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绿色太阳能融雪化冰水泥路面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0引言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冰雪地区,路面结冰导致抗滑不足而引发的行车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道路交通部门的难题,寻求科学有效的清除冰雪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据资料统计,中国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有50%发生在不良气候下,71%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和65%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发生在不良气候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解决冰雪路面的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或少出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模式,已成为困扰冰雪地区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科学有效的路面除冰雪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进路面主动除冰雪技术的发展,综述了国内外路面主动融雪化冰方法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不同类型路面主动除冰雪技术的融雪化冰机理,并基于此将主动除冰雪路面划分为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低冰点路面和能量转化型路面3类;然后,分别对3类主动除冰雪路面的路用性能及融雪化冰特性进行了梳理,在路用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黏附性能和耐久性等,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拉、压性能等,而在融雪化冰特性方面主要包括路面抗摩擦性能、冰-路界面黏结性能、破冰性能、融雪速率、适用温度范围及长期稳定性等;进而归纳了材料组成、结构类型、外界环境及系统运行条件等对主动除冰雪路面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为了便于主动融雪化冰路面技术选型,从融雪化冰效果、经济成本及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路面主动除冰雪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建议路面主动除冰雪系统应与冰雪灾害评估系统及冰雪预警系统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铺装了导电体的自发热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进行化冰试验与融雪试验(初始温度为-10 ℃、导体控制温度为50 ℃、设置和不设置隔热层),得出了融雪化冰所需时间和设置隔热层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结论。运用有限元软件融雪化冰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蓄能的道路热融雪化冰技术及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路蓄能融雪化冰是未来能源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迫于化学融雪剂的巨大危害,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展新型道路热融雪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热融雪技术主要包括导电混凝土/沥青、加热电缆和循环热流体等三种方式。其中,循环热流体融雪化冰技术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蓄能技术,达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效能,被国际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技术。本文着重论述国内外热融雪化冰技术的发展状况,阐述存在的基本问题,推动我国融雪化冰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高寒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因为隧道进出口路面积雪结冰而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隧道路面的融雪化冰问题日益成为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发热电缆系统作为融雪除冰一种新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依托在建兰州至郎木寺高速公路晒经滩隧道,建立了发热电缆融雪化冰的试验段,通过对隧道内温度长期持续测量,探讨了发热电缆系统最佳设防长度;对试验段表层和内部的温度分布变化进行监控,探讨了甘肃省甘南地区沥青混凝土道路铺装发热电缆的功率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最佳设防长度为60m,外界气候条件(尤其是气温)是影响发热电缆融雪化冰效果的主控因素;使用反热毯可以大大提高发热电缆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动态功率控制,可以实现不同降雪条件下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融雪化冰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严文科;卢川;郑木莲 《公路》2025,(3):1-11
为探究级配对自融雪沥青路面融冰速率与使用寿命的影响,设计3种级配的自融雪沥青路面并对其融冰化雪性能和耐久性进行研究。按照规范要求,确定AC-13、SMA-13、PAC-13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与沥青用量,融雪剂通过等体积替代法替换粒径相同的矿料掺入沥青混合料。通过路用性能验证试验,分析融雪剂掺入对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界面附着力试验、融冰速率试验和溶液电导率试验揭示级配对自融雪沥青路面融雪剂析出速率和融冰速度的影响规律;通过梯度浓度融冰试验与浸没试验,确定融雪剂融冰临界浓度与融冰临界电导率并对3种级配自融雪沥青路面进行寿命预测。试验结果表明:3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掺入融雪剂后,路用性能仍能满足规范要求。融雪剂析出速率与融冰速率呈正相关,但与自融雪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呈负相关。在相同的融雪剂掺量与温度条件下,空隙率是影响融冰速率的主要因素,随空隙率增加,融雪剂析出速率加快,析出量增加,导致融冰速率增加,因此3种级配的自融雪沥青路面融冰速率排序为PAC-13>SMA-13>AC-13。自融雪沥青路面内融雪剂含量有限,融雪剂全部析出,则自融雪沥青路面失去融冰化雪能力,因此自融雪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与空隙率、区域降水量呈负相关。同一地区自融雪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排序为AC-13>SMA-13>PAC-13,同一级配自融雪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排序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采用电导率试验研究融雪抑冰成分释放规律,以冻结试验研究混合料降温规律,并以融冰率试验研究融雪抑冰性能。结果表明:低冰点材料融雪抑冰成分释放具有温度依赖性,高温为低温的3.49~3.77倍,颗粒型材料易溶于水,导致融雪抑冰成分释放速率快于填料型材料;冻结过程分3个阶段,结冰阶段的冰点和结冰持续时间受材料类型、掺量及加水量影响,ZG-10S冰点最低;增大掺量、减小加水量相当于提高溶液浓度,可有效降低冰点;融化时间对融雪抑冰性能影响最大也最为显著,其次是温度,原因在于释放速率的温度依赖性决定了融雪抑冰效果具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疆地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冬季大多存在低温和积雪的情况。调查分析表明:低温导致的沥青路面开裂及由积雪冻融引起的继发水损害是新疆北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破坏的主导成因。针对这种情况,如何从路基横断面型式、路面结构组合、沥青混合料类型选择,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控制、沥青品种选取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是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实际使用情况,分析并探讨了低温积雪地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推荐了低温积雪地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南京市洪武北路(长江路~珠江路段)就地热再生试验路的铺筑为实例,重点介绍了该种新工艺的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基于城市道路的交通运行特征,分析了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永久变形产生的机理。结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计算了沥青面层剪应力,从城市道路设计的角度为控制沥青面层永久变形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