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海涛 《公路》2011,(12):188-191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养护中,冷铺沥青混合料可以很方便地用于路面修补,因此,这种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性能很重要,溶剂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溶剂沥青溶液和集料在80~100℃温度下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可以在常温或低温下储存,溶剂沥青溶液是一种石油产品(煤油或柴油)和热沥青组成的沥青溶液.通过室内试验及应用研究,溶剂型温拌沥青...  相似文献   

2.
常温拌和型乳化沥青混合料是一种能在常温下拌和与施工的混合料。文中通过室内马歇尔试验,分析常温拌和型SBR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及稳定度在不同成型方式和养生条件下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成型方式,第一次击实后烘箱养生温度90℃、养生时间4 d,第二次击实后室温养生1 d,常温拌和型SBR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稳定度最优,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水泥乳化沥青的使用,结合马歇尔击实试验,考虑混合料拌料顺序和击实次数2个工艺参数,对乳化沥青的成型工艺进行研究。最终确定水泥乳化沥青合理制备工艺为:将乳化沥青与粗、细集料先拌和均匀,再与水泥和矿粉进行拌和,采用双面击实50次,待延迟到水泥初凝时再双面击实25次,最后成型混合料试件。试验路段性能结果表明,按照该成型工艺施作路段的高温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表现良好,路面压实度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孙昌盛  魏永锋  高江涛 《公路》2022,(4):351-354
为了解决乳化沥青混合料内部界面水分难以彻底排除的致命性缺陷,进行了不同体系乳化沥青混合料快速修补材料的机理构建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以及吸水性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均存在不足,无法彻底排除混合料内部水分;微波加热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可彻底排除水分,达到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的性能。同时,对最佳结构体系进行应用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修补材料可快速加热、快速破乳、快速形成强度;微波加热技术可实现新旧沥青材料同步加热,新旧沥青界面在碾压作用下形成牢固的嵌挤-融合界面结构,界面性能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界面。  相似文献   

5.
程英伟  何晓鸣 《公路》2012,(4):54-58
利用正交试验对剑麻纤维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拌和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在固定配合比的前题下,以拌和方案、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和成型温度为试验因素,模拟路面施工的各种拌和成型情况设计了L9正交表分别进行马歇尔试验。运用极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纤维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的优选方案为"同步法拌和+沥青加热温度为175℃+集料加热温度为206℃+成型温度为165℃"。最后分析了几种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料真实矿料级配与RAP材料级配的"双级配控制"方法,进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需添加部分新的粗集料,改善了再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提高了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但也增加了混合料拌和均匀的难度。通过采用65%固含量、沥青平均粒径在5μm以下的均匀稳定的乳化沥青与自主研发的全新的冷再生专用分层多步连续式拌和楼来生产,冷再生混合料均匀、稳定、裹覆良好、色泽发亮、施工性能优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两级搅拌缸中乳化沥青、水的掺加比例以及矿料的添加顺序,并随施工气温的变化,实时调整外掺水量,使拌和工艺最优化、冷再生混合料质量完全可控。  相似文献   

