,召回车辆超过30万辆。而自2004年6月17日,一汽Mazda(?)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开始,短短的3年时间里,实施和拟实施的召回已累计超过50次。表面上看,召回的事件层出不穷,似乎都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很有社会责任感,任何事故隐患企业都会负责到底,把消费者的利益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但从回想去年“3·15”消费者权益日之前,7天之内8个国内外厂家宣布召回,到10月份广州本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在不到1周的时间内总共召回了近18万辆国产车。一系列动作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召回到底是厂家的“集体做秀”还是真正“对消费者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