7.
就地热再生能直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路面修复,但因其材料组成和施工工艺复杂等极易出现混合料不均匀问题,为解决此问题,尝试从集料入手,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截面的数字图像,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截面中所有新旧集料的细观结构;然后,采用环扇分割法将截面分成36个等面积区域,基于区域集料颗粒面积比和新集料颗粒偏离度分别提出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D和新集料均匀性评价指标H;最后,通过改变RAP加热温度、RAP拌和时间、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与新旧料混合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进一步分析均匀性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环形分区结合OTSU阈值分割方法可准确识别沥青混合料截面图像中的集料信息,保留绿色通道的方法可有效识别不同灰度值的新旧集料;对试件截面均匀性的定性分析初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指标的有效性;RAP加热温度与新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对D影响显著,RAP加热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对H影响显著;而且,随着RAP加热温度、新沥青混合料温度和新旧料混合时间的增加,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均匀性变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这2个均匀性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蔡唐涛 《路基工程》2016,(2):99-102
由于橡胶颗粒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能力,因此橡胶颗粒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除冰融雪性。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空隙率为评价指标,分别从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拌和时间和成型温度5个因素对橡胶混合料成型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级配设计及成型拌和工艺参数,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温拌(半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沥青混合料是在常温条件下通过泡沫沥青和集料拌和而成,拌和时集料温度变化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的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在发泡处理之前适度加热集料(高于环境温度但小于100℃)可显著改善混合料性能,与相同级配的冷拌沥青混合料比较,沥青的裹附性、混合料的粘聚力、抗拉强度以及压实度都显著提高。半温拌沥青混合料比热拌沥青混合料节省了多达40%的能源,而且在较高试验温度下表现出相近疲劳性能和较小的相位角,相对于冷拌沥青混合料,半温拌泡沫沥青混合料在路面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15,(11)
为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季节施工难题,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高性能中温沥青混合料研究成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发展的趋势。文中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乳化型中温沥青技术要求,进行中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出沥青混合料拌和楼改造方案。结合中温沥青黏温曲线,拌和成型不同出料温度的马歇尔试件,确定改性中温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制定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室内成型方法,确定室内最佳成型方法。通过施工质量检测,验证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控制要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常温改性沥青的出现,解决了改性沥青路面只能在高温环境中摊铺施工的技术难题,填补了沥青路面冬季不宜施工的空白。本文提出了新型常温沥青改性剂评价指标、基于幂函数构建矿料级配的常温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形成了常温沥青混合料用于公路新建、冷铺修补及罩面维修中的设计及施工工艺成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微表处混合料破乳速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表处混合料的破乳速度直接影响其摊铺、成型和开放交通时间,而材料性质、材料组成或环境因素等任何轻微改变均会使破乳速度产生显著变化。从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出发,通过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试验,研究了矿料的级配与砂当量、填料、温度、外加水量对混合料可拌和时间及破乳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粉的增加、温度的升高,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缩短;砂当量与外加水量的增加均使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延长;而填料对混合料可拌和时间的影响由填料的掺加量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常温拌合沥青混合料替代部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用于路面结构层,从常温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矿料级配范围、矿料级配设计、常温沥青拌合方法、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水泥用量等方面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并对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常温拌合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路用性能,同时通过工程应用效果证明了常温拌合沥青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温拌橡胶沥青排水路面混合料的成型温度,选择Sasobit、Evotherm为温拌剂,结合最佳空隙率法和粘温曲线法,在不同压实温度下分别成型Sasobit、Evotherm温拌橡胶沥青AR-OGFC13试件。通过目标空隙率确定2种沥青的压实温度区间,并推算温拌橡胶沥青排水路面胶结料对应拌和与压实粘度区间。结果表明:Sasobit、Evotherm温拌橡胶沥青拌和温度区间分别为144.4±3℃、149.3±3℃,压实温度区间分别为134.4±3℃、139.3±3℃,胶结料对应的拌和与压实粘度区间分别为1.3±0.3Pa·s、4.6±0.3Pa·s。通过验证,粘度区间适用于温拌橡胶沥青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且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该技术是采用专用的智能化MOH材料路面坑槽修补机,将拌和好的MOH材料填入开挖好的坑槽中,经碾压成型后开放交通的坑槽修补技术。MOH材料是经乳化沥青等有机材料与水泥等无机结合料经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型道路建筑材料。复合材料中,乳化沥青需要破乳脱水表现出结合力,水泥则需要经过水化过程结晶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拌和方式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拌和均匀性差、成品混合料时常存在干燥露白现象等问题,以京新高速公路白明段路面施工项目为依托,对普通搅拌与振动搅拌作用下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外观以及矿料级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搅拌作用使混合料中的水与集料充分接触,水泥、水与集料达到充分均匀弥散的状态,细集料均匀包裹粗集料,且矿料级配变异性小于普通搅拌作用,有利于水泥稳定材料耐久性和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乳化沥青冷再生指的是将旧沥青路面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铣刨并筛分,并掺入适当比例的新集料、活性填料、矿粉及加水、乳化沥青后经过常温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重新铺筑成新的路面,实现旧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通过对旧路面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回收利用,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对铣刨料的再生,常温下即可施工,施工简便,易于控制。可直接对原有拌合设备进行改造,投入小。施工工艺易于控制,能够确保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季冻区融雪剂对沥青路面材料的盐蚀作用效应,分析其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油石界面强度及混合料整体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效果。采用吉林省地区常用的道路融雪剂制备盐蚀溶液,通过盐蚀溶液的动水冲刷及冻融循环处理过程模拟路面材料实际受到的盐蚀作用。基于沥青混合料油石界面低温拉伸破坏强度及剪切破坏强度、沥青混合料低温劈裂强度、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破坏强度及破坏应变分析盐蚀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油石界面及整体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融雪剂产生的盐蚀作用对上述混合料的力学强度指标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产生危害,施工过程中对矿料进行的石灰水表面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盐蚀作用的危害。研究成果对提升季冻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服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沥青混合料是多级多相颗粒性材料,其复杂的颗粒特征、界面效应和迁移行为决定了离析特性、压实效果与力学响应。为了解析沥青混合料的微细观作用机理,为混合料组成优化设计、施工控制及性能预测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矿料-沥青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将摊铺、压实、服役阶段的沥青混合料分别看作不同状态及迁移自由度的矿料-沥青体系。首先,针对矿料体系的颗粒特性,分析了颗粒几何形态以及尺寸效应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多级矿料复合几何特征表征方法。其次,针对松散态的矿料-沥青体系,梳理了矿料颗粒体系的接触摩擦特性、界面交互作用等细观特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离析行为评价方法,分析了颗粒迁移行为对离析倾向的影响,并讨论了离析形成机理;针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描述了动态压实特性与颗粒的迁移行为,分析了矿料几何特征、矿料-沥青界面效应对颗粒迁移行为的影响,从内部颗粒迁移角度讨论了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过程;针对压实成型的沥青混合料,介绍了矿料-沥青体系的颗粒迁移行为,并分析了颗粒微迁移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力学强度的影响。最后,将运输摊铺过程的松散态、压实过程中的错动态、服役过程中的成型态...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是中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类型,车辙病害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影响因素及其程度,该文针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不同路面构造类型进行了室内车辙试验,影响因素包括结合料类型、集料级配类型、最大粒径、上下面层混合料类型等。试验结果表明: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沥青混合料物理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抗高温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接近,防治沥青路面车辙需要从沥青材料、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处置措施。沥青路面上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对沥青路面结构整体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大于下面层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在沥青路面产生的永久变形(车辙)中,上面层混合料仍具有重要影响,但下面层混合料的影响程度上升。因此,在进行路面抗车辙能力设计时,既要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又要考虑路面结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